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日兩國的多余人形象對比研究

      2016-01-12 13:24:31袁襄川林海璇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6年1期
      關鍵詞:郁達夫

      袁襄川 林海璇

      內(nèi)容摘要:日本作家太宰治筆下的“多余人”形象帶有極強的個人感情色彩,帶有明顯的自傳性質(zhì),具有一定的自我暴露性。這些特色與中國作家郁達夫筆下的帶有一定頹廢色彩的、同時批判自我和社會的“零余者”形象也極為相似。本文將從人物形象塑造和成因兩個方面,結(jié)合社會歷史與作者個人經(jīng)歷,比較研究二人筆下的文學形象。

      關鍵詞:太宰治 郁達夫 零余者 多余人

      “多余人”這一概念產(chǎn)生于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之中,是帶有強烈時代色彩的文學人物形象。它是當時俄國社會中一部分青年貴族的縮影。而隨著國際文化交流和俄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和引進,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學中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多余人”形象。無獨有偶,在二十世紀中期的日本,類似的“多余人”形象也出現(xiàn)在日本文學中。中日兩國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與俄國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類似,都體現(xiàn)著“多余人”的特征,與此同時,他們又反映著各自的時代特征。而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不同的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民族文化又決定了他們相互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郁達夫筆下的“零余者”主要集中于他的小說集《沉淪》之中。他們瘦弱、面容憔悴,擁有脆弱的身體和脆弱的神經(jīng)。作為弱國的寄居者,這些在日本的留學生苦悶的不僅僅是他們的人生境遇,還有無處排遣的性的渴望。他們被日本人所排擠、輕視,弱小的祖國給他們的自卑感讓他們在異國他鄉(xiāng)遭受著巨大的精神摧殘。另外,他們大都是下層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是被擠出社會的小人物,雖然有才能,卻備受經(jīng)濟與政治的壓迫從而無所作為。而太宰治不熱衷于描寫貧困的下層階級,他所關注的是同自己一樣的貴族階級出身、受過教育,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社會地位的人。他們憑借自己與生俱來的家族地位和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可以在社會中有一番作為。然而,他們卻沉迷于聲色犬馬,不思進取,最后只能成為拖累周圍人的“多余人”。

      沉溺于酒色和貧窮是小說集《沉淪》中的以“他”為代表的“零余者”和太宰治作品中以大庭葉藏為代表的“多余人”的重合點。他們在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時期都有著相同的境遇,尋花訪柳、酗酒,然后引發(fā)貧窮,然而這種相同的境遇其實有著更深層的根源。首先,他們同是家庭的“多余人”?!八比龤q喪父,家庭窮困不堪,而他家里人卻責怪他沒有恒性,不能安安生生的求學,常常惹是生非,而且被認為心思太活。而且在家中整日整夜的呆在書房里,與書籍為友。而大庭葉藏因并非長子,在封建式的大家庭中擁有的父愛十分有限,同時,壓抑的家庭氛圍讓他與家庭產(chǎn)生了隔膜感,最明顯的是在用餐的時候,大庭葉藏坐在有些昏暗的房間里的最末席上,與父親母親相隔甚遠。同時,一成不變的用餐時間、井然有序的飯菜排列與死氣沉沉的用餐氛圍讓他感到了巨大的恐懼。以至于后來想到用餐的情景就會讓他不寒而栗。而從小就缺少來自家庭的愛讓他們感到孤獨,因而會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愛。這種從小缺愛而產(chǎn)生的孤獨感和對家庭的虛無感滋生了他們的內(nèi)斂而敏感的性格。在家庭里感受不到愛且對家庭毫無貢獻的他們注定是家庭里的“多余人”。

