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彬,羅 翔
(1.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重慶400053;2.重慶市電力公司管理培訓公司,重慶400053;3.海南電網(wǎng)公司??诠╇娋州旊姽芾硭?,海南海口570206)
電能在生產(chǎn)、輸送和使用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許多設備,如發(fā)電機、變壓器、電動機等都是根據(jù)電磁感應原理工作的,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無功功率,系統(tǒng)中的無功功率是否平衡,將影響系統(tǒng)電壓質量,從而影響用電設備的正常工作。
當系統(tǒng)無功功率不足時,為了系統(tǒng)的安全與穩(wěn)定,就必須進行無功功率的補償。并聯(lián)電容器因其無旋轉部分,具有安裝、運行、維護簡單方便,有功損耗小,組裝增容靈活,擴建方便、安全,投資少等優(yōu)點,所以在系統(tǒng)中使用最為普遍。
隨著電網(wǎng)容量的迅速增大和對電能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電容器的投切操作越來越頻繁。重慶電網(wǎng)的變電站運行資料顯示,在近段時期,多個變電站在投切并補裝置時,發(fā)生了多起斷路器燒毀、爆炸等事故,嚴重威脅了電網(wǎng)的安全經(jīng)濟運行。
在變電站運行中,并聯(lián)補償電容器的投、退由真空斷路器控制,按照絕緣參數(shù)配合等設計,本來應該能順利合閘運行,但是卻屢屢發(fā)生合閘時斷路器爆炸的現(xiàn)象。本文結合無功補償裝置回路中真空斷路器的運行分析,對無功補償回路的電抗器取值進行探討。
為了避免電容器回路在投切時產(chǎn)生較大的涌流,在并聯(lián)電容器回路中串聯(lián)電抗器以降低合閘涌流。引入電抗器元件后,又會產(chǎn)生如下兩個問題:(1)整個無功功率補償回路構成了R、L、C串聯(lián)電路,當參數(shù)選擇不合理時,將產(chǎn)生R、L、C串聯(lián)諧振,危及補償回路元件的安全;(2)由于電抗器元件的電流不能突變,因此,在投切補償回路引起的過電壓、過電流則更加復雜。
三相參數(shù)完全對稱,且三相斷路器同期合閘則是對稱三相RLC回路。此時,可按單相進行分析,即分析一個RLC串聯(lián)二階電路的正弦激勵下合閘過渡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二階串聯(lián)RLC
按相關規(guī)程規(guī)定,變電站安裝電容器容量大多是按照主變容量的四分之一選擇,如110 kV變電站一般主變容量范圍40~63 MVA,安裝電容器容量為2 000~12 000 kVar。220 kV變電站一般主變容量范圍120~240 MVA,安裝電容器容量為20 000~80 000 kVar。這個容量需要多個回路完成,而單回路電容器容量配置一般有 1 000、2 000、4 000、6 000、8 000、10 000 和12 000 kVar等多個等級。無功補償裝置的安裝方式都是從變電站10 kV母線通過母線刀閘—斷路器—出線側刀閘—電力電纜—電抗器到電容器。而系統(tǒng)電源內阻一般在0.01~0.04 Ω?;芈返目傮w電阻應小于0.15 Ω。所以,在變電站安裝的電容器回路參數(shù)結構中的阻尼電阻都是小于臨界值的,也就是說電容器等效回路合閘過渡過程都是處于振蕩衰減狀態(tài)。
對于圖1所示電容器回路,根據(jù)電路的微分方程可得電路的完全響應為:
其中,
可以看出合閘過渡過程的電流和電壓解析式都是包含一個穩(wěn)態(tài)分量和一個指數(shù)正弦振蕩衰減分量。
以某10 kV系統(tǒng)、電容補償容量為2 000 kVar、電抗百分率為6%的并補裝置回路的參數(shù)??芍獑蜗嚯娫措妷悍逯禐? 165 V,系統(tǒng)內電阻 Rs=0.022 Ω,回路電阻 R=0.03 Ω,負載電容 C=63.4 μF,負載電感 L=9.55 mH;合閘前電路零狀態(tài),即初值。
利用ATP-EMTP電磁暫態(tài)軟件進行仿真,仿真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電磁暫態(tài)仿真波形
從仿真結果來看,在繼電保護整定時間100~200 ms內,斷路器斷開時,整個電路仍處于過渡過程,斷開高頻過電流,會危及斷路器安全。
在GB 50227——1995《并聯(lián)電容器裝置設計規(guī)范》中,對無功補償回路電抗器的取值有相應規(guī)定:
僅用于限制涌流時,電抗率宜取0.1% ~1%;
用于抑制諧波,當并聯(lián)電容器裝置接入電網(wǎng)處的背景諧波為5次及以上時,宜取4.5% ~6%。當并聯(lián)電容器裝置接入電網(wǎng)處的背景諧波為3次及以上時,宜取12%;亦可采用4.5% ~6%與12%兩種電抗率。
現(xiàn)行的補償裝置中電抗器電抗率一般按6%來進行選擇,考慮的原因有兩個:
2.2.1 為了抑制5次高次諧波分量
表1 補償裝置回路中配置的電抗器應避開電抗率值表
2.2.2 為了控制無功補償回路合閘涌流
無功補償回路合閘時的合閘涌流倍數(shù)n,電抗率k為:
合閘涌流倍數(shù)n與電抗率k的關系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合閘涌流倍數(shù)n與電抗率k的關系曲線
