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獎者發(fā)展的新療法革新了我們對于一些最具破壞性寄生蟲感染病的治療手段。
2015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除了頒發(fā)給對抗瘧疾的屠呦呦之外,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也分享了這個獎項,他們發(fā)明了一種新藥阿維菌素。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諾貝爾大會發(fā)布聲明稱:“這種(阿維菌素)衍生物從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癥和淋巴絲蟲病的發(fā)病率,以及顯示有效的對抗一個不斷擴大數量的其他寄生蟲疾病?!?/p>
這是對抗線蟲類病的研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
河盲癥是怎么產生的?
寄生蟲感染導致的疾病長期以來困擾著人類,也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從1970年至今,大約有1/3居住在西非河邊鄉(xiāng)村里的人在成年之前有可能變成盲人。
這場悲劇要歸于憎蚋和它們的幾個親戚之名,醫(yī)學昆蟲學專家稱這種生物為“世界上危害最持久、最讓人沮喪的叮人昆蟲”。只有這種小飛蟲,并不會致人失明。一種名為旋盤尾絲蟲,有著奇異生命周期的纖細蠕蟲狀生物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正是它們導致了這種名為河盲癥——或者稱之為盤尾絲蟲病的可怕疾病。
雌蚋將卵產在快速流動的河流的水面之上,在這里水流能夠帶來充足的氧氣,滿足卵發(fā)育所需。幼蟲破殼之后還要在水中生存大約一個星期,直到它們發(fā)育為成體。雌蟲破蛹之后會立即交配,它們一生只交配一次。而在那之后,它們會拼命的尋找溫血動物,以求飽餐一頓。只有飽飲人或者其他動物的血液之后,它們才能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滿足體內蟲卵發(fā)育所需。它們能夠活上一個月,在河面上產卵,以保證種族的延續(xù)。在有的地方,短短一千米的河床之上每天就有10億只這種小飛蟲破蛹而出。
蚋是“堅定進食者”,在獵物身上不吃飽絕不離開。一個人在蟲害嚴重的地方,一個小時可以被叮上幾百下。
但對于蚋嗜血的一生來說,最使人矚目的是它們在吸人鮮血的時候能夠通過傷口傳播旋盤尾絲蟲這種寄生線蟲。而后者在疾病的傳播過程中,具有錯綜復雜又怪誕的生命周期。
年輕的線蟲——它們的早期幼蟲被稱作微絲蚴——進入人類的血液循環(huán)之后不能長大或是發(fā)育。它們必須趁蚋吸血的當口進入后者的身體,才能夠長大,進入下一個幼蟲階段。當它們進入蚋的體內之后,會移動到后者的唾液當中,等待蚋再次進食——只有再次回到人類的身體之中,它們才能夠完成發(fā)育,長大成年。
只有成功的完成這場橫跨人——蚋——人的復雜旅程,微絲蚴才能經歷數個階段,發(fā)育成年。這些成年旋盤尾絲蟲會在人類的皮膚之下形成小瘤,它們能在其中生活,在其中交配,在其中盡可能的繁殖——每天可產生多達1000個后代——長達15年之久。
那些旋盤尾絲蟲的子孫會干些啥?大多數不夠幸運,不能找到進入蚋體內的途徑,這是它們進入生命下一階段所必須的,這注定了它們在死之前會在人類的血液里以微絲蚴的狀態(tài)逛上一到兩年——這已經足夠給其宿主造成嚴重的傷害了。它們會在人眼中掘洞,致人失明。
可令全身腫脹的淋巴絲蟲病
如果說河盲癥導致的是眼部疾病,那么淋巴絲蟲病就沒有那么簡單了。全球有1億人口遭遇這種疾病的折磨,引起慢性腫脹,導致淋巴管阻塞,同時產生一系列的并發(fā)癥。
這種疾病常見于那些貧窮的地區(qū),包括非洲、南美洲、南亞的部分地區(qū)、太平洋地區(qū)以及加勒比海地區(qū)。雖然一次血檢就能發(fā)現血液中的微絲蚴,但它們的一種奇怪習性會使得這種檢測方式不那么穩(wěn)定:只有當蚊子出沒開始吸血的晚上,這種微小的生物才會進入循環(huán)的血液當中。在白天,它們根本就不可能會被血檢發(fā)現。而治療也很難:沒有辦法除掉成蟲,阻止這種疾病的進一步傳播。
但科學家們發(fā)明的除蟲藥不僅能消滅淋巴絲蟲病,還能殺死額外的幾種寄生蟲,包括蛔蟲、虱子和疥螨。一個疾病控制中心主管消滅淋巴絲蟲病的官員稱這種藥物是“窮人的偉哥”,因為除去了寄生蟲的騷擾,人們無論是看起來還是實際上都好多了,他們重拾戀愛的心情,獲得了治療的社區(qū)甚至會迎來一場生育高峰。
蓋茨說2030年消滅5種疾病
日本北里大學大村智生于1935年,他通過在日本各地收集土壤樣本,分離出了一類名為鏈霉菌的細菌,經提取等手段最終發(fā)展為阿維菌素,一種如今廣泛使用的農用殺蟲劑。此后,大村智的這項工作被美國科學家坎貝爾繼承了下去??藏悹柊l(fā)現并證明了鏈霉菌在打擊家養(yǎng)動物以及牲畜身上的寄生蟲有很好的效果。很快,鏈霉菌被改進為一種更為有效的藥物阿維菌素。在人體實驗時,科研人員發(fā)現它在治療旋盤尾絲蟲病、淋巴絲蟲病等人類寄生蟲病時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大村智和坎貝爾研究成果的“延續(xù)性”,他們二人分享一半獎金。
今年年初,蓋茨基金會發(fā)布了他們的2015年年信:我們對未來的大賭注。在這封年信中,蓋茨打了一個賭:2030年,人類將消滅5種疾病——脊髓灰質炎、麥地那龍線蟲病、象皮病、河盲癥和致盲性沙眼。
目前,治療瘧疾、旋盤尾絲蟲病、淋巴絲蟲病手段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頒獎詞中寫道,寄生蟲病已經影響了人類幾個世紀,這不僅是全球健康問題,它也阻礙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八麄內烁膶懥巳祟愒馐芩僚凹纳x病的歷史,由于他們提出的革命性治療方法,人類有望永遠根除這些蟲媒傳染病,這也是人類醫(yī)學歷史上的一次重要勝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