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重艷
(河北省社會科學(xué)院 歷史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51)
元代契約參與人的稱謂——以黑城文書為中心
張重艷
(河北省社會科學(xué)院 歷史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050051)
摘要:契約是雙方或多方依法訂立的有關(guān)買賣、抵押、借貸、租賃、委托、承攬等事項(xiàng)的文書。契約規(guī)定了雙方或多方的權(quán)利、義務(wù)。契約中人是最主要的組成要素。在不同的契約中,參與契約的人都有不同的稱謂。元代契約雙方當(dāng)事人稱為立文字人、立契人。契約的第三方包括見證人、牙人、保人、代書人。契約的當(dāng)事人和第三方,簽押都有一定的順序。
關(guān)鍵詞:黑水城;契約;參與人;稱謂
契約在人們的經(jīng)濟(jì)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把契約雙方和契約第三方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落實(shí)到書面上。契約雙方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是對等的,雙方是平等關(guān)系,否則契約無法達(dá)成。契約雙方如果發(fā)生糾紛,就會爭訟至官府?!吨袊睾谒菨h文文獻(xiàn)》中律令與詞訟文書的大多數(shù)訴訟案件,都是因?yàn)槠跫s中的一方不履行契約而發(fā)生的。一個完整的有法律效力的契約由契約雙方和契約第三方共同構(gòu)建。黑水城文獻(xiàn)中有一批元代契約文書,還有一件西夏契約文書,按照契約內(nèi)容,可以分為借貸契約文書、雇傭契約文書、買賣契約文書、租賃契約文書、合同婚書等。這批文書中,契約雙方和契約第三方的稱謂引起了我的關(guān)注。
一、契約雙方的稱謂
“文字”一詞最初的含義是指人類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宋代,“文字”有了公文、案卷的含義,如范仲淹《耀州謝上表》有“今后賊界差人赍到文字,如依前僭偽,立便發(fā)遣出界,不得收接”①。宋代,佛教禪宗的最主要特色就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安涣⑽淖帧保侵付U宗出家人修行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jīng)卷,靠口頭傳授。金代,“奏事者,謂事有區(qū)處當(dāng)取奏裁者殿奏,其奏每嫌辭費(fèi),必欲言簡而意明,退而奉行,即立文字謂之檢目。”②這里的“文字”指的是公文?!拔淖帧庇袝r也指奏疏,如宋代朱弁《曲洧舊聞》卷八:“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痹凇吨袊睾谒菨h文文獻(xiàn)》中的文書里,“文字”也有這層含義,如F116:W546中有“錢糧房/據(jù)禿怯里文字里說有”,F(xiàn)116:W569中有“錢糧房/據(jù)禿合立文字里”。
雇傭契約文書中,M1·0974[F38:W1]*同上書,第1243頁。元至正元年(1341)小張雇身契有“立雇身文字人小張”。M1·0979[F209:W58]元至正十一年(1351)雇身契有“立雇身文字人立朶”。
婚書中,M1·0982[F13:W130]*同上書,第1251頁。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巴都麻改嫁合同婚書有“立合同大吉婚書文字人”。
收付契約文書中,M1·0986[Y1:W201背]*同上書,第1255頁。北元宣光元年(1371)也先帖木兒鋪馬收付契,“立出收付文字人甘肅在城住人也先帖木兒”。
在買賣牲畜契約中,由于賣方享有契約的主動權(quán),立契的一方稱為“立賣□□文契人”,如M1·0990[F209:W27]*同上書,第1260頁。是何教化的賣馬契約,其中有“立賣馬文契人何教化”,并不稱立文字人。契即是契約,從字面意義來看,契約簡稱為“契”,比稱“文字”顯正式些。
