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娜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詞的上片,首句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全貌,并總括成“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自古繁華”三個方面。但在接下來的鋪敘中,卻并沒有嚴格依照常理,就這三個方面的先后順序依次進行,而是先用“煙柳畫橋”句,對第二個方面進行鋪敘,上片余下三句,才對另兩個方面進行分項鋪敘。
細加揣摩,柳永這一安排絕非疏漏,而是有意為之,其用意理應有三:
其一,先果后因,重心前移。就杭州而言,“東南形勝”,是說其地理位置優(yōu),“三吳都會”,是說其社會條件好,“自古繁華”,則是說其廛市盡繁華。三者中,社會條件好是結果,地理位置優(yōu)及廛市盡繁華則是其中的兩點原因。因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活動始終是第一位的,杭州之所以人口藩庶,正是由于其位置優(yōu)越和市井繁華。因此,柳永先用“煙柳畫橋”一句鋪敘,先敘果,后析因,合乎情理。
其二,交互用筆,不沾不滯。柳永詞尤其是這首詞,向來以鋪敘見長。但為文填詞最忌平鋪直敘,須別開生面、常出新意。所以,這首詞的上片在分項鋪敘時注意到了交互用筆。“煙柳畫橋”句和“市列珠璣”句本來都是用來表現(xiàn)杭州的人煙稠密、市井繁華,完全可以連續(xù)寫下去,但柳永卻在其間岔開一筆,穿插進了“云樹”兩句來鋪敘錢塘江景,這樣就使得上片顯得不沾滯,場景騰挪多變、密中有疏,新意盡顯。
其三,切換鏡頭,三路開掘。上片“煙柳畫橋”四句,極盡鋪展描繪之能事,前后三次轉換鏡頭,取景時遠時近,精彩盡攬其中。在這里,“煙柳畫橋”句,分寫杭州街巷河橋的秀美、居民住所的雅致和都市戶口的藩庶,用的是長鏡頭;“云樹”兩句,又推開一層,由市內(nèi)推拉到郊外,描繪錢塘江一帶的風物,用的是遠鏡頭;“市列珠璣”句,視野再回轉到市內(nèi),只抓住“珠璣”“羅綺”這兩個最具杭州特征的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用的是近鏡頭。僅此三變,杭州物阜民豐的景象,真可以說是形容盡致了。
說明:
1.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見人教版高中新課標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
2.參考書目:《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人教版高中新課標語文必修4教師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