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警衛(wèi),史培寧,包永紅
(中煤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54)
山西中煤華晉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王家?guī)X煤礦選煤廠(以下簡稱“王家?guī)X煤礦選煤廠”)屬于大型煉焦煤選煤廠,是礦井、選煤廠、自備電廠、鐵路專用線四個子項目之一。王家?guī)X煤礦聯合工業(yè)場地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固鎮(zhèn)王家?guī)X村西側,配套選煤廠位于聯合工業(yè)場地東南側。2009年5月該選煤廠開工建設,2013年正式投產,設計能力為6.00 Mt/a。入選原煤為低中灰(干燥基灰分在12.36%~29.56%之間)、特低硫(干燥基全硫含量在0.27%~0.50%之間)、低磷(干燥基磷含量在0.008%~0.050%之間)、高發(fā)熱量(干燥基高位熱量在29.69~36.33 MJ/kg之間)、中等粘結性(在64.90~78.40之間)的優(yōu)質瘦煤,是寶貴的優(yōu)質煉焦配煤;主導產品為10級精煤,也可生產9級精煤和8級精煤,均作為煉焦配煤使用。2012年9月20日配套礦井投產,選煤廠開始帶煤試生產,并一次投料成功,產品數質量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安全設施穩(wěn)定可靠,符合設計規(guī)定要求,也滿足現場使用要求。
按照GB/T 477—2008《煤炭篩分試驗方法》[1]和GB/T 478—2008《煤炭浮沉試驗方法》[2]對王家?guī)X煤礦選煤廠的原煤粒度組成、密度組成進行分析,結果見表1、表2。
由表1可知:>50 mm粒級塊煤中的矸石產率達15.60%,因此,應該布置塊煤預排矸設備;<50 mm粒級原煤中3~0 mm粒級粉煤產率達26.51%,0.5~0 mm粒級粉煤產率達16.00%,粉煤含量高,說明原煤的硬度??;在50~0.5 mm粒度范圍內,隨著粒度的變細,各粒級灰分明顯下降;0.5~0 mm粒級原生煤泥灰分低于原煤灰分,說明矸石無明顯的泥化現象。
表1 原煤粒度組成
表2 50~0.5 mm粒級原煤的密度組成
由表2可知:低密度級灰分較低,而產率較高,說明該原煤可洗選出灰分較低的精煤,且其產率較高;當浮選精煤灰分從9.00%增加到10.00%時,其產率從約68.50%增加到76.00%,提高7.50個百分點。 浮沉煤泥的產率僅為0.97%,灰分僅為14.54%,這進一步說明矸石不易泥化。
50~0.5 mm粒級原煤的可選性曲線(圖1)表明:當理論分選密度<1.40 g/cm3時,50~0.5 mm粒級原煤的可選性等級為極難選;當理論分選密度為1.50 g/cm3時,50~0.5 mm粒級原煤的可選性等級為中等可選,浮選精煤理論產率為77.39%,灰分為9.54%。
王家?guī)X煤礦選煤廠的精煤主要用于冶金,鑒于焦煤資源的稀缺性,應該合理開發(fā)并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源。在保證洗選產品質量滿足市場要求的前提下,遵循企業(yè)經濟效益最大化原則,選擇先進高效、適應性強、靈活方便、回收率高的分選工藝。最終確定的選煤工藝(圖2)為:>50 mm粒級大塊煤由動篩跳汰機排矸、0~50 mm粒級原煤預先脫泥、1~50 mm粒級原煤由兩產品重介質旋流器主再選、0.25~1 mm粒級粗煤泥由TBS干擾床分選機分選、0~0.25 mm粒級細煤泥由微泡浮選柱直接浮選的聯合工藝。
圖1 50~0.5 mm粒級原煤的可選性曲線
圖2 原煤洗選原則流程
該選煤廠的工作制度為330 d/a、16 h/d,每天兩班生產,一班檢修。在設備選型過程中,生產系統(tǒng)正常過煤量按1 136.36 t/h計算,原煤倉之前的生產系統(tǒng)最大過煤量按3 000 t/h計算;所選設備既能適應精煤灰分降低到9%的情況,又能適應精煤灰分提高到10%的情況。該選煤廠的主要設備選型見表3。