元代非常重視牲畜,并征收牲畜稅,這種稅以實(shí)物方式進(jìn)行征收,牲畜稅在當(dāng)時稱為“羊馬抽分”。不管是買牲畜還是賣牲畜,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大事,政府對于牲畜的交易“凡買賣人口,頭疋、房屋一切物貨,須要牙保人等,與賣主、買主明白書寫籍貫、住坐去處,仍召知識賣主人或正牙保人等保管,畫完押字,許令成交,然后赴務(wù)投稅”。*方齡貴校注:《通制條格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524頁。《元典章》刑部十九、典章五七《禁宰殺·賞捕私宰牛馬》記載“買賣牛只,合赴牛市立契買賣,經(jīng)由稅務(wù),然后成交”*陳高華等點(diǎn)校:《元典章》,中華書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899頁。。在牲畜的買賣過程中必須訂立契約,并向政府納稅,是牲畜交易的必要條件。
二、契約第三方的稱謂
契約的第三方主要有契約的見證人、牙人、保人和書契人。
(1)知見人。元代各類契約文書中,“知見人”是契約見證人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稱謂。在黑水城出土的所有借貸契約中,都有知見人的簽字畫押,M1·0968[F95:W1]皇慶元年正月任黑子借麥契、M1·0971[F74:W3]至元四年韓二借錢契、M1·0972[F62:W28]至元四年陳山和借錢契、M1·0976[F62:W27]至正六年陳山和借錢契、M1·0993[F246:W1]元統(tǒng)二年也火合只乞你借物斛契殘尾、M1·0978[F255:W35]至正十一年阿的火者借二麥契、M1·1004[F224:W28]李杓歹借小麥契殘尾都有知見人的畫押。在雇傭契約中,知見人常出現(xiàn)。如M1·0979[F209:W58]至正十一年雇身契、M1·0991[F144:W23]至治二年攬腳契殘尾。在黑城文書僅有的一件收付契約M1·0986[Y1:W201背]北元宣光元年也先帖木兒鋪馬收付契中,也有知見人的簽押。
《公私必用》*黃時鑒輯點(diǎn):《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8頁。保存了元代契式、約式、榜式、批式、書式十六種,其中契式七種。雇傭契式三種,《雇小廝契式》《雇腳夫契式》《雇船只契式》,均沒有出現(xiàn)“知見人”的稱謂,即知見人是否參與契約的訂立過程,并非契約訂立的必要條件。
“知見人”這一稱謂并非僅見于元代,也并非所有契約的知見人都是心甘情愿地在契約上畫押。宋代《宋有論謝知府宅侵占墳地》一案中,宋有作為物業(yè)的共有人,被迫以知見人的身份畫押?!耙运斡泄卜治飿I(yè)乃能使之作知見人著押,則是以形勢抑逼可知?!?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校:《明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591頁。
元代以后,知見人“證人”的含義并沒有改變。如“成化元年(1465)十一月初七日,……地方知見人等王名等供結(jié),得先前強(qiáng)賊蔣虎等三十三名在河南南陽府打劫民人李穩(wěn)家財(cái)”*(明)王恕撰:《王端毅奏議》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縱容軍余出境采取參松榛果等物及將刀箭甲葉與夷人交易,致生邊釁者,許被役及知見人等徑赴巡撫、巡按官處指實(shí)首告正犯”。*(明)黃訓(xùn)編:《名臣經(jīng)濟(jì)錄》卷四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這里的“知見人”都是證人的意思。
(2)時見人。《公私必用》保存有元代契式七種?!兜滟I田地契式》有“出業(yè)人姓 厶 號 ;知契姓 厶 號;牙人姓 厶 號;時見人姓 厶 號”?!兜滟I房屋契式》也有“出業(yè)人姓 厶 號 ;知契姓 厶 號;牙人姓 厶 號;時見人姓 厶 號”。這兩種涉及到田地、房屋不動產(chǎn)的契式,都有“時見人”出現(xiàn)。
房子、土地是農(nóng)業(yè)社會民眾的主要生活和生產(chǎn)資料。買房子、買地等添置不動產(chǎn)的行為,是普通民眾生活中的大事,從字面意思來看,“時見人”是當(dāng)時目睹契約訂立過程的人,比“知見人”的含義更進(jìn)一層,也更加嚴(yán)謹(jǐn)。
