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G40(2015)18-03-01
作者:楊群英
在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接受這毫無意義的理論,一知半解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認同,容不得半點懷疑,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因為教師書本就是權威,就是真理。踏入社會后,思維刻板單一,沒有創(chuàng)新熱情的迸發(fā),沒有激情才思的流淌,只有在清規(guī)戒律中重復無聊的平淡生活。不,我們不需要這種限制思維的生長,拿標準的剪刀剪掉個性的課堂。我們不需要沒有思想的人才,我們更不需要唯唯諾諾的下一代。
一、對話是知識建構的階梯
在氣氛寬松的課堂中,教師不再是播放者,不再無味地念著預設的課程內容;學生也不再是錄音機,只顧努力記下課堂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而是師生一起探索學生正在經(jīng)驗到的一切的過程。
在上課前,教師根據(jù)課本內容在預設情景中,由淺入深地拋出問題,問題不再是課本上靜態(tài)的指示標題,而是來源于生活實際,核心是文本知識中能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濃厚興趣的問題。有興趣才會有思考,才會絞盡腦汁地去尋求答案。孩子的表現(xiàn)欲是非常強的,對話教學允許孩子各抒己見,沒有批評沒有嘲笑,只有鼓勵和靜靜的聆聽。當老師真誠的表揚與鼓勵飄到他們頭上時,他們將盡其所能,挖掘千奇百怪的想法。
一番討論之后,老師與學生集思廣益歸納總結得到自己創(chuàng)生的知識,喜悅之情涌上心頭,這就是知識獲得的建構過程。不需死記知識點,不需苦抄筆記,教師也無需口干舌燥地重復無聊的死知識。教師學生只需在平等的舞臺上,教師放下權威的架子,與學生面對面敞開心扉地交流,睜開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用心賞識學生充滿奧妙的答案,信任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激發(fā)思維說出想法,一起挖掘創(chuàng)造知識。在教師的帶領的特殊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思考。會思考的學生才會激發(fā)出無窮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散思維的拓寬有助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教師與學生的培養(yǎng)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知識的建構就是沿著對話的階梯“問題—思考—討論—歸納”而實現(xiàn)的。
二、對話是實現(xiàn)零溝通的橋梁
對話精神具有深刻的社會與文化內涵,它的背后是尊重,信任和平等。
沒有信任,教師將高舉權威地位,不屑于去思考學生閃閃發(fā)光的答案。自己的才是權威的專業(yè)的。學生在低一等的環(huán)境下,唯師是從,毫無批判性意識。沒有信任,沒有平等就根本沒有交流的平臺,沒有對話的階梯,何來共同創(chuàng)生知識呢?
對話就要求雙方打開心窗,說出真實想法,如朋友一樣毫無戒備。師生對話,教師說話熱情誠懇,學生才敢向教師說出大膽的個人想法。教師尊重孩子的意見,更多天才的主意才會誕生,教師的親和力才會更強,學生才愿意接近他。教師呢 ,只有信心學生才會看到它的優(yōu)點與智慧,了解到個體差異性個體的想法,才會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發(fā)揮長處,及時給予評價表揚,讓孩子不再怯懦,老師的一個眼神,或是一個淺淺的微笑都是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給學生的認可,讓他們增強自信,尊重孩子,傾聽孩子心聲呼喚,悉心尋覓課堂上自然流露的才思,用愛心呵護她,讓小小的種子萌芽,成長,長成參天大樹。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西峽一高語文組 47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