表3 主要設備選型
該選煤廠的主要單位工程包括原煤倉、原煤準備車間、主廠房、濃縮車間、產品倉、矸石倉、快速裝車站等,根據廠區(qū)地形和總體規(guī)劃,對各單位工程進行布置。原煤倉、原煤準備車間、主廠房、產品倉四個單位工程的布置情況為:
(1)原煤倉。原煤倉為3個φ30 m的圓筒倉,單倉容量為3.50萬t,總容量為10.50萬t,每個煤倉下均布置有16個給煤漏斗和10臺大型帶式給料機。
(2)原煤準備車間。原煤準備車間采用鋼框排架結構,結構尺寸為51 m×16 m×27 m,布置有兩套平行的預先分級、檢查性手選、動篩排矸與破碎等系統(tǒng)。準備車間配備有檢修用電動單梁起重機和手拉葫蘆,起重質量為5 t;此外,為了防止煤塵擴散,該車間配備有除塵系統(tǒng)。
(3)主廠房。主廠房采用鋼結構、混凝土樓板形式,能夠有效避免純鋼構的振動和采暖問題;根據生產系統(tǒng)功能的不同和生產管理需要,整個主廠房自西向東分為脫泥和重介主再選、TBS分選和浮選、浮選精煤壓濾等三個區(qū)域。主廠房內所有桶(箱)液位和壓力、分選密度等均為自動控制,PLC控制系統(tǒng)不間斷地監(jiān)控各桶(箱)液位和重介質旋流器的分選密度。主廠房的屋面和外墻與原煤準備車間的相同,均選用厚度為75 mm的天藍色輕型保溫夾芯彩鋼板,屋面布置有采光帶,采光效果良好。
(4)產品倉。產品倉為5個φ22 m的圓筒倉,單倉容量為1萬t,總容量為5萬t;其中4個為精煤倉,1個為中煤倉。
在對原煤煤質預測過程中,考慮了礦井綜采放頂煤開采工藝、竄矸等因素的影響,在鄰近煤礦的原煤煤質資料基礎上,對原煤灰分、粒度組成及粉煤含量進行科學預測,預測的原煤煤質主要指標與生產實際情況吻合,如預測的原煤灰分為22.16%,實際生產中原煤灰分為在21%~25%之間。
瘦精煤是煉焦配煤中的稀缺資源,應用前景良好。該選煤廠的瘦精煤產品定位為10級精煤,這能充分發(fā)揮其中硫含量低的優(yōu)勢。此外,為了滿足特殊用戶的需求,也可生產9級精煤和8級精煤。用戶需求的精煤灰分在9.00%~10.00%之間。
(1)大塊煤預先排矸,能夠有效提高排矸效率,減少塊煤破碎機故障,降低矸石泥化程度,減小管道磨損,減輕后續(xù)煤泥水處理系統(tǒng)壓力,從而使生產成本降低。
(2)原煤預先脫泥,極大地減少了系統(tǒng)分流量,從而使脫介篩和磁選機的負荷降低,重介系統(tǒng)的介耗量減少,產品脫介效果得到改善,重介分選系統(tǒng)懸浮液的穩(wěn)定性提高且可控性增強,這有利于提高并穩(wěn)定產品質量[3-5]。
(3)采用有壓兩產品重介質旋流器作為主再選設備,懸浮液密度調整靈活、方便、精準,有利于提升分選精度,進而提高精煤產率。精煤、中煤分選相互獨立,能夠保證二者的質量,且符合最大產率原則。在處理量相同的條件下,旋流器的介質循環(huán)總量小,入料壓力低,入料泵能耗低,有利于降低運營費用[6-8];此外,該工藝可根據原煤煤質和市場需求靈活設置兩段的分選密度,產品結構調整方便、靈活,任何情況下都能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精煤和中煤產品。
(4)根據煤泥的可選性和可浮性,采用TBS干擾床分選機分選粗煤泥,能夠減少進入分選系統(tǒng)的煤泥量。TBS干擾床分選機的入選粒度范圍寬(在2.5~0.1 mm之間),處理能力大(可達到150 t/h),更適用于分選密度較低的場合;當分選密度≤1.60 g/cm3時,其分選精度很高,不完善度在0.10~0.14之間。采用普浮樂浮選機分選細煤泥,有利于提高煤泥的選擇性,強化浮選效果,提高浮選精煤產率。
在充分考慮場地地形、高差、風向等因素的基礎上,合理、明確劃分礦井、選煤廠、電廠的功能。壓濾煤泥先在壓濾車間旁邊的煤泥棚晾干,再與中煤混合,然后通過帶式輸送機運至王家?guī)X電廠,實現煤泥全部綜合利用,達到綠色生產和循環(huán)經濟的目的[9-10]。