(3)見立契人、見交易人、見人等。元代徽州地契中,契約見證人的稱謂有“見立契人”“見交易人”“見人”。如至順?biāo)哪?1333)祁門縣胡苗志賣山地契*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版,第559頁。有“見立契人王英俊”的簽押;至正十三年(1353)徽州鄭趙保賣山地契“見交易人”*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版,第577頁。。至正二十七年(1367)徽州吳鳳郎賣山地紅契契文*同上書,第585-586頁。中有“出契人 吳鳳郎,見人鄭通文,吳四郎”;至正二十二年(1362)王清甫地契“見人王七,見人邢敬福,書見人□文卿”*張傳璽:《契約史買地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58-164頁。等。
牙人是在買賣雙方之間撮合,促成買賣以獲取傭金的人。官牙人是指在政府登記注冊的經(jīng)紀(jì)人。牙人在為契約買賣雙方牽線、評議價格、證明交易、責(zé)任擔(dān)保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田宅、奴婢、馬牛是商品交易的三大種類,也是社會經(jīng)濟(jì)生活中最重要的經(jīng)濟(jì)行為。至元十年(1273)中書省規(guī)定:“今后凡買賣人口、頭疋、房產(chǎn)一切物貨,須要牙保人等,與賣主、買主明白書寫籍貫、住坐去處,仍召知識賣主或正牙保人等保管,畫完押字,許令成交,然后赴務(wù)投稅?!?韓國學(xué)中央研究院編:《至正條格(校注本)》,2007年版,第98-99頁。元代買賣田宅、牲畜,都有固定的契約格式,這些交易中都需要有牙人,才能達(dá)成交易?!豆奖赜谩返摹顿I馬契式》《買牛契式》《典買田地契式》《典買房屋契式》《雇船只契式》中,都有牙人出現(xiàn)。
《買馬契式》*黃時鑒輯點(diǎn):《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9頁。
某鄉(xiāng)某里姓厶
右某有某色牡馬一匹,鞍轡齊全,現(xiàn)年幾歲。今因消乏,托得某人為牙,將上項(xiàng)馬疋出賣與某人宅。當(dāng)三面言議斷得時價中統(tǒng)鈔若干貫文。其鈔當(dāng)已隨契交領(lǐng)足訖,更無別領(lǐng)。所賣其馬,系是某年用梯己鈔兩買到,某人底來歷分曉,即非盜賣綱運(yùn)及軍中物色。如或有此,且某甘自知當(dāng),不涉買主之事。今恐仁理難憑,故立此為用,謹(jǐn)契。
年月日姓某號契
牙人姓某號
《買牛契式》*同上書,第250頁。
某鄉(xiāng)某里姓某
右某有某角某色牛牸一頭,現(xiàn)年幾歲。今因窘迫,召到某人為牙,將上項(xiàng)牛牸出賣與某人宅。當(dāng)三面議斷價鈔若干貫文當(dāng)……今恐向后無憑,故立此為用,謹(jǐn)契。
年月日姓某號契
牙人姓某號
買賣田地、典買房屋、買賣山木這些經(jīng)濟(jì)活動,也都需要有牙人的參與。《典買田地契式》*黃時鑒輯點(diǎn):《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8頁。如下:
厶里厶都姓厶
右厶有梯己承分晚田若干段,總計(jì)幾畝零幾步,產(chǎn)錢若干貫文,一段坐落厶都,土名厶處。東至、西至、南至、北至。系厶人耕作,每冬交米若干石。今為不濟(jì),差役重難,情愿召到厶人為牙,將上項(xiàng)四至內(nèi)田段,立契盡底出賣或云典與厶里厶人宅……憑此為用,謹(jǐn)契。
年月日出業(yè)人姓厶號契
知契姓厶號
牙人姓厶號
時見人姓厶號
《典買房屋契式》中有“今因貧困不能自存,情愿召到厶人為牙”。*同上書,第240頁。《判山木榜式》中有“今為無鈔應(yīng)急用度,情愿召到某人為牙”*黃時鑒輯點(diǎn):《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頁。。
至元三十一年(1294)中書省規(guī)定“凡江河往來雇船之人,須要經(jīng)由管船飯頭人等三面說合,明白寫立文約?!?韓國學(xué)中央研究院編:《至正條格(校注本)》,2007年版,第90頁。牙人也稱為“船牙”。《雇船只契式》如下*黃時鑒輯點(diǎn):《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9頁。:
厶州厶縣厶處船戶姓某
右某今托得某鄉(xiāng)某里船牙姓某,保委攬載得某處 某官行李幾擔(dān),前到某處交卸。當(dāng)三面言議斷得工雇水腳鈔若干貫文。當(dāng)已借訖幾貫為定,余鈔候載到彼岸交卸了當(dāng)盡數(shù),請領(lǐng)自裝載后,須用小心看管。不敢上漏下濕。如有損壞,甘伏一一,償還不詞,謹(jǐn)契。
年月日船戶姓某號契
船牙姓某號
在以上這些契式中,都有“托得某人為牙”“情愿召到某人為牙”字句,在實(shí)際生活中,找牙人充當(dāng)買賣雙方的中介是否是買賣雙方真實(shí)的意愿表示,就不得而知了。只有買賣雙方在確實(shí)需要牙人作為中介,尋找買主或賣主時,才會找牙人。
