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記敘的是1917年冬天的事,表現(xiàn)的是人世間最為普通的父子之情。
1916年,朱家的境況已大不如前,父親盡了最大的努力,體面地為他籌辦了婚事,并送他去北京大學(xué)讀書。
幾乎與此同時,家中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故,都給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這時,朱自清接到了祖母去世的噩耗,便與父親同路奔喪回?fù)P州,此時他才真正感到了家境的凄涼:往日的巨大古鐘、朱紅膽瓶、碧玉如意、板橋手跡等,均早已進(jìn)了當(dāng)鋪。他凝視著微微發(fā)胖而略顯龍鐘的父親,心情十分沉重。
辦完祖母的喪事,朱自清要回北大,父親也為了生計而匆匆前往南京謀職,于是父子同行至南京?!侗秤啊酚涊d的便是他倆在浦口東站分手時的情景。文中所記的買橘子等細(xì)節(jié),使每個讀者都難以忘懷。此時朱父已負(fù)債累累,囊空如洗,這一堆朱紅的橘子就顯得不同尋常了。與父親的穿戴形成對比的是,朱自清卻隨身帶著一件紫毛大衣。這件大衣是父親托人定做的,并親自為兒子鋪在座位上,以期抵御北國的風(fēng)寒,其愛子之心,從中可見一斑。
1925年10月,朱自清寫下了這篇質(zhì)樸感人的敘事抒情散文,記敘了八年前和父親在浦口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父親愛子的深摯感情,抒發(fā)了自己在生活困頓、精神壓抑的境遇下對父親深切的懷念之情。朱父接到開明書店寄贈的《背影》散文集后,即挪坐到小椅上,戴上老花眼鏡,一字一句地誦讀起來,眼中好像猛然間放射出明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