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恩
自古英雄出少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少年區(qū)寄雖然害怕,但卻沉著鎮(zhèn)定不慌亂,最終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膽識,殺死兩個兇惡的綁匪,譜寫了一曲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機智凱歌。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柳宗元的《童區(qū)寄傳》,看少年區(qū)寄怎樣成功自救的。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是河東(現(xiàn)在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故又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文學上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的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有寄托。有《河東先生集》存世。
作品背景
《童區(qū)寄傳》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貶官柳州時所作。這時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沒有放棄政治熱情。柳州當時人煙稀少且蠻荒落后,是個民不聊生的地方,許多人被販賣當奴隸。然而當政者卻只顧私利而不顧百姓的痛苦,他希望改變這種狀況。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的。
《童區(qū)寄傳》是一篇傳記文學,刻畫了一個貧苦兒童區(qū)寄不畏強暴、智殺二賊的事跡,歌頌了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和不貪圖富貴的精神。閱讀本文,要關(guān)注以下美點:
一、情節(jié)曲折,動人心魄。傳記文學,故事情節(jié)完整,情節(jié)緊張曲折,能更好地表現(xiàn)形象,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本文寫區(qū)寄與人販子的較量,圍繞一個“奇”字,一邊是十一歲的頑童,一邊是窮兇極惡的綁匪;一邊是被“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一邊是手持利刃,急于尋找買家的強盜,力量對比懸殊。特別是在區(qū)寄手刃第一個綁匪后,“逃未及遠,市者還”,更讓讀者為之命運捏了一把汗。然而弱童卻利用矛盾和時機,兩次“得脫”并最終殺死悍匪,情節(jié)離奇曲折,驚心動魄,既表現(xiàn)了區(qū)寄的聰明機智,又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二、摹畫盡致,形象生動。柳宗元是第一個以大量筆墨為平民立傳的散文大家。作品展現(xiàn)的雖然只是一個僅有十一歲的弱童,但形神兼?zhèn)?,形象鮮明,這得益于作者對人物的精心摹畫。神態(tài)描寫,“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動作描寫,“童微伺其睡,以縛背刀,力上下,得絕,因取刃殺之”。語言描寫,“遽曰:‘為兩郎僮,孰若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边@些描寫把一個小英雄寫得有膽有識,智勇雙全,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給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得其心之感,形象鮮明生動,極富個性特色。
三、多樣手法,編織故事。作為著名的散文家,柳宗元的傳記寫作技法豐富多彩,本文就是其中的代表。文章不足三百字,但卻運用多種技法。除直接描寫區(qū)寄的言行之外,還巧用了對比手法。如運用區(qū)寄這一幼童與兩個窮兇極惡的綁匪對比,區(qū)寄被反綁雙手,而綁匪手持利刃,這種力量的懸殊對比,更增強了情節(jié)的懸念性;側(cè)面描寫,結(jié)尾用刺史顏證“奇之”和鄉(xiāng)之行劫縛者“側(cè)目莫敢過其門”,側(cè)面突出區(qū)寄不貪慕富貴的性格及其英武的震撼力,起到渲染和烘托的藝術(shù)效果。另外,作品剪裁得體,詳略安排恰當,也是寫法上的亮點。
四、語言簡潔,寄寓性強。作為一篇傳奇性傳記,作品刻畫了一個勇敢機智、不畏強暴而又淳樸憨厚的少年英雄形象,用語卻十分簡潔。整個作品寫區(qū)寄兩次被縛,兩次自救“得脫”,被刺史接見、讓“行劫縛者”側(cè)目,內(nèi)容較多,然而作品卻僅用不足三百字來表達,可謂字字璣珠。另外,作者柳宗元從不被人重視的社會最下層人物身上,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高貴品質(zhì)、不平凡的優(yōu)點,并為他們立傳來贊揚他們,寄寓的是對當時劫殺成風、販賣人口嚴重、官府對強盜行為的姑息與放縱的黑暗社會現(xiàn)象的不滿,及對區(qū)寄面對強敵機智勇敢的大無畏精神的贊頌,表達了作者的心聲,起到勸世醒人的目的。
1.通假字
(1)之虛所賣之 通____,解釋:________
(2)寄偽兒啼,恐栗 通____,解釋:____
(3)州白大府 通____,解釋:________
2.古今異義
(1)賊易之 古:____今:____
(2)一人去為市 古:____今:____
(3)童微伺其睡 古:____今:____
(4)與其殺是僮 古:____今:____
3.區(qū)寄能殺掉第一個強盜,你認為是巧合還是他設計好的?為什么?