      家庭中缺失的愛并沒有在其他方面獲得補償?!八焙痛笸ト~藏在于同齡人的相處方面都遇到了問題。在中學時,“他”以為“他一人同別的學生不同”i。留學日本以后,不僅僅認為全班的日本人都是他的仇敵,而且到后來,連中國同鄉(xiāng)和兄長都被他放置到自己的對立面。身處于異國他鄉(xiāng)的“他”真真切切的成為了孤家寡人,成為了多余的人。而大庭葉藏,中學時期也背井離鄉(xiāng),寄住在遠親家中。他將嘩眾取寵的本領發(fā)揮到極致,惹得周圍人笑聲不斷。但是這逗笑與滑稽無疑是一張面具,藏在這面具背后的,是大庭葉藏與周圍人的無法排解的隔膜感。逗笑和滑稽,只是他這個“異類”融入周圍人所使用的手段,進而減少他的多余感。即使后來,中學時期的他與同學竹一交好,也只不過是因為竹一看穿了他的把戲,大庭葉藏害怕他的面具被當中撤下而采取的懷柔政策。除此之外,學業(yè)上的無所建樹也讓他們看不到未來的曙光,渾渾噩噩的生活讓他們的步伐拘泥于今天和過去無法自拔。在社會中,他們只能屈身于底層,為了吃喝而掙扎,生活的困頓更是加重了他們身上的多余感。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郁達夫筆下的“零余者”和太宰治的“多余人”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的核心,在于這兩種人物形象的多余感的來源?!傲阌嗾摺钡亩嘤喔惺峭饨缰T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家境的貧困不堪讓他們早熟,更早的接觸到成人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利益糾葛,使其擁有早熟而敏感的性格。而學生時代,特立獨行的性格又讓他們“失群”,無法在同齡人中尋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認為自己同其他人不同。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他因為祖國的弱小而自卑,自己為自己打上了“他者”的烙印,并因此而沉淪。例如《沉淪》中的“他”,因為祖國的貧弱,使得在日本生活的“他”受到當?shù)厝说钠缫暎M而感到人生的苦悶,發(fā)出感嘆“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ii。但是“零余者”依然在尋找一個歸屬,他們依然渴望被愛(即使是酒館中妓女的愛)渴望被認同接受,希望自己的空虛可以得到補償與填充。

      與之相對,太宰治筆下的“多余人”的多余感則是原發(fā)性的。以《人間失格》的主人公大庭葉藏為例。太宰治在創(chuàng)作大庭葉藏這個人物時,最核心的一個概念就是“非人”,也就是對自身的否定。大庭葉藏自己承認“我絲毫捉摸不透‘人的生活究竟是個怎么一副樣子?!眎ii,他不知道饑餓為何物,這不是因為衣食無憂,而是因為無法體會到餓肚子的感覺,甚至認為“不吃飯就會死。這句話在我聽來,不過是一句令人生厭的威脅?!眎v而在《人間失格》這部小說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多么窮困的時刻,大庭葉藏從未表達過餓,也從未因為餓而吞咽過食物。除了饑餓感的缺失,大庭葉藏對人的生活一直抱有懷疑,他無法理解痛苦以及幸福的含義。而這種懷疑產(chǎn)生的不安與恐懼席卷他的全身,同時,與周圍人的差異讓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自卑感,這些也最終導致他無法與周圍人真正的交談?;c逗笑,成為他為人處世,獲得周圍人認同的最后一種手段。“這是我對人最后的求愛。一方面,我對人極度恐懼,另一方面,我又始終無法對人斷念。最后,我終于憑借著滑稽這一條線與人扯上了關系。表面上,我強顏作笑;內(nèi)心里,卻懷著某種也能夠撞大運的千鈞一發(fā)的緊張感——為了討好他人,我總是擠出一身黏汗?!眝對自身的排斥和否定以及與周圍人的格格不入,這二者互相矛盾,形成了太宰筆下人物從內(nèi)自外的排斥力,他排斥世間的所有,甚至包括了自己。最開始,他總認為是自己是丑惡的,然而通過與堀木正雄、“比目魚”以及社會政治團體的接觸,他發(fā)現(xiàn)世間人人皆是如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開始懷疑、怨恨世界造就了自己,但又因為強烈的自卑,接受了世界與我皆是丑的這一觀點。這樣的內(nèi)外交織所形成的斥力將他推到了整個世界的對立面。

