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在金涌看來,我國對化石能源認識、生產、利用方式等方面存在著自相矛盾、浪費等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記者:在您看來,我國對化石能源的認識、生產、利用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金涌:第一,認為我國油氣少、煤多,所以要用煤制油、煤制氣可能是一種短視的想法。實際上,我國煤多是自比的結果——我國的煤也不多,也必須節(jié)約用、高附加值利用。由于 2013年,我們國家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了58%,距離我們當初設定60%的紅線已經很接近了。根據中國工程院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供應的缺口可能在6000萬~7000萬噸/年。這可能影響我國的能源安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業(yè)界普遍看好用煤來替代石油或天然氣。這是中國以煤制油和煤制氣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發(fā)展的大背景,其結果就是煤化工產業(yè)呈現井噴。但如果真的用煤填補油和氣的缺口,則要多排放近10億噸二氧化碳,這樣,我國在減排上的努力將受其拖累,我國還將承受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所以大量用煤制油來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發(fā)展電動車技術,替代汽油燃料是世界科技界的共識,它清潔、節(jié)能,目前的問題只要政府出臺政策可以很快迅速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
我國尚有一億多噸,在城鄉(xiāng)、鄉(xiāng)村,小企業(yè)用散燒煤,利用效率低,污染大,應該優(yōu)先采用煤制氣,煤制二甲醚燃料替代。
記者:那您認為,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金涌:從世界范圍看,我國缺油實際上確實是屬于我國的特殊情況。因為就目前世界范圍來講,石油并不短缺,一般來講其他國家都沒有發(fā)展煤化工的強烈愿望。權衡利弊,與其大量用煤制油、制氣,不如買油、買氣更清潔。我們在確定了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地位后,關于對外依存度上限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再思考。現在國際上石油供應的波動性并不是很大,美國、歐洲現在對石油的進口都趨向穩(wěn)定,實際上買石油的主要是中國、日本和印度,不是像前些年那么明顯地搶油;天然氣進口方面,隨著俄羅斯天然氣將源源不斷地輸往我國,進口上看來沒有多大問題。另外,從技術角度出發(fā),紅線(進口上線)實際上也是難于守住的。
第二個問題是,通過延遲焦化工藝獲得交通用輕質油產品。目前我國石油主要用于生產汽油、煤油、柴油等液體燃料。2012年我國生產了2.82億噸成品油,其中有1.2億噸重質油原料大多是通過延遲焦化工藝獲得車用輕質油產品的,并產生了千萬噸級石油焦(基本與煤同質),這與我們進行煤制油是矛盾的。重質油采用加氫裂化生產輕質油要比延遲焦化法多產14%的輕質油現在加氫裂化途徑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用,大家認為這一技術比較適合我國的重質油加工,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果通過煤炭生產氫氣(能源轉化效率可以達到70%以上),為重質油加氫,每年可多產出千萬噸成品油,所以國家應鼓勵石化企業(yè)發(fā)展煤制氫和石油加氫產業(yè)。
第三個問題是,煤制氣再用天然氣發(fā)電是能效低的方案。為了減少排放,各地都在計劃采取的措施,天然氣越來越炙手可熱。天然氣是化石能源中相對最清潔的,現在很多城市都大力推進天然氣用于發(fā)電或車用燃料,這在天然氣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我們現在天然氣也是短缺的,這就出現了采用煤制氣+天然氣發(fā)電的路線,但實際上它的能源轉換效率不如用煤發(fā)電。天然氣采用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發(fā)電的效率為60%,煤制天然氣的能源效率也是60%左右,因此,煤經天然氣到電能的總效率約為36%,而超超臨界燃煤發(fā)電的效率可以達到45%,這就相當于丟掉了相當一部分能量。事實上燃煤電廠也可以做的很干凈,比如像上海外高橋第三電廠在減排方面已經做的非常好了。
記者:那么,煤制氣的最佳用途在哪里?煤制天然氣民用的節(jié)能減排效果如何?
金涌:煤變氣有一個地方效果比較好——就是大企業(yè)集群內部。比如用天然氣、煤氣來煉鋼,燒陶瓷、燒玻璃。我們發(fā)展煤變成天然氣,必須要考慮它的用處合理、經濟。煤制成天然氣供民用固然清潔度高,但家用電器也很清潔。比如用電飯煲做飯,比直燃天然氣做飯熱效率高50%,用電通過熱泵技術為家庭取暖也比用天然氣取暖節(jié)能。再有我國尚有一億多噸,在城鄉(xiāng)、鄉(xiāng)村,小企業(yè)用散燒煤,利用效率低,污染大,應該優(yōu)先采用煤制氣,煤制二甲醚燃料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