元代徽州契約的買賣契約中,并不都是牙人充當(dāng)買賣雙方的中介,當(dāng)買賣雙方有熟人可以作為中介時,可以用熟人充當(dāng)買賣雙方的橋梁,在契約中稱之為“作中人”。至正二十六年(1366)晉江縣蒲阿友賣山地官契有“三面議定直時價花銀九十兩重”“作中人徐三叔”*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頁。。至正二十七年(1367)晉江縣蒲阿友賣園地契有“三面議定價錢花銀六十兩重”,“知見人吳侄仔 作中人徐三叔”*同上書,第583頁。。有的契約則是“見人”行使中人的職能,參加三面議價,如至正二十七年(1367)徽州吳鳳郎賣山地紅契有“三面議時值時價鈔十七貫五百文”“出契人吳鳳郎 見人鄭通文 吳四郎”*同上書,第585頁。。
保人是契約中承擔(dān)擔(dān)保責(zé)任的第三人。自古代契約產(chǎn)生以來,保人作為契約的第三方,在契約的形成及履行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保人只是承擔(dān)保證責(zé)任的一類人的通稱,他們在生命、行為、買賣、借貸、租賃等方面作擔(dān)保,其含義較為寬泛,譬如今天,保人有三個定義:保證別人的行為符合要求的人;擔(dān)保被告人不逃避審訊并隨傳隨到的第三人;擔(dān)保債務(wù)人履行債務(wù)的第三人。
在唐代敦煌契約文書中,多用“保人”“口承人”這兩種稱謂稱呼契約的擔(dān)保人?!拔覀兯姷降亩鼗推跫s,從最早的(754)直到858年,都使用‘保人’這個詞?!?(法)習(xí)童丕著,余欣、陳建偉譯:《敦煌的借貸:中國中古時代的物質(zhì)生活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12頁。在敦煌,“口承人”首次出現(xiàn)在909年兩件券約中,另外一件是925年。一件可靠的924年的雇工券證實(shí),從這一時期開始,“口承人”最終取代了“保人”*同上書,第13頁。。
(1)代保人。“代保人”這一稱謂始見于宋代?!俺冀裼蛳罗D(zhuǎn)運(yùn)司,差官遍詣諸州,點(diǎn)檢應(yīng)有蒿頭供納者,并與開合放免。系代保人開沽,并正名買撲見開沽人,并乞特與權(quán)免支移邊上三二年?!?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成都:巴蜀書社,1991年版,第685頁。元代契約中,很少出現(xiàn)“保人”這一稱謂,大多稱“代保人”。如《樸通事》中記載“京都在城積慶坊住人趙寶兒,今為缺錢使用,情愿立約于某財(cái)主處,借到細(xì)絲官銀五十兩整,每兩月利幾分,按月送納,不致拖欠。其銀限至下年幾月內(nèi),歸還數(shù)足。如至日無錢歸還,將借錢人在家應(yīng)用值錢對象,照依時價準(zhǔn)折無詞。如借錢人無物準(zhǔn)與,代保人一面替還??趾鬅o憑,故立此文契為用。某年、月、日,借錢人某,同借錢人某,代保人某,同保人某等押?!碑?dāng)借錢人趙寶兒無力償還借款時,代保人須償還借款。
不但在民間契約關(guān)系中稱“代保人”,官方借貸關(guān)系中也稱“代保人”,且在官方借貸契約中,代保人是必須出現(xiàn)的?!霸谌喂倮舴踩〗璨肯轮T人錢債,各立保、見出息文約?!?黃時鑒輯點(diǎn):《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頁?!爸琳?1342)正月,覆奉監(jiān)官議得:上項(xiàng)營運(yùn)鈔定諸人借使,監(jiān)官不過中統(tǒng)鈔五十定,屑官三十定,令譯史二十定,典書人等一十五定,月息一分五厘,必須明開白寫正借錢人,代保人元附籍貫,見任職役事產(chǎn)。借錢人或遇別有遷除,得代本息納足,方許給由;如有拖欠。利息隨于代保人名下,月俸內(nèi)靖除還官。若上項(xiàng)正借錢人鈔定不完,代保人告滿文解,亦不行給付。借錢人雖在,無錢,將事產(chǎn)折挫入官外,不敷之?dāng)?shù),代保人名下一面追征,事產(chǎn)亦行折挫。凡借錢人文契典簿聽受訖呈監(jiān),然后用半印勘,合行下架閣庫收受的契,方許放支鈔定?!?高榮盛點(diǎn)校:《秘書監(jiān)志》卷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頁。官方契約中,當(dāng)借錢人無力償還借款時,也是需要代保人代為償還的。
