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
掌握科學思想方法提高飛訓政工摸底把關質(zhì)量
馬坤
面對部隊飛行訓練任務重、比武競賽等重大任務日趨常態(tài)化,政治工作需要掌握科學思想方法,做到:準確把握飛訓政工主客體的互動關系,提高摸底把關的主導性;緊緊扭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實踐特征,提高摸底把關的針對性;深刻剖析飛行安全系統(tǒng)運行的內(nèi)在規(guī)律,提高摸底把關的防范性。
思想方法;飛訓政工;把關質(zhì)量
當前,部隊飛行訓練任務繁重,外出駐訓、實彈打靶、比武競賽等重大任務日趨常態(tài)化。廣大官兵特別是飛行人員雖然積極投身于練兵打仗的熱潮,但普遍感到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對訓練中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從思想方法上進行學習和改進,才能進一步增強認同感、強化凝聚力、把握主動權。
互動而相互制約,是矛盾著的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一種普遍機理。飛行訓練中政治工作要充分發(fā)揮服務和保證兩方面作用,既要堅持熱情服務,更要強調(diào)方向保證,凝聚全體力量,共同把好安全關口。
處理好本位與換位的關系。作為政治工作者,要樹立問題意識,但不能僵化問題思維;要主動談心交心,但不能只是我說你聽;要注意政策規(guī)定,但不能裝腔作勢。特別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立足對方位置而反觀自身,從而更好地調(diào)整自己的角色認知。換位思考,對于符合自身判斷與意向的人和事,往往并不難也不很重要,關鍵是要解決好非認同性反應,聽得進不同意見,認真梳理分析矛盾的癥結所在,從全局與局部、眼前與長遠的利弊得失中,找到比較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處理好剛性與柔性的關系。如果說摸底是柔性的,那么把關就是剛性的。把關是安全的最后關口,該把的時候一定要堅決,不能遷就照顧。但有的同志存在認識誤區(qū),認為只要從嚴就算盡責,嚴管就是能力,即使嚴過了頭,也是能力強的表現(xiàn),從而為了管理而管理,或者稍有矛盾就采取把關的手段。實踐證明,柔性的摸底談心工作必須做充分做到位,剛性的把關則應慎用少用。因此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體地位,加大訓練中政治工作柔性化的比重,在剛性與柔性之間保持適度張力,糾正簡單粗暴的懶漢思想,才能形成人人積極參與和自我主動把關的良性局面。
處理好群策與決斷的關系。沒有量的積累,就難以保證質(zhì)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要靠大家來做,這就決定了在摸底把關中群策群力的重要性。無論是發(fā)揮組織功能、廣泛談心交心,還是深入一線跟班、綜合分析研究,都需要調(diào)動各級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全面發(fā)現(xiàn)掌握飛行訓練中的情況變化。正如民主必須集中一樣,群策也離不開決斷。因為群策得到的信息并不一致,層次和角度也經(jīng)常不平衡不到位,必須進行梳理整合,有所取舍,抓住本質(zhì),充分體現(xiàn)群策的要求,才能防止用摸底替代把關,堅決不當“事后諸葛亮”。
在遵循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前提下,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既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更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這就要求我們在飛行訓練中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實將摸底把關的原則要求轉(zhuǎn)化為實事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和“望聞問切”的生動實踐。
