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肇圻
隨著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建交國家的不斷增多,對外貿易發(fā)展迅速。懸掛我國五星紅旗的遠洋運輸船舶,也越來越多地駛向世界各個角落。船舶檢驗局簽發(fā)的船舶證書也伴隨著這些船舶,順利地進出各國港口。
但是,初期也遭遇到個別國家的挑釁。英國先是不承認我國船舶噸位證書,后來又以船上缺少貨船結構安全證書為名,要強行登船檢驗。瑞典在船舶噸位證書方面也有異議。對此,時任船舶檢驗局局長謝中峰指示我們要據理力爭,維護我國船舶證書的尊嚴。隨后,在外交部的支持下,經過一番斗爭,得到了解決。
船舶噸位是進行統(tǒng)計和征收港口相關費用的依據,須由各國主管機關丈量后簽發(fā)相應證書。在1969年國際船舶噸位丈量公約生效前,各國都依據自己的法令丈量發(fā)證。這些法令大同小異。
1965年4月,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反映,其“友好”輪首航英國,駛進利物浦港。該港港務局不承認我國船舶檢驗局簽發(fā)的噸位證書,援引英國1894年和1898年海商法聲稱:除非取得英國船舶證書或由英國相關部門按英國船舶噸位丈量規(guī)則丈量的證書,或同英國訂立互認噸位證書的協(xié)議,否則在常規(guī)船舶噸位稅和燈塔稅外,還要加收20%的附加稅。如不付附加稅,則必須由英國主管機關丈量,并簽發(fā)相應證書,才能裝卸貨物和出港。對此,為了避免延誤船期,遭受經濟損失,“友好”輪船長在提出抗議的同時付了附加稅283英鎊。
這件事向外交部報告,同意據理力爭,維護我國船舶證書的尊嚴。于是,外交部西歐司、條法司,外貿部對外運輸司,以及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和船舶檢驗局一起開會研究對策,認為:我國海商法正在起草,船舶檢驗局的海船噸位丈量規(guī)則也是法令。同時我國已與一些國家建立了互認證書的關系,也可以考慮與英國建立這種協(xié)議關系,但不能在這種被迫的情況下進行,要以對等原則迫使英方接受我國船舶噸位證書,并退還強收的附加稅。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隨后,外交部、交通部將此事上報國務院,驚動了國家領導人。7月9日,周恩來總理批示:外交部辦。劉少奇、鄧小平、彭真做了圈閱。
接著,1965年7月22日,外交部西歐司丁浩副司長會見英國臨時代辦衛(wèi)孚,指出英方這樣對待“友好”輪是不友好的,并曉以利害關系,指出我國“前進”輪將去英國,類似情況不應再次發(fā)生。衛(wèi)孚稱,兩國友好,不應發(fā)生這種情況。即使有,也是執(zhí)行單位的事,不是英國政府的決策。答應立即向國內報告,妥善解決。
8月10日,丁浩副司長應約會見衛(wèi)孚。衛(wèi)孚聲稱,掛英國旗的船舶來中國的很多,如果中國采取對等措施,英國要吃大虧。英國外交部已同意他的建議,接受中國的船舶噸位證書,并已讓利物浦港務局退還多收的附加稅。同時希望了解中國的船舶噸位丈量規(guī)則,如無多大差異,最好能簽一個協(xié)議,互相承認船舶噸位證書。丁浩副司長表示,英方的愿望可轉達給主管方面。實際上是給個軟釘子,互認證書的協(xié)議一直未簽。后來,英國又送來他們與芬蘭在1961年12月5日簽的互認噸位證書的協(xié)議。這時,我國的船舶噸位證書已在英國通行無阻了。
1965年12月,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松明”輪和“崇明”輪到瑞典哥德堡港卸貨,瑞方也不接受船舶檢驗局簽發(fā)的船舶噸位證書,提出要重新丈量,作為收稅的依據。因為已有前例,經我駐瑞典大使館出面交涉。瑞方未再堅持其要求。經與外交部研究后,船舶檢驗局主動將我國海船噸位丈量規(guī)則和船舶證書格式請我國駐瑞典大使館轉交給瑞典主管部門。我們也很快收到瑞典經外交途經送來的船舶噸位規(guī)則和船舶證書樣本。如此,雙方以友好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對方仍是英國,但換成了船舶結構安全證書。1967年3月和4月,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濟寧”輪和中波合營輪船公司的“嘉遠”輪,懸掛我國國旗,使用船舶檢驗局簽發(fā)的船舶證書,先后到達英國的利物浦港。英國貿易部船舶檢驗室駐該港驗船師提出,船上無國際貨船結構安全證書,要登輪檢驗,遭到船長拒絕。該船舶檢驗室又致函船長,并抄致我國駐英臨時代辦領事室,援引其1894年(1964年修訂)和1932年海商法稱,如下次到達該港仍無此證書,將要強制檢驗,甚至扣船。
這種貨船結構安全證書,在1948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中沒有要求,而是在1960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中增加的要求。此公約雖于1965年5月26日生效,但對新證書的要求,可放寬兩年。英國是1960年公約的締約國,因此開始執(zhí)行此要求。我國卻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未參加1960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對此,英國要用其國內法強制我國船舶備有此證書,也就是迫使我國參加1960年公約,這顯然是不友好的。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我們在1967年5月4日會同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周延瑾總工程師和魏江令工程師去外交部。在外交部條約法律司邵司長主持下,西歐司也參加,共同研究對策。一致認為,不能接受英方按國內法提出的要求,要明確表示,我們反對“兩個中國”和“一中一臺”的嚴正立場,凡蔣介石集團參加的公約我們都不會參加。如要強制檢驗,是不友好的,必將遭受反制。
這件事,在交通部和外交部聯(lián)合報請批準后,外交部李一氓副部長和交通部于眉副部長在6月6日聯(lián)名通知我國駐英國臨時代辦處向英方交涉。恰在此時,持我國船舶證書的中波合營輪船公司“崇明”輪也在6月6日報告,該輪在進利物浦港時也收到必須備有貨船結構安全證書的通知。其后,有關這次貨船結構安全證書的交涉,因為國內已開展“文化大革命”,而改在了倫敦。
6月12日下午,我國駐英國臨時代辦處侯進青和謝大同找英國貿易部貿易關系和出口司副司長Mactavish和主管中國貿易的科長Dr.Rusell和 工 作 人 員Rogara交涉。交涉中,侯進青講明情況,表示抗議。Mactavish推說,不了解中方收到的通知是通函性質的,還是專門給中國船的。表示要進一步去查清楚。侯進青重申了我國的立場,并強調,如英方堅持,后果自負。
7月18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的“永寧”輪報告,進利物浦港,當?shù)卮按硪L簽字接受一份英文聲明,內容是:此船沒有貨船結構安全證書,但此船的船體,輪機和設備方面具有XX船級社的船級。聲明由該港海關官員簽字。船長拒絕簽字。船舶代理不僅不再堅持,還說忘了這件事吧。8月1日,我國駐英國臨時代辦處報告,經交涉后,再來英國的船舶,在倫敦港、伯明翰港,以及利物浦港,都再未收到類似通知。
這幾次維護船舶檢驗局簽發(fā)船舶證書尊嚴的活動,充分說明“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我國船舶證書的尊嚴,由外交部直接出面交涉而得到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