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遠
摘 要:如今大學生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渴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得利益,證明自己的能力或價值。這些利益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榮譽、精神方面的。因為這些利益是嚴峻就業(yè)形勢下的一個加分砝碼,所以利益競爭在學生當中屢見不鮮。高校教育者對這一行為與心理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引導,既要指導學生們應該樹立起主流的社會主義利益觀,也要盡可能的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本文在闡述利益概念的基礎上,主要論述了如何加強大學生的利益觀教育及其重要意義。
關鍵詞:利益;高校;教育
一、利益的概念
利益觀是指人們對利益的總體看法和根本態(tài)度。而據考證,“利益”合在作為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循吏列傳》中,“利”表達的是“質”的關系,即物質生活條件,“益”表達的是“量”的關系,表示物質生活條件的增加。陳尚志《人學理論與歷史·人學原理卷》說到:所謂人的利益,是指現實的人作為主體,與客體、對象(事物或他人)之間發(fā)生的一種關系,反映了對象的屬性和關系可以滿足主體的需要,主體要求占有享用它,所以,主體主體要通過與客體的關系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這種現實的肯定關系對主體的人來說就是利益;與利益相反,害處對人來說就是表現了對象與人之間的一種否定關系。
作為時代弄潮兒的大學生,他們個性鮮明,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但是由于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的缺乏,并不能夠總是正確處理各種利益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所以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利益觀教育。
二、加強大學生利益觀教育的途徑
1.建造利益訴求機制,暢通利益表達渠道
美國政治學者阿爾蒙德認為,利益訴求機制包括利益訴求的性質、方式、渠道、和內容。首先學生們要有平等的利益表達權利。“給學生以學校成員的地位,而不是一般的市場中的顧客的地位,學生必須被‘吸收'進學院或研究生院,在這里,成員身份就構成了學術界的‘公民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重視大學生利益表達行為。其次還要提高大學生的利益表達能力,使年輕氣盛的大學生們能夠清楚理性的表達自己的利益。最后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學生利益訴求專門機構,用來規(guī)范、有效地負責學生的利益申請。在暢通利益渠道方面,則要要多種方式并存,比如可以有校領導接待日、學生社團的代表作用、以及網絡信箱等。另外,應當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一些管理決策當中來,尤其是涉及到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上。
2.建立利益激勵機制
利益激勵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化現在被動教育為學生的主動教育,通過他們對利益主動的追求來引導他們的行為。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實行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方針,頒發(fā)獎牌、獎狀是精神鼓勵,是一種政治榮譽,這是必要的,但物質鼓勵也不能缺少。此外,由于個體的需要存在差異,他們的利益追求也就不盡相同,因此對不同的對象教育者就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實施利益激勵的過程當中,要保障激勵的公平和合理性。例如在評獎評優(yōu)當中,要注重評選程序的公開性、民主性、完整性等,這對于提高其他學生的爭強好勝性以及發(fā)揮被選同學的榜樣作用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營造良好的利益競爭環(huán)境
關于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利益競爭環(huán)境,高校的管理者要制定本校的一些教育規(guī)范,使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有一個大的框架去引導。另外,要在學生間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公平觀,正確處理好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培養(yǎng)自己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校園內各主體間的和諧競爭。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上,管理者可以在學生間開展一些豐富的文化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與合作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利益競爭環(huán)境,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途徑,教師和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做到處理事情公平正義,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三、加強大學生利益觀教育的意義
1.引導大學生從利益認同到價值認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認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滿足人的物質、精神利益需求方面的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即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利益原則,關心群眾的利益需求,對正當合理的需要加以引導和滿足,并注意從根本上滿足其利益需求。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認同和實現程度是由該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決定的。加強對大學生的利益觀教育,使學生能積極正確的對待和處理自己的利益需求,有利于主流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建立。
2.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更好的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安全穩(wěn)定的校園環(huán)境,和諧的人際關系,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良性競爭,豐富的社團文化活動等等,可以說是和諧校園的重要特征,它體現了以校園為載體的各個要素之間的一種協(xié)調融合的狀態(tài)。而建設和諧校園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校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高校要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需要為著眼點,最大程度的滿足其全面發(fā)展所要的利益需求,我們這里所講的當然是學生正當合理的應得利益。通過教育使學生克防范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對其的心理侵蝕。學生的利益需求得到滿足,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會提高學生之間公平競爭、奮發(fā)向上的自覺意識,促進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從而在整體上推動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的建設。
大學生承擔著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增磚添瓦的歷史使命,在利益競爭與利益矛盾沖突日益嚴重的今天,加強對大學生的利益觀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它不僅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我們不僅要盡可能的滿足學生正當合理的利益需求,更要在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的今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并要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去追求。
參考文獻:
[1] 趙夢巖.新形勢下利益分析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榆林學院報,2014(1)
[2] 陳尚志.人學理論與歷史·人學原理卷.北京出版社,2004
[3] 郝麗紅.以學生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機制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2)
[4] 義娟.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協(xié)調價值及其實現途徑探析.山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報,2014(2)
[5] 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原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侯聰玲,高旭.和諧校園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想.高教論壇,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