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媛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淺談翼城花鼓的風格特征和表演形式
王晉媛
(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翼城花鼓是山西省翼城縣的漢族傳統(tǒng)舞蹈藝術,又叫逗花鼓和鬧花鼓,表演形式豐富多彩,節(jié)奏非常活潑明快。本文對翼城花鼓的風格特征和表演形式進行研究,并從中提煉其藝術價值。
翼城花鼓;風格特點;表演形式
翼城花鼓是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起源于唐貞觀年間。表演者身背幾個花鼓,上下左右,前敲后擊,令觀眾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而且還能躍上兩人抬著的雙杠之上,登高表演,如履平地,深受群眾喜愛。
翼城花鼓的動作特征非常鮮明,翼城花鼓整體的動作特點為觀眾展現出北方農耕民族所特有的厚重沉穩(wěn)、豪放粗獷。它的動作規(guī)律為上肢靈動、下肢沉穩(wěn),上身動作靈活,變化幅度很大,動作節(jié)奏歡快熱烈,時而氣勢恢宏霸氣逼人,時而優(yōu)雅俏皮,下半身則是重心下沉,大八字步半蹲,移動過程中多以下蹲、蹦跳、轉動為主,表演動作大開大合,隨著節(jié)奏的變化,時而急促時而婉轉,顯得剛柔并濟,深沉穩(wěn)健,情緒高漲。
一般表演中是一挎一鼓,將鼓斜系在胸前,雙手輪流擊打鼓的兩面,左手打強拍,右手打弱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藝人和觀眾都不滿足于一人一鼓的風格打法,有的表演者在身體多個部位系鼓進行表演。翼城花鼓的藝術風格可以概括為:氣勢恢宏直逼人心好似猛虎下山,神態(tài)挑逗人心如同頑猴下山,節(jié)奏靈活多變動作巧妙。
山西省翼城縣的花鼓表演被百姓稱為逗花鼓和鬧花鼓,從名字上就足以體現出它的熱鬧場面,以及它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節(jié)奏也是慷慨激昂,氣場更是恢宏。翼城花鼓在歷史的轉變下表演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行走表演:一般是在重大的活動期間,舞蹈表演者在街道上行走進行表演,整個隊伍由大鑼領隊,小鑼在兩側呼應,花鼓隊伍跟在后面,通過鑼聲來掌握整個隊伍的行進以及表演節(jié)奏,在行進的過程中隊伍可以在鬧市、路口等地方停留,現場氣氛十分熱鬧。
(二)舞臺表演:舞臺花鼓在特定的舞臺進行表演,表演有著特定的主題設計、肢體動作、情緒和表達意義,往往用于一些演出的開場或者結束,具有很強的編排性,這種表演一般是觀賞價值較高的,且具有研究意義。
(三)廣場表演:作為翼城花鼓的主要表演形式之一,廣場表演又分為以下幾點:
1.群體表演。不但有鼓手的表演,更是加入了小丑和旦角來烘托氛圍,首先是由鼓手出場,之后是鼓手的獨自表演時間,在鼓手表演完畢之后再由小丑和旦角來表演,最后是鑼鼓表演。
2.群鼓表演。沒有其他的角色,是所有表演當中最帶有氣場的,這種形式一般上來就進入很快的節(jié)奏當中,節(jié)奏急促,動作飛快,在快速的打擊當中轉換隊形等等,表演一鼓作氣,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次分明,整個表演豪放粗獷振奮人心。
3.高蹺表演。這種表演具有一定的難度,非??简灩氖值墓Φ祝氖謧儾仍诟哕E上一邊打著鼓點一邊走著圓場,技術高超的藝人還可以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使觀眾的心也跟著上下起伏。
4.對鼓表演。這種表演方式被百姓稱為“二龍戲珠”,鼓手們分別咬住鼓上的兩條綢緞向后拉,使鼓可以停在空中,兩人可以交替互打,同時還能夠發(fā)揮出各種技巧,配合表演搞怪。
文化藝術的傳承不僅僅要靠政府的推動,更主要的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民間藝人手口相傳并繼承發(fā)展,下面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老藝人:1.翼城縣南梁鎮(zhèn)的康業(yè)才,他的一生可謂全都獻給了花鼓事業(yè),9歲開始學習,16歲的他已經闖出名聲,被人稱為“黃河兩岸的花鼓王”;2.康業(yè)才的徒弟孟廣河,13歲的他跟隨師父學習花鼓,四處賣藝,15歲便在廟會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扎實的底子、精湛的演技被人稱贊;3.李來貴,孟廣河之徒,和他的師父一樣13歲學習花鼓,他的表演風格深受師父孟廣河的影響,加上其功底又好還得師父的真?zhèn)鳎硌莸臅r候特別到位;4.張增發(fā),李來貴之徒,并擔任花鼓隊的領舞,他的表演剛柔并濟,注重面部表情,還被人稱為“花鼓十三紅”。
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翼城花鼓也在不斷地演變著?,F在的翼城花鼓可以說是翼城縣的一種精神象征。翼城花鼓在政府部門的宣傳推動下已經越來越被更多人關注,但是在對其的傳承與發(fā)展方面還是略顯不足,這門傳統(tǒng)的藝術對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似乎并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總之,在歷史長河中翼城花鼓能夠傳承至今,實屬不易。當今社會經濟增長速度飛快,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甘落后,翼城花鼓想要被更多的人們所喜愛并傳承,需要與時俱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能夠多多給予其幫助,將這一門寶貴的歷史財富更好地傳承下去。
[1]張明亮.山西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M].太原:山西省人民出版社,2009.
[2]李祺.我國民間舞表演中的道具及運用特點[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12).
J825
A
1007-0125(2015)11-0039-01
王晉媛,女,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舞蹈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