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軍
細想香菱之為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為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并馳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后方可。
——《紅樓夢》
上午兩節(jié)課講的是《香菱學詩》,先解決昨天布置的兩道思考作業(yè):林黛玉是如何教香菱學詩的?香菱是如何跟著黛玉學詩的?
昨天上課,先要求學生自己閱讀文章,不懂的字詞查閱字典,我也和學生一起閱讀。認真閱讀一遍,查閱字典,反復揣摩,需要時間25分鐘左右。我開始給了學生10分鐘,看起來還是對文本以及學生的閱讀速度沒有預設準確。學生讀完,我問學生的閱讀疑惑。
學生問:“香菱為什么要學詩,導讀提示提了兩個原因,精神寄托或者對藝術的熱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讓學生閱讀課后注意一下有關香菱家庭及身世的簡單介紹,從小被拐,薛蟠霸占,薛常年外出,于是住進大觀園。到底為什么學詩,我讓學生談,答案不一,但理由一定要充分。
學生問:“香菱為什么要拜黛玉為師?”我告訴學生,那是因為黛玉的才情在眾姊妹間是最好,也是最高的。寶釵可以和黛玉媲美,但眾姊妹更喜歡林黛玉的詩,更喜歡林黛玉詩歌的那種味道,所以香菱拜黛玉為師,也就不足為怪了。
學生反映他們讀的不是很懂,閱讀起來很吃力。學生的感覺我太能理解了。我告訴學生,這和自身語文素養(yǎng)、生活閱歷、思考能力有很大關系。文本中關于詩歌的理論知識,引用的詩句,對香菱詩作的評價,都是學生閱讀的困惑所在。如評價第一首詩“措辭不雅”,評價第二首“過于穿鑿”,學生理解起來困難的確有,所以我告訴學生不要著急,多看幾遍就沒問題了。
學生說:“《紅樓夢》這部小說經常聽說,聽的最多的是寶玉與黛玉的愛情故事。大人們都說,這部小說非常好,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小說啊?”我告訴他們,《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之作,號稱“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不同閱讀目的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科學家,音樂家,歷史學家等等)。我說,寶黛的愛情是悲劇,學生瞪大了眼睛問:“為什么???為什么寶玉最后歸依佛門?。繛槭裁磳氂癫粣蹖氣O?。俊?/p>
學生興趣盎然,問題多多,我說:“有興趣的話,請教百度,思考體悟和答案自然會有?!?/p>
下課鈴聲響起,我們仍要回到文本,于是我給學生布置了上邊兩道思考題,即黛玉如何教?香菱如何學?
今天上課,學生匯報自己的思考結果,對于黛玉教詩,學生匯報:理論傳授(起承轉合,立意要緊),反復誦讀,揣摩討論,實踐評價。對于香菱學詩,學生匯報:學習理論,誦讀揣摩,交流提高,反復實踐,夢中成詩。
學生的理解提煉還是非常到位的,我問學生:“香菱學詩精血誠聚,這種精神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字詞短語上?”學生近乎于異口同聲:“呆,魔,瘋,仙,出神,摳土,嘟嘟囔囔,挖心搜膽,目不斜視,耳不旁聽。”
我笑了笑:“如果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能有香菱這種‘呆魔瘋的精神,何愁不成?”學生們會心地笑了。
我問學生:“黛玉為什么要說第一首措辭不雅呢?”學生回答:“‘詩人助興長思玩中的‘玩,‘良宵何用燒銀燭中的‘燒這兩字不雅,很俗?!?/p>
我又問:“黛玉為何要說第二首過于穿鑿呢?”學生反問“穿鑿”為何意?我回答“牽強附會”,于是學生誦讀揣摩,但還是說不出為什么,寶玉認為寫月色而非月,學生有點感覺,但不能完全領會。
我問學生:“第三首出現(xiàn)在課后習題中,是香菱夢中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為什么呢?”學生說:“有‘情了。”我笑問何故,學生答曰:“從詩句中的‘難‘殘‘秋‘倚‘博得‘團圓這些詞語中感受到的。”
于是,我大聲地逐字逐句朗讀文章,學生們認真地聽著,手里拿著筆,勾著畫著,思考著,揣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