      此外,兩者的不同還體現(xiàn)在是對待性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他”從小受到中國封建傳統(tǒng)教育,缺乏性知識導致性的壓抑,這導致在青春期時,“他”對女人的渴望、思慕與自身的價值取向相沖突,在渴望女性的同時也會因為自己對于性的想法自責和難過?!八泵棵俊胺缸铩边^后便下定決心以后絕不再犯,但是每次又經(jīng)不住誘惑繼續(xù)進行。而且由于性知識的缺失,導致他有病亂投醫(yī),在圖書館亂翻醫(yī)書。雖然說最后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到了開脫?!叭欢@不過是自家對自家的寬慰而已,他的胸里,總有一種非常的憂慮存在那里?!眝i而葉藏從小有著相當驚人的美貌,且會用滑稽的手段逗樂女人,因此輕而易舉地擁有眾多女追求者,從她們的身上可以獲得好處??墒聦嵣希~藏自小覺得女人復雜難懂,認為女人的心思難以捉摸,與她們相處如履薄冰。但是對于妓女卻有著另一種態(tài)度,他認為妓女既不能被當作人,又不能夠算作女人,而是像是瘋子或者白癡。因此他可以在妓女懷中安穩(wěn)的熟睡。無論是妓女還是身邊的女性,大庭葉藏從未有過像“他”那樣的焦慮,在他眼中,妓女是他逃脫對人類的恐怖后的避風港,而其他身邊的女性不過是他需要運用“滑稽”來取悅的對象。

      最后,我們還要認識到兩種人物形象身上的罪意識的不同。郁達夫和太宰治筆下的人物形象雖然都帶有一種強烈的罪意識,但是由于這種罪意識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們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因而有著很大不同。郁達夫筆下的“零余者”的罪意識來源于他們在日本的放蕩頹廢的生活。他們想要救國,但是卻過著頹廢的生活,浪費青春和金錢。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與自我放縱不知悔改的現(xiàn)實相互碰撞,再加上與傳統(tǒng)文化相背離的放蕩的生活,這兩組矛盾產(chǎn)生出一種強烈的罪惡感。而太宰治筆下的多余人所帶有的罪意識則是原發(fā)性的。在這里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人間失格》、《維庸之妻》這一系列包含“多余人”形象的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間是在二戰(zhàn)日本戰(zhàn)敗之后。在二戰(zhàn)之后,日本國內(nèi)原先鼓吹戰(zhàn)爭的文學大家都開始倒戈贊揚民主,對軍國主義口誅筆伐。太宰治無法接受前輩與同輩們的這種轉(zhuǎn)變,“見過一次地獄的人,對于一切事項都會覺得冷淡?!眝ii認為每一個人都是有罪的,每一個日本人都是有罪的,無論是否參與過戰(zhàn)爭,都是有罪的。參與過是有罪的,沒有參與過但是對其視而不見也是助紂為虐,也是有罪的。這樣一種“原罪”意識也讓他的“多余人”與“零余者”區(qū)分開來。

      這種人物形象上的差異,有著多方面的來源,除了文本上的差異,還有社會歷史環(huán)境以及個人經(jīng)歷對于作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郁達夫在日本求學期間深受日本“私小說”的影響,創(chuàng)作是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與自傳性。而太宰治的那些包含有“多余人”的作品,例如《人間失格》、《東京八景》、《他已非昨日之他》等等也被認為帶有很強的個人自傳色彩。那么在分析這兩種人物形象,尋找差異的根源的時候,便無法忽視作家自身經(jīng)歷對于創(chuàng)作的影響。

