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任
前一陣子,在臉書上看到某位出版界的朋友,抱怨新書配送到某連鎖通路后遭受到的不當對待,退書之后的破損比例太高,決定忍痛以后不和該通路配合活動,避免高單價書退書的耗損。
新書配送到書店后,自然要公開陳列展示,供讀者翻閱,決定是否購買。其中有一部分書,作為樣本,在書店,經數(shù)百人或數(shù)千人翻閱而磨損、折傷而毀壞,無法銷售,最后只能退回出版社。
樣書損壞退貨成出版社負擔
在過去景氣好的時代,新書的起印量也能達到兩三千冊,即便近千家實體書店的展示樣書,有個數(shù)百本毀損退書,還能夠承受得起。當然,出版社每年也會將這些受損書拿出來以二手書的名義,低價促銷賣掉,多少也能拿回一些成本。所以,雖然那時也有樣書毀損問題存在,但企業(yè)面臨的困擾還不算嚴重。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大環(huán)境不景氣且出版急速衰退的時代,新書第一次印量已跌破2000冊,樣書毀損成了大問題。畢竟1500本印量的新書,如果毀損退書就有150本,商品毀損率達一成,實在不容小覷,是一個棘手的大問題。
雖說如今實體書店的數(shù)量已比不上過去,但也還是有數(shù)百家,新書配送到店任由讀者翻閱后的毀損退書,成了出版社龐大的成本負擔。
此外,隨著實體書店改成物流配送模式后,以物流箱而不是以前的包裹郵寄退書,常常不滿箱就退的情況,也會造成退書在運送過程中的碰撞毀損,增加了損毀量。
實體書店讀者的閱讀習慣變差,也是令人頭大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讀者把還沒付錢購買的圖書當成自家藏書,用力翻折,造成的毀損雖不至于不能閱讀,卻是無法再銷售。特別是現(xiàn)在的實體書店讀者,別說買書時不挑有折痕的圖書,就連試讀時也會只挑嶄新樣書來讀。
如何預防圖書毀損
如今,出版人不僅面對印量不斷下降,退書率不斷飆升的殘酷現(xiàn)實,還得面對各種新增加的圖書毀損率。那么如何預防毀損率的增加,筆者有幾點建議供業(yè)者參考。
1.包膠膜,每家書店僅提供一本開放性樣書。是的,筆者知道包膠膜不環(huán)保,不過包膠膜是唯一能夠減少樣書使用量的方法。不只出版社可以主動包膠膜,書店也可以考慮幫重要的新書包膠膜。
書店千萬不要認為現(xiàn)在采用的銷結方式可退商品,毀損成本不由書店承擔,就不愛惜出版社提供的展示書籍。
2.調整退貨物流箱的使用方式。進貨時,物流箱通常會滿載,且以同一出版社的商品為主,加上同款商品數(shù)量夠多,尺寸劃一,配送過程撞壞毀損機率較小。然而,退書時則不一樣,各種尺寸各家出版社的圖書全都裝在一箱,且即便不滿箱也會因為控制庫存值或調節(jié)周轉率的緣故而退書時,便增加了配送過程的毀損率。
筆者建議退書裝箱也應該盡可能按照出版社、書籍尺寸分類,且務必滿箱再寄送。還有,物流箱的四周最好有保護緩沖的防碰撞機制,減少圖書毀損情況發(fā)生。
3.拒絕和毀損率高的通路合作。的確,有一些通路的人流量大,甚至銷售狀況不錯??墒侨绻N售量的代價是高毀損率換來的,忙了老半天也許只賺到營業(yè)額卻沒有利潤。如果通路商無法善盡保護樣書,造成毀損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也許應該考慮中止合作。
4.書籍印制應選用耐摸的紙張,且最好務必將封面上光。封面不上光,翻閱的人數(shù)增加時,磨損一定會增加,特別是那些熱衷選用翻閱就會折出痕跡的紙張當封面的書籍,在現(xiàn)代讀者的粗心大意之下,肯定會讓圖書毀損率上升。減少毀損的方法就是讓商品堅固耐用,少用會造成折痕的紙張印制封面,盡可能讓書籍封面上光。
如果非得使用特殊紙張,那就自己包膠膜,只拆少數(shù)樣書給通路展示,并且將可預期的毀損率列入成本攤提,納入定價之中。
總而言之,出版商不可能只透過道德呼吁的方式要求讀者或通路愛惜圖書商品,只好從自己做起,尋找降低圖書耗損的防范之道,否則居高不下的退書率再加上圖書毀損率的飆升,真會讓出版人感到椎心刺骨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