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萍
粉紅色和紅色放在一起明顯.還是紅色和綠色放在一起明顯?這還用問?當然是后者啦!我們寫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想讓讀者對所描寫的事情印象深刻,就可以用這一招——對比!對比越強烈,印象就越深刻,越鮮明。趕快來學一學吧!
微素材整理
先來看看我們有哪些微素材——
微素材1:回憶鄉(xiāng)村見聞
我最喜歡回農(nóng)村啦!綠色的草,綠色的樹,綠色的農(nóng)田,處處滿是生機!每年一放假,我就盼著爸爸媽媽早些帶我回鄉(xiāng)下看望爺爺奶奶。
微素材2:學種地
回家沒幾天,我決定幫爺爺一起種地。在爺爺?shù)闹笇c示范下,我使用小型玉米播種機很快地播種好了一壟地。
微素材3:回顧播種歷史
小型玉米播種機的便攜,引發(fā)了爸爸對“馬拉犁式”播種和爺爺對“刨坑式”播種的回憶。
微素材4:展望未來
通過學種地這件事,我不禁感慨:“生活的變化多么大呀!等我長大了,還要發(fā)明出更先進的播種機,讓人們只需要用鼠標點擊就能輕松把地種好。”
好素材活用
我們說的“對比描寫”其實是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我們想把某個人的特征表現(xiàn)得更加形象鮮明一些,可以用人物對比法,但是人物對比法再細化還可以分為外貌對比和內(nèi)心對比呢!如果我們想要突出某件事情的前后變化,可以用“事件前后對比法”。看似復雜,其實看看下面的分析,你就會覺得豁然開朗喲!
一、明確“中心"
對比的類型有很多種,這次的素材應該屬于“事件前后對比”,就是說文章從頭到尾只寫一件事情——種地,而對比是由這件事情引起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種地方式。因而我們的整篇習作都要圍繞學種地這件事情來展開。
二、素材“對比"
當素材中心確定之后,我們怎樣做到對比呢?“我”學的種地方法和爸爸、爺爺小時候的種地方法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對比呢?
從時間上進行對比,時間越久遠,播種技術越落后。從播種形式上進行對比,現(xiàn)在已經(jīng)機械化播種,但是爸爸小時候是用牲畜播種,而爺爺小時候只能靠人工播種。在耗費的時間上進行對比:現(xiàn)在,“我”不一會兒就能播種完一壟地,而爸爸小時候需要很久,久到播種完腰都直不起來。而爺爺那個時候,甚至需要三個人干一整天的活才能播種完……看完“我”的分析后,你是不是會由衷地驚嘆:“哇,生活真是千變?nèi)f化呀!”這樣的感慨從哪里來呢?對啦!就是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來!
三、得出“共性"
對比,只是為了比出不同嗎?如果你是這樣理解的,只能說,你才明白了一小半。真正高深的對比,是要在對比的過程中得出“共性”!什么是‘共性呢?在四個素材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對比。但是當我們細細分析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些有著鮮明特點的素材之間其實是共通的,那就是: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還等什么,趕快動筆寫寫你的“天地大碰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