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趙際童
【摘要】 目的 探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自體血回輸?shù)挠行?、安全性及護理注意要點。方法 89例進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 術后均采用回輸自體血液的方法, 記錄患者術前、術后24 h的血常規(guī)、回輸血液量及并發(fā)癥情況。結(jié)果 89例患者自體血液回輸均在術后6 h內(nèi)輸注完成, 平均每例患者回輸血液342 ml;患者均未出現(xiàn)輸血反應及其他并發(fā)癥。其中12例患者(24.7%)因術中出血較多或術后傷口引流血量較多, 給予輸注異體少漿血2~4 U?;颊咝g前、術后第1天血紅蛋白的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自體血液回輸應用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既可節(jié)約血源, 也可避免血液傳播疾病的發(fā)生, 更可避免患者因血液傳播疾病引起的痛苦, 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自體血回輸;全髖關節(jié)置換;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73
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及術后髓腔及軟組織滲血嚴重, 常導致患者嚴重貧血, 甚至失血性休克, 常需要大量輸血。為節(jié)約血源, 減少患者因血液傳播性疾病引起的痛苦, 本科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對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進行回輸自體血液, 效果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89例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48例;年齡52~83歲, 體重42~84 kg。入選患者均為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前檢查患者心肺功能、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血常規(guī)、生命體征為正常范圍內(nèi)。
1. 2 手術方法及自體血回輸裝置的使用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 且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自體血回輸患者關節(jié)切口內(nèi)置引流管, 連接自體血回輸系統(tǒng)( 美國Stryker 公司生產(chǎn)的CBCⅡ ConstaVac TM 型血液回輸系統(tǒng)), 縫合傷口后, 將血液回輸器調(diào)節(jié)為負壓一檔, 術后6 h內(nèi)過濾的血液均可經(jīng)回輸裝置回輸。6 h后引流出的血液不可用, 記錄引流總量, 術后24 h內(nèi)拔除自體血引流回輸管。術后繼續(xù)輸異體血的標準:血紅蛋白<80 g/L。
1. 3 護理
1. 3. 1 術前心理護理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自體血回輸?shù)膬?yōu)點:回輸患者自體血液, 紅細胞攜氧功能較庫存血好, 不產(chǎn)生對血液成分的免疫反應[1], 可避免輸異體血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2] , 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節(jié)省了血源, 以此減輕患者的焦慮, 讓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應對手術。
1. 3. 2 護理人員正確掌握自體血回輸裝置的使用方法, 始終保持回輸裝置無菌、密閉及引流通暢。
1. 3. 3 通常將回輸裝置垂直置于床邊, 回輸裝置的引流平面應低于床邊, 確保血液回輸裝置直立位, 不可倒置, 否則空氣過濾器容易阻塞, 無法通暢回輸血液?;颊咴诎釀舆^程中, 回輸引流管必須夾閉, 否則血液會倒流。
1. 3. 4 正確設置負壓吸引的壓力 回收血液的質(zhì)量與回輸裝置負壓吸引的大小有關, 負壓過大容易破壞血液細胞, 通常將負壓引流檔置于1 檔, 目的是既達到負壓引流作用, 又不會因負壓過大而破壞血細胞成分。密切觀察血液引流量, 若第1小時引流>250 ml血液, 應及時告知醫(yī)生, 降低或關閉負壓。
1. 3. 5 冰敷術后傷口腫脹部位, 以減少血液滲出。
1. 3. 6 術中嚴密觀察病情, 全髖關節(jié)置換一般出血較多, 極易引起患者失血性休克, 故護士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主訴、神志、皮膚、尿量等。
1. 3. 7 如預計出血量較多, 6 h內(nèi)傷口引流量>500 ml的可分次輸注, 超過6 h 引流血液丟棄, 不可以再回輸; 目前關于術后安全回輸量尚無統(tǒng)一標準, 通常將最大回輸血量控制在1000 ml 以內(nèi)[3]。
1. 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前、術后第1天凝血常規(guī)、血常規(guī), 如血紅蛋白(Hb)、紅細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并記錄血液回收量、回輸量及異體血輸入量。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患者血液回收量、回輸量及異體血輸入量情況 89例患者回輸自體血均在術后6 h內(nèi)完成, 總回輸量30440 ml, 每例平均回輸血液342 ml, 其中65例(73%)患者術后未輸異體血制品;12例(13.5%)患者因術中出血較多或術后傷口出血量較多, 輸異體少漿血2~4 U。19例患者自體血回輸量>500 ml。2例患者引流量較少, <200 ml, 未進行回輸。所有患者在自體血液回輸過程中均無胸悶、心悸、發(fā)熱等不適主訴, 未出現(xiàn)脂肪栓塞或其他全身感染癥狀。1 d后復查肝、腎功能均正常, 無局部及全身感染、肺部栓塞。
2. 2 患者術前、術后第1天凝血常規(guī)、血常規(guī)指標比較 患者術前、術后第1天紅細胞壓積, 血小板, 相關凝血常規(guī)的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天血紅蛋白的變化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小結(jié)
在全髖置換術后, 自體血回輸?shù)膽冒踩行В?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復雜、耗時長、出血多, 圍術期常需要輸注異體血, 但異體輸血有傳播疾病的可能, 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巨細胞病毒、瘧疾、梅毒等感染[4], 且目前社會上血源緊張, 部分患者因無血源而無法手術, 因此自體血回輸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既可以避免異體輸血引起的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2] , 又能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血源緊缺問題。
參考文獻
[1] 林劍浩, 呂厚山, 陳曉欣, 等.預存自體輸血在風濕病手術中的應用.中華外科雜志, 1993, 31(9):542-544 .
[2] 郭鋒.紅細胞免疫概況的研究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 1995, 15(3):181.
[3] Ayers DC, MurravDG, Dnerv DM. Blood salvage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5, 77(9):1347-1351.
[4] 許承斌, 柴曉文, 李劍. 4項傳染病指標在患者輸血或手術前的檢測分析.重慶醫(yī)學, 2009, 38(16):2119.
[收稿日期:201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