董鷗
高考語言運用題,歷來被命題者視為一塊難得的“試驗田”,新穎、生活化的題型大多出自這里。除了題型創(chuàng)新之外,也通過考點融合等方式考查學生解題的綜合能力。譬如下面這道2015學年舟山聯(lián)考的語用題:
請將下面表格的內(nèi)容用一個單句表述出來,填在表格后面的橫線上,并使之與后文銜接順當。(3分)
清宮三大戲樓
,據(jù)頤和園檔案記載,德和園戲樓曾經(jīng)為慈禧演出過二百多個曲目。
這道題目融合了圖文轉(zhuǎn)換、補寫、句式等多個考點。“將表格的內(nèi)容用一個單句表述出來”,要求在圖表信息轉(zhuǎn)化為文字的過程中,呈現(xiàn)的是單句;“使之與后文銜接順當”,則要求補寫這個單句時需考慮與后文句意上的連貫。
解答這道題,應先從圖表內(nèi)容入手。表中介紹了清宮三大戲樓的名稱、地址、建成時間,這也是需要我們補寫的內(nèi)容。橫線后的句子主語是“德和園戲樓”,為了“銜接順當”,補寫時應以“德和園戲樓”為主語。又因為是單句,呈現(xiàn)出來的句式應該為“……是清宮三大戲樓”。綜合考慮題干的這些要求,補寫句子的基本框架大體可以確定為:“……德和園和……清音閣、……暢音閣是清宮三大戲樓”,將建成時間、地址作為狀語來修飾“三大戲樓”。
參考答案為:
建成于1891年的頤和園德和園和建成于1755年的承德避暑山莊清音閣、建成于1772年的故宮暢音閣合稱為清宮三大戲樓,據(jù)頤和園檔案記載,德和園戲樓曾經(jīng)為慈禧演出過二百多個曲目。
【失分示例1】 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建成于1755年,故宮暢音閣建成于1772年,頤和園德和園建成于1891年。
【失分示例2】 清宮三大戲樓包括清音閣、暢音閣和德和園,它們分別位于承德避暑山莊、故宮和頤和園,分別建成于1755年、1772年和1891年。
【分析】 這兩個答案都不能得分,它們無視“單句”這一形式要求,更談不上“與后文銜接順當”。此外,第一種解答還遺漏了“清宮三大戲樓”這一信息。
不理解什么是“單句”,是上述答案的主要錯因,也是同學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先通過有針對性的單復句辨析訓練幫助同學們熟悉單句形式,理解單句的含義。比如:
天雨,路滑。(復句)
我發(fā)現(xiàn)只要天一下雨,這段路就變得很滑。(單句)
這兩句表達的含義類似,第一句中有兩個主語——“天”和“路”;第二句中看似有兩個主語——“我”和“這段路”,但仔細分析后會發(fā)現(xiàn)“只要天一下雨,這段路就變得很滑”屬于“我”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第二句的主語實際上只有“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單句和復句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單句中只有一套主謂結(jié)構(gòu),而復句中有兩套及以上主謂結(jié)構(gòu)??雌饋砗唵蔚牟灰欢ㄊ菃尉?,看起來復雜的也不一定是復句,要經(jīng)過分析才能確定。
【失分示例3】 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故宮的暢音閣、頤和園的德和園的建成時間分別是1755年、1772年和1891年。
【失分示例4】 建成于1755年的清音閣、建成于1772年的暢音閣、建成于1891年的德和園分別位于承德避暑山莊、故宮和頤和園。
【分析】 這兩種解答都符合單句的要求,但它們的問題也很類似,都忽視了“清宮三大戲樓”這一信息,同時也未兼顧“與后文銜接順當”。這警示我們: 解答考點融合的語用題,如果不注重審題,掛一漏萬,顯然是不行的。同時,在答題后還應重視檢驗。
【失分示例5】 合稱清宮三大戲樓的承德避暑山莊清音閣、故宮暢音閣、頤和園德和園的建成時間分別是1755年、1772年和1891年。
【失分示例6】 建成于1755年的承德避暑山莊清音閣、建成于1772年的故宮暢音閣、建成于1891年的頤和園德和園合稱清宮三大戲樓。
【分析】 這兩種解答都符合單句的要求,轉(zhuǎn)換過程中也完整保留了表格內(nèi)的信息,但可惜的是,沒有顧及“與后文銜接順當”,與后文主語不一致。
什么樣的語句稱得上“銜接順當”(即“連貫”)呢?同學們在解答時應該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來考慮。從內(nèi)容上來說,要做到“四個一致”——上下文主語一致、觀點一致、內(nèi)在邏輯順序一致、情感色彩一致。從形式上來說,要做到“兩個統(tǒng)一”——句式統(tǒng)一、修辭手法統(tǒng)一。此外,還需注意“三個靠近”——上下文之間同類靠近、句首句尾頂針式靠近、指代詞靠近指代內(nèi)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