因人制宜在于“融情”。訓練中政治工作是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培養(yǎng)人的工作,“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摸底了解的方式方法。比如說年大老員(飛行時間長、飛行經(jīng)驗多、年齡偏大)與新飛行員、大隊長以上骨干與一般飛行員、成熟穩(wěn)定期與結婚孕育期、家庭條件好的與困難矛盾多的,情況不同,條件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要實施有效的摸底把關,必須充分尊重官兵的內(nèi)心感受,切實體驗官兵的工作情境和生活處境,努力搭建同頻共振的情感平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因事制宜在于“析因”。一般說來,基層官兵的思想問題都是由實際問題引起的,訓練中政治工作要善于實事求是地分析矛盾困難的原因,分清哪些是主觀因素,哪些是客觀因素;哪些是應該做好而沒有盡責的,哪些是經(jīng)過努力收效不大的;哪些是可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哪些是必須解決的思想認識問題;哪些是領導干部和機關人員職責范圍內(nèi)的,哪些是屬于個人應正確對待的問題,等等。通過分析原因,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從而達到調(diào)動積極性、強化正能量的目的。
因時制宜在于“順應”。是指開展訓練中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活動規(guī)律,根據(jù)客觀變化的條件,及時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當外部條件發(fā)生變化,對個人切身利益有直接或間接影響時,相應的思想及情緒就會活躍起來。訓練中政治工作能抓住有利時機做工作,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敏銳性不夠,主動性欠缺,錯過有利時機,再去做理順情緒的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時制宜,抓住時機,并不排斥超前預測、先期預防和善后處置等方式方法,這也是因時制宜做好摸底把關的基本要求。
對飛行事故進行梳理剖析,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具有瞬間性、節(jié)點性、個體性和突發(fā)性等特征,致使原本相對平穩(wěn)的發(fā)展局面陡然嚴峻起來。在事故后的調(diào)查中,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感慨和遺憾。有鑒于此,訓練中政治工作在普遍掌握情況、分析矛盾的基礎上,必須找準可能導致事故的爆發(fā)點,突出風險監(jiān)控和事前防范。
要善潑“冷水”。能否準確判斷形勢,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對航空兵部隊保證安全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政治干部既要知道固有底數(shù),還要弄清動態(tài)變數(shù),善于在關鍵時刻踩“剎車”、潑“冷水”。比如說,當部隊連續(xù)組織飛行,且時間指標比較寬裕時,要全面了解官兵的疲勞程度,該休息要休息,防止情緒不順出差錯;當任務多頭下達,領導力量薄弱的時候,要有所側重,講清困難,該“叫苦”要“叫苦”,防止力不勝任摔跟頭;當長期異地駐訓、條件艱苦,官兵急于歸建的時候,要嚴格飛行條件,該整頓要整頓,防止松懈麻痹打“擦邊球”,增大安全風險。
要精于“算計”。錢塘江大潮聞名天下,就在于大風、大水和時間段的疊加效應。這啟示我們,看問題要善于從不同角度綜合思考。既然是摸底把關,就要著眼于復雜情況,多想一些可能性和偶然性。比如說,把任務轉(zhuǎn)換、高難課目、新員進入和發(fā)生特情設置在一起,那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有的同志會說,哪有這么巧,可事實上不少事故就是出在“想不到”上,墨菲定律強調(diào)的也正是這個巧,有可能發(fā)生的就總是會發(fā)生。所以,在摸底把關中一定要精心算好任務賬、進度賬特別是風險賬,不能過急過滿集聚隱患,不設復雜局面增加風險,不能粗疏大意無視征兆,切實留有余地,加強管控,規(guī)避風險。
要強化“他律”。據(jù)統(tǒng)計,空軍部隊發(fā)生的事故征候和事故,團以上干部占了較大比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師團級飛行領導干部,往往用“優(yōu)勢”淡化“劣勢”,“自律”有余,“他律”不足。但“自律”是彈性和可改變的,“他律”才是剛性和能保證的。無數(shù)事實證明,在飛行安全面前搞照顧,實際上是最大的不負責任。在充分尊重飛行領導干部的基礎上,必須嚴格執(zhí)行有關制度規(guī)定,充分發(fā)揮組織功能,納入監(jiān)管范圍之內(nèi)。比如說,要住在空勤宿舍,編進飛行大隊須經(jīng)集體研究決定,建立責任人,主動匯報思想,建立真實的技術檔案,定期對部隊進行述職,等等,切實把對飛行領導干部的摸底把關落到實處。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講師】
E1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