4.在與壞人周旋時,區(qū)寄利用了自己作為孩子的哪些特點及對手的哪些弱點戰(zhàn)勝了強盜?
5.從全文看,區(qū)寄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閱讀完區(qū)寄智殺二匪的故事,我們再來讀一讀機智過人的毛澤東的少年故事。
機智過人的少年毛澤東
徐 魯
耍點子,讀《水滸傳》
少年毛澤東讀私塾時,從同窗好友那里借來一本《水滸傳》,梁山泊好漢們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課的時候怕老師發(fā)現(xiàn),便把《水滸傳》上面放一本《論語》,當老師走過來的時候,就裝作認真讀書的樣子,老師走開以后,他就打開小說。用這種辦法,他不僅讀完了《水滸傳》,還看了好幾本小說。
其實老師早就發(fā)現(xiàn)了毛澤東上課看小說,但老師卻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作沒看見。只是每天給毛澤東多點兩頁書讓他背,老師覺得這樣毛澤東不就沒時間再讀小說了嗎?
開始背書了,老師總會首先喊道:“毛澤東,背書!”
毛澤東知道老師會來這一手,他早有準備。他站起來,挺起胸膛,一口氣就把書背了下來。
借古人,制伏惡少
在上私塾的幾年中,毛澤東對同學團結(jié)友愛,但對于無理取鬧的人堅決制伏。
有一天,毛澤東到外婆家去。當他走到一個山谷的時候,突然有人攔住了去路,原來是當?shù)匾粋€姓趙的富豪子弟。毛澤東早就聽說,這個人經(jīng)常在窮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趙某橫在路上,傲慢地說:“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過去,若答不出,你就別想過去了!”趙某接著說:“百家姓里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么意思?”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的‘李(‘李與‘理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后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只得讓他過去。
巧安排,當“牛司令”
毛澤東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jīng)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機智的毛澤東和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個班:一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輪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來聚會的地方??磁5暮⒆觽儯屌3缘脻L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一大簍子;采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里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這時候,毛澤東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一點。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和毛澤東一起,不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樂意同毛澤東一起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節(jié)選自《中外童話畫刊》,有刪改)
俗語說得好,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動物,成為主宰,就是因為有智慧,用腦子。區(qū)寄小朋友、少年毛澤東他們憑機智勇敢,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聰明的你,遇到困難又怎能聽之任之?想一想,兩文表現(xiàn)人物機智有什么不同?
閱讀《童區(qū)寄傳》第一段及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題。(2014年湖南益陽卷)
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shù)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二尺鏡,聞餈香氣,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嚙咋,寄從后斫得數(shù)創(chuàng)。瘡痛急,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其九女髑髏,悉舉出,咤言曰:“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緩步而歸。
1.對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布囊其口(口袋) B.賊易之(輕視)
C.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訪求)
D.寄從后斫得數(shù)創(chuàng)(用刀斧砍)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為”與例句中的“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汝曹怯弱 ,[為]蛇所食
A.一人去為市(《童區(qū)寄傳》)
B.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C.為坻、為嶼(《小石潭記》)
D.賢能為之用(《隆中對》)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寄者,郴州蕘牧兒也。
(2)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
知識把握
1.(1)“虛”通“墟”,集市(2)“栗”通“慄”,發(fā)抖(3)“大”通“太”,指州的上級官府。
2.(1)古:輕視;今:容易(2)古:買賣;今:集市(3)古:偷偷地;今:小(4)古:這,這個;今:判斷動詞
3.設計好的。從“寄偽兒啼,恐栗,為兒恒狀”“微伺其睡”可看出。
4.區(qū)寄用偽裝孩童膽小害怕和幼稚體弱的特點麻痹敵人,還利用了賊人趨利的弱點。
5.區(qū)寄遭綁架后,臨危不懼,巧妙周旋,智殺二賊,得以自救。他是一個沉著機智、聰明過人、果敢決斷、不畏強暴、淳樸可愛、不慕榮利的少年英雄。
類文閱讀
《童區(qū)寄傳》采用正側(cè)描寫,講述一件事;本文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三件事。
考題回放
1.A 2.D 3.(1)兒童區(qū)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2)就到廟里坐下,抱著劍,帶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