主選重介質旋流器選用當時國內最大型號的兩產品重介質旋流器,處理能力大,系統(tǒng)布置得以大幅簡化。浮選機為當時國內最大直徑的進口普浮樂浮選機,并采用主再選工藝,浮選精煤產率和細煤泥浮選效果均較高。該浮選機無運轉部件,磨損程度和設備能耗均較低,截粗裝置先進、可靠,浮選精煤產率在70%左右。
主廠房采用大廳式布置,內部設計有三個模塊,分別為重介質旋流器主再選模塊、TBS分選模塊、浮選和浮選精煤壓濾模塊[10-11]。將振動幅度較大的設備集中布置主廠房三層,可以減小設備振動對結構的影響;主廠房與電控樓的基礎獨立建設,能夠減小主廠房內設備振動對電控設備和儀器的影響。
該選煤廠的集控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所需崗位工少,工藝參數顯示明了、直觀;采用智能綜合保護體系和人/機界面交互技術,能夠實現生產過程的高產、高效和崗位無人值守;實現了設備分選密度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自動起停車、事故自動報警、火車快速裝車,汽車裝車集空車稱重、自動裝車、自動加煤、重車過磅、自動打印于一體。
王家?guī)X煤礦選煤廠的工程概算總投資約為10.78億元,工程決算投資約為9.16億元。該選煤廠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原煤處理量分別為6.05、7.20、8.00 Mt,平均精煤產率為65%,平均精煤灰分為9.50%,原煤介耗為1 kg/t,平均電耗為7.10(kW·h)/t,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驗收投產后4年的生產實踐表明:該選煤廠的各項工藝指標達到甚至超過了設計要求,并于2015年獲得煤炭行業(yè)第十七屆優(yōu)秀工程設計一等獎。
[1] 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煤炭篩分試驗方法:GB/T 477—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 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煤炭浮沉試驗方法:GB/T 478—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 母長春.淺析張雙樓選煤廠設計[J].選煤技術,2007(2): 55-57.
[4] 劉 宏,余振華 張雙燕.新陶陽選煤廠工藝設計[J].煤炭工程,2013(S2): 63-65.
[5] 戴少康.選煤廠工藝設計的思路與方法[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3:61-82.
[6] 謝廣元.選礦學[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160-175.
[7] 中國煤炭建設協(xié)會.煤炭洗選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359—2005[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8] 戴少康.選煤工藝設計實用技術手冊[M]. 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10:126-127.
[9] 煤炭工業(yè)部選煤設計研究.選煤廠設計手冊(工藝部分)[M]. 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1978:35-36.
[10] 歐澤深,張文軍.重介質選煤技術[M]. 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6:22-30.
[11] 周婷婷.辛安選煤廠選煤工藝的確定[J].煤炭工程,2012(S2):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