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明增
毛澤東是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光輝典范。他一生自警用權和自覺律己的一言一行,永遠閃爍著共產(chǎn)黨人的黨性光芒。
李淑一是烈士柳直荀的遺孀,又是楊開慧的親密朋友。新中國成立后,有人請求毛澤東將李淑一推薦到文史館工作。1954年3月2日,毛澤東專門就此事給秘書田家英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李淑一女士,長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書為業(yè),年長課繁,難乎為繼。有人求我將她薦到文史館為館員,文史館資格頗嚴,我薦了幾人,沒有錄取,未便再薦,擬以我的稿費為助,解決這個問題,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種幫助否?”
“未便再薦”,字字千鈞地蘊含了共產(chǎn)黨人的權力觀、地位觀、公私觀和廉潔觀。作為黨和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在地位和權力面前沒有絲毫的以權凌人、以勢壓人,而是以守公、秉公的高度自警處理權與法、公與私、上與下的關系。“擬以我的稿費為助,解決這個問題”,凸顯了毛澤東既以公為念、以嚴律己又珍惜私誼、舍己濟人的領袖情懷。而他面對文史館的“連拒數(shù)人”,更沒有些許的不悅和慍怒。這種以嚴倡正道、以嚴守公道的坦蕩境界,正是領導干部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一把標尺。
“未便再薦”這把標尺,“標”出的是奉公守法的權力觀,衡量的是守紀律、懂規(guī)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1948年,26歲的毛岸英與17歲的劉思齊在西柏坡相戀。當他們商議婚事時,毛澤東不同意他們立即結婚,因為劉思齊的年齡還不到法定結婚年齡。當時毛岸英有些想不通,氣沖沖地對父親說:“我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明天結婚?!泵珴蓶|聽罷,氣得臉色發(fā)白:“你找誰結婚由你做主,結婚年齡不到,你做得了主嗎?那就要由制度和紀律做主!”直到一年后劉思齊到了法定結婚年齡,毛澤東才為他們舉行了婚禮。凡事“由制度和紀律做主”,這就是毛澤東的權力觀。這種權力觀,“嚴”在用權的性質(zhì)和責任,“嚴”在用權的本質(zhì)和界限,“嚴”在用權的紀律性和規(guī)矩性。
“未便再薦”這把標尺,“標”出的是遵規(guī)守紀的廉潔觀,衡量的是公與私、義與利的孰輕孰重。
1965年5月22日,毛澤東重上井岡山,這使井岡山人激動萬分。為了讓毛澤東第一頓飯吃得滿意,井岡山人準備了茅臺酒、香煙、水果和豐盛菜肴。當時負責檢查伙食標準的汪東興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立即制止了這種不按規(guī)定辦事的行為。他對有關負責人說:“首長每餐四菜一湯,每天2.5元伙食標準。你們快把煙酒、水果都收回吧?!苯Y果毛澤東重回井岡山的第一頓飯只有四碟小菜和一碗湯。5月29日,毛澤東離開井岡山前,特意囑咐自己的生活管理員去結賬。當這位管理員找到會計結賬時,會計為難地說:“38年前,毛主席在我們這里吃紅米飯、南瓜湯,為窮人打天下;如今他老人家故地重游,是對我們井岡山人民的最大關懷。我們沒有什么好東西招待他老人家,僅僅嚴格按照規(guī)定為他做了點普通飯菜,也就十幾塊錢,這叫我們怎么忍心收下?”這位管理員解釋說:“毛主席最反對搞特殊化。幾年前,他身邊的個別工作人員隨他外出巡視時,曾在一些地方無償接受東西。毛主席知道后非常氣憤,不僅把這個人調(diào)離自己的身邊,而且從自己的稿費中拿出近2萬元派人到各地一一退賠并道歉。這次我若不按毛主席的要求交清錢和糧票,能離開井岡山嗎?”會計聽罷,不得不開出兩張發(fā)票:一張是“00006482”號發(fā)票,上面寫著“首長伙食費,7天,每天2.5元,合計17.50元”;一張是“00006484”號發(fā)票,上面寫著“首長交糧票23斤”。不貪不占公家的一分一厘,這就是毛澤東的廉潔觀。這種廉潔觀,“嚴”在自省律己,“嚴”在自警律己,“嚴”在自重律己,“嚴”在自覺律己。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嚴”到什么標準和境界?毛澤東的“未便再薦”為我們學習和踐行“三嚴三實”作出了榜樣。領導干部在“三嚴”上倘若達到了“未便再薦”的標準和境界,就能在做人、做官上嚴以修身,就能在姓公、姓私上嚴以用權,就能在慎獨、慎微上嚴以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