綜合以上兩個因素,現(xiàn)行的補償裝置中,電抗率一般取6%,即可以有效地抑制5次諧波,又可以把合閘涌流控制在5倍以內。
從限制合閘涌流的大小看,電抗器的電抗率k越大,限制合閘涌流的倍數(shù)就越小。當k取值較大時,根據(jù)二階電路分出的固有頻率,可知,合閘涌流的過渡過程就越長。
根據(jù)電容器的容量計算公式和電抗率公式:
所以,
二階電路分出的固有頻率
將式(4)代入式(5)中得
由式(6)可知:固有頻率τ與電抗率k、系統(tǒng)電阻R及無功補償容量QC有關,它們的關系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τ、K、R、QC四者之間的關系曲線
由以上分析可知:(1)在系統(tǒng)阻抗和電容器容量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電抗百分率k值時,固有頻率τ隨著電抗率百分率k的增大而增大,即過渡過程時間會增長;合閘涌流倍數(shù)n隨電抗百分率的增大而減小,即合閘涌倍數(shù)會減小;(2)在系統(tǒng)阻抗和電抗百分率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電容器容量時,τ隨著電容容量的增大而明顯減小,即過渡過程時間會縮短;合閘涌流倍數(shù)n則隨著電容容量的增大略有增大;(3)在電容器容量和電抗百分率不變的情況下,遇到不同的系統(tǒng)阻抗時,固有頻率τ隨著系統(tǒng)阻抗的減少而增大,即過渡過程時間會增長;合閘涌流倍數(shù)n隨著系統(tǒng)阻抗的增大而減小,即合閘涌會減小。
按照重慶電力系統(tǒng)歷史短路容量396~1 333 MVA,內阻抗是 0.075 ~0.252 Ω(有名值),10%計算內電阻是0.007 5~0.025 2 Ω;無功補償回路電阻是0.007 6~0.038 Ω。所以,回路電阻的選擇范圍為0.063 2~0.015 1 Ω。
系統(tǒng)電阻在0.063 2~0.015 1 Ω的范圍內,為了保證在100~200 ms時回路進入到穩(wěn)態(tài),電抗器電抗率的取值應在0.08%~1.32%。
以電容補償容量為2 000 kVar,單相電源電壓峰值為8 165 V,系統(tǒng)內電阻Rs=0.022 Ω,回路電阻R=0.03 Ω,負載電容 C=63.4 μF,負載電感 L=9.55 mH,電抗百分率分別為3%,5%、6%時,在三相同期合閘和在合閘后200 ms時斷開兩種情況下,對補償回路過電流、斷口電壓進行仿真,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電抗器三種電抗率配置的仿真計算結果表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電阻,電容相同的情況下,隨著電抗值的減少,最大過電流有所增加,但過電流增加的幅度沒有電抗值減少的幅度大。電抗率從6%減少到3%,電抗值下降了一倍,但電流上升了15.5%左右。在200 ms斷開時,斷口間的電壓升高雖然幅度較大,但對真空斷路器的斷口而言,影響不大。
近年來,電網(wǎng)規(guī)模越來越大,系統(tǒng)容量大幅度增大,系統(tǒng)電阻將大大減少,若仍保持原有的6%來選擇電抗值,雖然可以躲過了3次、5次、6次諧波的諧振點,但會造成無功補償回路的固有頻率增大。在繼電保護整定時間100~200 ms內,斷路器斷開時,無功補償回路仍處于過渡過程,斷開高頻過電流,會危及斷路器安全。出于抑制諧波和斷路器安全考慮,當并聯(lián)電容器裝置接入電網(wǎng)處的背景諧波為5次及以上時,將電抗器的取值減小到6%以下,在3%~4.5%的范圍。當并聯(lián)電容器裝置接入電網(wǎng)處的背景諧波為3次及以上時,可將電抗器的取值控制在6% ~10%范圍內,有以下明顯優(yōu)勢:
(1)明顯地減少了無功補償回路的固有頻率τ,在繼電保護整定時間100~200 ms內,斷路器斷開時,雖仍處于過渡過程,但斷開高頻過電流幅值大幅度下降,減輕了斷路器的風險;振點,即使考慮到系統(tǒng)的電抗,系統(tǒng)的電抗值不大于0.5 Ω(2 000 kVar對應的容抗值為50.23 Ω),不會達到3次、5次諧波諧振點的電抗率要求;同時也可有效抑制3次或5次諧波;
(2)電抗率選擇小了,能有效提高無功補償回路的無功補償量,提高設備的有效利用率。
隨著電網(wǎng)容量的增加,系統(tǒng)抗沖擊的能力大大增強,提高合閘涌流倍數(shù),適當減小無功補償回路電抗的電抗值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各類無功補償回路電抗器具體下調的取值范圍,還需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工程實踐來驗證。
[1] 孫移.仿真工具對二階系統(tǒng)的分析[J].大眾科技,2005,(11):157-159.
[2] 汪金山,馮華君,施曉鐘.二階電路暫態(tài)過程的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5,(1):21-24.
[3] 楊超,陳仕修.EMTP在計算開關操作過電壓的運用[J].電氣開關,2005,(5):4-6.
[4] 安宗貴.切合并聯(lián)電容器組暫態(tài)過電壓問題的研究[J].電力電容,2005,(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