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雄
(江西省永豐縣七都鄉(xiāng)衛(wèi)生院 永豐331506)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以及大便性狀異常等癥狀為主[1]。臨床中可將該病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及兩者交替型,以腹瀉型居多。該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復雜,認為與胃腸動力異常、腸道菌群失調、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2]。臨床中對該病的常規(guī)治療以思密達等西藥為主,但存在療效不甚理想、不良反應多等缺陷。中醫(yī)是臨床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重要手段,為了分析采用加味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效果,我院對86例患者進行了分組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分為中藥組與西藥組各43例。中藥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 18~66歲,平均年齡(41.6±3.8)歲;病程 6個月~12年,平均病程(5.2±1.3)年。西藥組:男24例,女 19例;年齡 34~85歲,平均年齡(58.6±5.6)歲;病程4個月~13年,平均病程(5.4±1.4)歲。納入標準:(1)符合《腸易激綜合征羅馬標準》者;(2)近1周內未接受腸易激綜合征藥物治療者;(3)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2)合并嚴重性心、肝、腎疾病者;(3)對思密達過敏者;(4)妊娠、哺乳期婦女。兩組的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西藥組給予思密達口服治療,3 g/次,3次/d,4周為1個療程。中藥組給予加味痛瀉要方治療,方藥組成:炒白術15 g、炒白芍15 g、炒陳皮10 g、炒防風 10 g、麥芽 10 g、山藥 15 g、谷芽 10 g、紅花 10 g、綠萼梅 10 g、白花蛇舌草 30 g、炙甘草10 g,1劑/d,早晚煎服,療程為4周。
1.3 療效判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1)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成形、有規(guī)律,1~2次/d。(2)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但仍>3次/d;(3)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大便次數(shù)無減少或增加??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用百分值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藥組的總有效率為95.35%,顯著高于西藥組的79.0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中醫(yī)認為[4],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屬于“泄瀉、痛泄”等范疇,病機為肝郁脾虛,腸道傳導失司。因脾胃素虛,或有食滯濕阻,但未發(fā)病,因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累及肝脾,使肝氣失于疏泄,橫逆犯脾胃,使脾胃受制,運化失常,痛泄由生。故該病治療宜以疏肝解郁、健脾滲濕為主。
本研究中,中藥組給予加味痛瀉要方治療,方中炒白術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可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炒白芍健脾和胃、緩急止痛;炒陳皮理氣健脾、調中燥濕;炒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谷芽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紅花活血通經(jīng)、去瘀止痛;綠萼梅舒肝、和胃、理氣;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炙甘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滲濕等功效[5]?,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6],炒白術、炒防風具有增加小腸蠕動的作用;而炒白芍、炒陳皮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藥合用可起到調節(jié)腸管蠕動的作用。白花蛇舌草能有效增強白細胞吞噬功能及提高血清殺菌作用,有利于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且能有效調節(jié)腸管的異常功能狀態(tài);紅花具有增強免疫能力的作用,紅花中主要成分多糖能有效促進淋巴細胞轉化[7]。本研究中,中藥組的總有效率為95.35%,顯著高于西藥組的79.07%,說明通過這些藥物的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調節(jié)患者的胃腸動力異常、內分泌異常、免疫異常及神經(jīng)異常等狀態(tài),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加味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郝忠和,閆俊生,郭建東.加味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80 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4-5
[2]李愛麗.加味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108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30(6):9-10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9-171
[4]徐學駒.加味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20):102-103
[5]徐煥成,廖麗玲,陳建繁.加味痛瀉要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43 例療效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2,12(S1):20-21
[6]彭懿.加味痛瀉要方合黃連素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0,16(12):30-32
[7]蘇國彬,劉文華,陳海濱,等.以痛瀉要方為基本方治療腸易激綜合征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6(2):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