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前總統(tǒng)卡欽斯基曾說過,“波蘭人就是歐盟里的中國人”,當我旅行至弗羅茲瓦夫的時候感觸頗深。
去年英國有家報紙做了個移民人口的調(diào)查,出乎意料地,波蘭人竟然最多。究其原因,得益于波蘭加入歐盟,勞動人口可以自由流動,于是開放的英國成為最受波蘭人青睞的國家。無論是藍領(lǐng)還是白領(lǐng),工作努力是他們給英國社會的普遍印象,這與華人的整體形象類似?!斑@在德國或者法國等一些西歐發(fā)達國家有可能會被認作卑微,但是在英國,更容易地被視為意愿和能力”, Magdalena對我說,“這種認可,對于在近代皆受到列強侵略過的波蘭和中國來說,更為重要?!?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4/12/qkimageshxlyhxly201512hxly20151223-1-l.JPG"/>
對于波蘭國內(nèi)的年輕一代而言,出國闖蕩亦是普遍認識。英語和德語是學校的必修課,有的學校甚至開設(shè)中文。這不僅是為了應試,他們明白,這將是日后他們的重要生存技能。在波蘭第二大的金融中心弗洛茲瓦夫參觀時,我遇到一群春游的學生。不曾想竟然在歐洲遇到了在非洲、中東那樣被人圍觀的情況。但是,他們并非是出于好奇地跑來看“老外”,而是熱切地盼望與我練習英文會話、交流。這讓我想起在火車上遇到的波蘭小哥,與我交換社交網(wǎng)絡的最大目的竟然也是為了學習英文。這個民族認真得令我肅然起敬。
弗洛茲瓦夫,這個80萬人口不到的“小城”,卻擁有30所大學,出過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據(jù)說,全市每六個人就有一個是學生,因此這座城市也被稱為:“年輕人的城市(The City of the Youth) ”。徜徉在普魯士、奧地利以及波希米亞風格的老城區(qū),你會流連于它那絢爛的色彩和可口的甜食,安逸得完全感受不到他渴求發(fā)展的速度。但是,只要往輕軌電車站方向走去,你會發(fā)覺人們的步伐是越走愈快。
盡管波蘭近年來的改革相對其他東歐國家還算成功,經(jīng)濟在金融危機侵擾下也還能保持穩(wěn)步增長,但是社會轉(zhuǎn)型后所面臨的一系列的矛盾依然尖銳?!柏毟徊罹嘣诓粩嘧兇?,企業(yè)家越來越掙錢,年輕人只會感到越來越無助?!庇谑?,許多人懷揣著夢想外出打拼,可是當中又有多少是因生計而被迫離鄉(xiāng)?一頓館子下來上百茲羅提的帳單,對于不少每個月拿一千出頭工資的當?shù)厝藖碚f并非小數(shù)。為了體驗過去的大鍋飯,我走進街頭最常見的“牛奶吧(波蘭共產(chǎn)時期,政府為照顧低收入戶和游民而開設(shè)的廉價快餐店)”,總是遇到絡繹不絕排隊等位的當?shù)厝?。Magdalena說作為游客,會對這種貧富差距和不對稱的消費感受明顯,而在這生活久了的人,也就習慣了。
我離開波蘭的時候是在拂曉。的士向機場奔馳,路邊廢棄工廠建筑上的年份和已經(jīng)破碎不堪的玻璃是前蘇聯(lián)時期的遺產(chǎn),城郊的房屋上還能看出子彈掃過的坑坑洼洼。老城的鐘聲剛敲過6下,站臺上的人們便開始張望,等待電車將新的一天開啟。
或許,還有那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