      郁達夫和太宰治的幼年生活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郁達夫的父親早逝,母親操持家務無暇顧及他,自己由仆人帶大;太宰治作為大家族中的第六個男孩,注定無法受到父母過多的關愛。因父親事務繁多,母親體弱多病,被姑母和保姆帶大的太宰治同郁達夫一樣缺少來自家庭的愛,這種缺失導致他們內(nèi)向、自卑而敏感的性格,也成為影響他們后來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次,這兩位作家都處在動蕩的年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飽受外敵侵略,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淪為魚肉任人宰割。郁達夫自己作為留學生,帶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想要拯救中國,卻因生活窘迫和苦悶而潦倒痛苦;太宰治成長在二戰(zhàn)期間,日本從妄圖成為與軸心盟友一起瓜分世界的亞洲第一大國的美夢中驚醒,直面戰(zhàn)敗的事實。帝國夢破滅,貴族階級消失,幻滅的國民情緒籠罩整個國家,知識分子尤其感傷頹廢。數(shù)十年來的改革、自強之路,淪為一場泡影,民眾覺得日本這個國家的未來已經(jīng)沒有任何希望,整個日本的民族自信力崩潰。然而民族自信力的坍塌也導致了個人的自信搖搖欲墜。因此也造就了二人的作品中的頹廢之氣。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因為具體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不同,讓二人作品在頹廢之外帶上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太宰治的筆觸充滿幻滅,而郁達夫的作品雖然描寫的是頹廢的生活,卻透著強烈的想要復興的思想感情。如果把太宰治的作品比作哀號,那么郁達夫的作品好比易水之畔別離的歌聲,雖然哀婉,但是又激人奮起。這之中的緣故是因為太宰治那時的人們剛剛經(jīng)歷戰(zhàn)爭和失敗,對于打擊難以接受,而在郁達夫所處的時期,中國已經(jīng)貧弱了相當一段時間,人們對自身有了一定的反思和認識,已經(jīng)開始覺醒和抗爭,重新振奮的愿望取代了一部分失落,而郁達夫本人其實也是如此。所以郁達夫作品中所要表達的除了和太宰治同樣的對于國家民族落魄的失落,還有對于國家落后之時,自身無法奮起努力報效祖國的無力感,以及對此的譴責。

      對于郁達夫來說,他的創(chuàng)作是一記重拳,驚醒了還未徹底醒悟、感到迷茫的國內(nèi)外的新青年;對于太宰治來說,他的創(chuàng)作是一曲挽歌,是由內(nèi)而外的一種審美感情的流露,是對大和民族衰敗的感慨和無奈。然而無論是“零余者”還是“多余人”,無論是“他”還是大庭葉藏,都是特定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他們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的是當時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tài),反映的是他們自身的心理歷程。

      注釋:

      i.郁達夫:《沉淪》,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第21頁

      ii.郁達夫:《沉淪》,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第27頁

      iii.張晶:《郁達夫小說》,黃喬生,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5年,第30頁

      iv.[日]太宰治著,于婧譯:《人間失格》,重慶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第9頁

      v.[日]太宰治著,于婧譯:《人間失格》,重慶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第11頁

      vi.[日]太宰治著,于婧譯:《人間失格》,重慶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第12頁

      vii.奧野健男<太宰治論>,三田文學 〔第2期〕 44(7), 14-35, 1954-12·三田文學會

      參考文獻:

      [1]郁達夫:《沉淪》[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第2版

      [2]黃喬生:《郁達夫小說》[M] ,現(xiàn)代出版社,2015年版

      [3]王自力、陳子善:《郁達夫研究資料》[M] ,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0年版

      [4][日]太宰治著,于婧譯:《人間失格》[M],重慶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5][日]奧野健男,《太宰治論》 [J],三田文學 〔第2期〕三田文學會,44(7), 14-35, 1954-12

      (本文為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結(jié)項成果,指導老師:張巖泉)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郁達夫
      郁達夫的“公共棉衣”
      郁達夫在漢壽撰寫抗戰(zhàn)檄文
      貴人
      郁達夫:熱烈的愛倩,卻不能相守一生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從《故都的秋》看郁達夫與北京的關系
      書屋(2017年5期)2017-06-05 17:15:17
      郁達夫一語成讖
      論郁達夫小說《沉淪》的藝術特色
      個體欲望表述中的國家意識——論郁達夫小說《沉淪》
      抗戰(zhàn)中的愛情:李小瑛與郁達夫
      海峽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3
      浮世露戀:李小瑛與郁達夫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3
      泽库县| 扬中市| 高唐县| 定远县| 洱源县| 临颍县| 定日县| 浮梁县| 佛山市| 万山特区| 金昌市| 镇原县| 荣成市| 宜城市| 福鼎市| 当涂县| 永康市| 拜泉县| 旅游| 襄汾县| 镇宁| 岚皋县| 年辖:市辖区| 贵州省| 利津县| 四子王旗| 衡南县| 盱眙县| 隆林| 万盛区| 临安市| 金秀| 九龙县| 洪雅县| 全州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阿拉善右旗| 巴塘县| 封开县| 周宁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