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五首(其一)
〔宋〕王安石
小雨蕭蕭潤水亭,
花風飐飐破浮萍a。
看花聽竹心無事,
風竹聲中作醉醒。
(《臨川集》)
注釋:
a 飐飐(zhǎn zhǎn):風吹搖動貌。
【品讀】
這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其時,他推行新政失敗,退居于江寧(今江蘇南京)的半山園,過著近乎隱居的日子。大約是心境發(fā)生了改變,詩的風格,也從早些年的崎峭,轉(zhuǎn)變得溫婉多了。這種溫婉,在詩的首句“潤”字上,便盡釋了。別人寫雨亭,或許會用“濕”“沐”“洗”,他則用了一個極寧靜極有情的“潤”字,一下子就把讀詩人的心拂軟和了。人還未從那“潤”境中拔出神來,他又來一好句:“花風飐飐破浮萍?!薄盎L”?大約就是滿帶花香味道的風。但若改用成“香風”,從想象上言,就太過直白了;而從辭藻上論,又太過旖旎了。所以,還是“花風”最好,增減替換不得。
早些年,進士及第的王安石,可以算是朝廷中有名的“拗相公”。四十六歲上,他封侯拜相,推行變法??墒峭醢彩@個人太拗,也或是他骨子里的文人傲氣使然,他不肯亦不會在官場上迎逢與周旋,更不懂得疏通與妥協(xié)。那句膾炙人口的“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大約最能體現(xiàn)他當時那種心理。更重要的是,他變法的目的,在于富國強兵,借以扭轉(zhuǎn)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然此法所涉,觸及了保守派的利益。如此,終致反對新政者眾,支持變法者寥寥無幾。最后,變法只能宣告失敗。
每每捧讀這《雜詠五首》之一,讀到“小雨蕭蕭潤水亭,花風飐飐破浮萍”這兩句,就會覺得悵然。那樣一個剛正執(zhí)拗的人,居然能寫出這樣軟和的詩句來??梢?,在這個“拗相公”的內(nèi)心深處,是暗藏著許多似水柔情的。
不過,話又折回來講,舉凡大丈夫者,誰人胸中沒有“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抱負實現(xiàn)了,皆大歡喜;抱負不能實現(xiàn),縱然自己想得再開,也難免會有些凄然與不甘。比如晚年隱居半山園的王安石,雖看似灑脫地口吟“看花聽竹心無事”,可后邊緊緊跟著的末句“風竹聲中作醉醒”之“醉醒”,就暴露了,亦讓讀詩的人窺見:他的心里,還是有些不痛快的。
六十五歲上,他提出的諸多新法,被新相全盤廢除。王安石聞訊,郁然病逝。
據(jù)聞,王安石不僅性子拗,還不太注重自己的儀表,常臟衣、亂發(fā),邋里邋遢。如此,就更叫人好奇不已:他是怎么想到那么凈的一個“潤”字,以及那么薰人的“花風”一詞的?(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