之所以稱之為“代保人”,筆者認(rèn)為與保人需要承擔(dān)的連帶責(zé)任有很大關(guān)系?!短屏钍斑z》規(guī)定:“諸公私以財(cái)物出舉者,任從私契,官不為理?!缲?fù)債者逃,保人代償。……若違法積利,契外掣奪及非出息之債者,官為理……如負(fù)債者逃,保人代償?!?(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遺·雜令》“公私以財(cái)物出舉”條,長春:長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789頁。如果欠債人逃亡,保人就得代為償還欠債,大概就是“代保人”這一稱謂的由來吧。
(2)同取代保人。同取代保人是同取人和代保人的合稱。
“同取人”最早出現(xiàn)在8世紀(jì)的于闐契約中,在敦煌契約文書中,也出現(xiàn)了“同取人”。在亦集乃路的借貸契約中,“同取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取人”是指契約的共同借貸人,如M1·0968[F95:W1]有“同取人敢的(簽押)”;M1·0972[F62:W28]有“ 同取錢人 陳本□(簽押),□取錢人 陳拜住(簽押)”。一般他們的簽名畫押在借貸人之后、擔(dān)保人之前?!巴∪恕币话愣际墙栀J人的親屬、宗族的人?!巴∪恕边@一稱謂的出現(xiàn),源于同書制度。在古代契約中,有時立契人不止一個,這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共同出契人同書的現(xiàn)象。根據(jù)契約性質(zhì)的不同,“同書人”的稱謂還有同主婚人、同立文字人、同立賣契人、同攬腳文字人、同雇人、同雇身人、同買人、同典人、同立收付人,等等。
在亦集乃路借貸契約中,“同取代保人”這一稱謂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M1·0971[F74:W3]至元四年(1336)韓二借錢契有“同取代保人張二(簽押)”;M1·0972[F62:W28]至元四年(1338)陳山和借錢契*杜建錄、塔拉、高國祥主編:《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xiàn)》,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1頁。有“同取代保人翟敬甫(簽押)”;M1·0993[F246:W1]*同上書,第1263頁。元統(tǒng)二年(1334)也火合只乞你借物斛契殘尾有“同取代保人也火合只玉你(簽押)”;M1·1004[F224:W28]*同上書,第1270頁。元李杓歹借小麥契殘尾有“同取代保人梁耳黑”?!巴〈H恕边@一稱謂的出現(xiàn),說明借貸人的親屬或宗族已經(jīng)開始同時具有擔(dān)保人的職能。
書契人分兩類,一類是由契約當(dāng)事人本人書寫,一類是由親屬或他人書寫。
契約如果不是契約當(dāng)事人書寫,就須由他人代書。代書制度是一項(xiàng)很古老的司法制度,古代告狀、訂立契約都需要落實(shí)到書面上,農(nóng)業(yè)社會并非人人都識字,也并非人人都會寫出符合政府要求的狀紙和契約,代書人在此刻應(yīng)運(yùn)而出,代書制度逐漸形成。宋代就出現(xiàn)了專門為人書寫狀紙的書鋪,元代也實(shí)行書鋪制度,《元典章》刑部十五、典章五三《書狀》記載大德十一年(1307)起,“舉令有司于籍記吏員內(nèi)遴選行止謹(jǐn)慎、吏事熟閑者,輪差一名專管書狀”*陳高華等點(diǎn)校:《元典章》,中華書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745頁。,以便加強(qiáng)對書鋪寫狀的監(jiān)督和管理。
代書人即書寫狀紙、契約文書的人。代書人不能與契約雙方當(dāng)事人有利害關(guān)系。M1·0978[F255:W35]元至正十一年(1351)阿的火者借二麥契有“立字代書人王一(簽押)”。M1·0986[Y1:W201背]*杜建錄、塔拉、高國祥主編:《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xiàn)》,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5頁。北元宣光元年(1371)也先帖木兒鋪馬收付契有“代書人尚理(簽押)”。
元代徽州地契中,有“奉書人”這一稱謂。泰定三年(1326)徽州胡日和典山契 “奉書人胡德龍(押)”*張傳璽主編:《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版,第638頁。。奉書是動詞,即給人寫信的意思。奉書人即代人寫信的人。契約中的奉書人,本質(zhì)是代書人。
