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秋波
對于高中生來講,物理是一個關鍵且很難掌握的學科。作為一名執(zhí)教者,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顯得非常重要。教師若能生動地導入新課,學生就會勁頭十足地投入學習,更好地吸納新知識。
一、利用提問導入
所謂提問形式的導入,就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與學生形成一種互動,這樣的導入方式對學生后期的學習有積極的影響。在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很好地從已掌握知識過渡到新知識中去。作為教師,如果使用提問的導入方法,應該將一些問題關聯(lián)起來,激發(fā)學生跟隨著問題去探究和學習新知,同時問題中可以穿插以往的知識,對先前的知識做一些復習和回顧,這樣能使學生自己構建起一個知識體系。
二、巧設懸念導入
巧設懸念法指的是在導入新課時,通過講述故事或新聞事件引出問題,學生乍一聽似乎與本課教學內(nèi)容并無太大關聯(lián),但是細細揣摩,其實二者有緊密聯(lián)系,這樣就會讓學生迅速產(chǎn)生疑問與興趣。如,教師在講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可以在開篇講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天,在德國的一個輕軌站里,很多人都站在軌道旁等車。不久,列車飛速地開過來,突然,旁邊有幾個人被一股神奇的推力推向了軌道,發(fā)生了慘烈的交通事故。事后,有關部門對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卻發(fā)現(xiàn)輕軌沒有任何問題,也沒發(fā)現(xiàn)任何可疑的人。講到這里,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兇手是誰呢?”學生肯定會納悶了:如果沒有兇手,人又怎么會被推向車呢?正當學生疑惑不解時,教師順勢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就能找出真正的兇手?!蓖ㄟ^這種巧設懸疑的方法,學生馬上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
三、復習舊課導入
物理知識有嚴密的系統(tǒng),用復習舊課來引入新課,既可以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體現(xiàn)新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講“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時,可以先復習前面學過的等溫變化和等容變化,創(chuàng)設一個物理過程,引導學生利用這兩個定律推導理想氣體的狀態(tài)方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有的定律還可以根據(jù)已學過的知識來推導,增強其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
四、動手實踐導入
實驗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如果不去動手實踐,學生肯定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掌握得不夠全面和具體。所以,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進行相關實驗的演練。由此一來,知識的傳授不再局限于講授和記錄,學生能夠將比較抽象的知識與實際的操作聯(lián)系起來,真正發(fā)現(xiàn)物理知識的奧秘。這種導入方法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有新的想法和新的發(fā)現(xiàn)。
五、利用外延導入
在物理教學中,有許多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時,教師的導入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用外延的方法導入。運用外延來揭示這些概念的內(nèi)涵,即說明哪些事物屬于這一概念的范疇,從而將其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在講述“力”這一抽象概念時,教師可以先從推、拉等常見的力的外延開始導入,然后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力的概念,使學生便于接受和理解。
六、利用學史導入
物理學史記載了人類探索物理奧秘的歷程,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動有趣的物理學小故事進行新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新課導入的效果。如,在“萬有引力”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講牛頓和蘋果落地的故事;在“電流的磁場”教學前,可以講講奧斯特發(fā)現(xiàn)電流磁場的有趣過程。
導入新課,就如同揭開序幕,它能夠為教師后面設計的高潮和結局埋下伏筆。進行導入時,我們不能生硬地去運用某一種方法,而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常學常新,為他們牢固掌握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