在一件完整的借貸契約文書中,契約的雙方和第三方的簽押,都有一定的順序。以M1·0972[F62:W28]至元四年(1338)陳山和借錢契為例,簽押順序如下:
故立此借錢文字為憑照用。
立借錢人陳山和 (簽押)
同取錢人陳本□(簽押)
□取錢人陳拜住(簽押)
同取代保人翟敬甫(簽押)
代保人董德先(簽押)
知見人程二(簽押)
知見人翟典(簽押)
首先是契約一方“借錢人陳山和”簽押;其次是“同取錢人陳本□、陳拜住”簽押,陳本□、陳拜住這兩人,從姓氏上來看,兩人應(yīng)是陳山和的本家;再次是“同取代保人翟敬甫”和“代保人董德先”的簽押,“同取代保人”作為一個復(fù)合稱謂,簽押在“代保人”之前;最后是“知見人程二、知見人翟典”的簽押;如果本件契約由代書人書寫,代書人的簽押應(yīng)置于知見人之后??梢钥磿谄跫s形成過程中起作用的人,按照與契約一方的親疏關(guān)系承擔(dān)不同的角色、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又按照作用的大小來決定簽押順序的前后。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元代契約雙方當(dāng)事人稱為立文字人、立契人,在買賣牲畜契約中,契約當(dāng)事人中的立契的一方稱為“立賣□□文契人”。契約的第三方包括見證人,牙人、保人、代書人。見證人有知見人、時見人、見立契人、見人等稱謂。保人有代保人、同取代保人等稱謂。書契人有代書人、奉書人等稱謂。契約的當(dāng)事人和第三方,簽押都有一定的順序。
收稿日期:2015-02-11
基金項(xiàng)目: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青年項(xiàng)目《中國藏黑水城所出元代律令與詞訟文書整理與研究》(11CZS015)
作者簡介:張重艷(1981-),女,河北肅寧人,歷史學(xué)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黑水城文獻(xiàn)、唐宋文書研究。
中圖分類號:K247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9X(2015)02-0088-07
TheAppellationofParticipantsinContractoftheYuanDynasty——TheHeishuiCityDocumentastheCenter
ZHANGChongyan
(InstituteofHistory,HebeiAcademyofSocialSciences,Shijiazhuang,Hebei050051,China)
Abstract:The contract is a document signed by two or more parties lawfully on sale, mortgage, lending, leasing, trust and project contract. Contract specifie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two or more parties. Human in the contract is the major constituent element. The participants have different appellation in different contract. Contractual parties called Liwenziren, or Liqiren (signer of the contract). Third-party of the contract includes witnesses, intermediary, guarantor, scrivener. The signature of the litigants and third-party has a certain order.
Key words:the Heishui City; contract; participants; the appellation
①《范文正集》卷15,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②(元)脫脫等撰:《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505頁。
③陳高華等點(diǎn)校:《元典章》,中華書局、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