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婷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人民醫(yī)院,貴州 銅仁 565100)
褥瘡護理案例分析
李雨婷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人民醫(yī)院,貴州 銅仁 565100)
褥瘡,又稱“壓瘡”或“壓力性潰瘍”,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fā)生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或營養(yǎng)不良導致組織潰爛壞死而形成的[1]。目前對于進行褥瘡的預防與護理是一個普遍性難題。本文從褥瘡發(fā)病的相關因素、褥瘡的預防護理、已發(fā)護理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臨床護理提供借鑒。
褥瘡;護理;預防
褥瘡發(fā)病的相關因素有很多:(1)長時間的受壓:褥瘡的基本條件是壓力的大小、時間及壓力是否變化,4.67 kPa的壓力只要在人體持續(xù)施壓4h可形成褥瘡[2]。(2)不合適的溫度與濕度:溫度可影響身體組織的代謝,形成褥瘡。研究表明[3]人體組織代謝與體溫相關,人體組織代謝增加,溫度升高1℃。溫度升高所帶來的高代謝必然加速褥瘡的形成。濕度在中醫(yī)角度講為“濕邪”,患者長期臥床,皮膚常受到酸性物質的刺激,如尿液、汗液等,皮膚表面角質層松軟,表面的酸性保護組織被破壞,形成成褥瘡。(3)組織耐受力下降: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皮膚組織中的膠原纖維變性退化,進而造成真皮變薄,皮膚柔韌性消失,增加褥瘡的易感性。(4)自身病情:研究表明,神經(jīng)科患者病情較嚴重,出現(xiàn)昏迷,感覺障礙,感覺減退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不知道通過變換體位減輕組織的血供,長此以往褥瘡發(fā)生成為必然。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我院住院患者200例,其中女性97例,男性103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45歲。病程在1個月~3年。
1.2 方法
符合褥瘡診斷的患者納入觀察病例?;颊呔顚懼橥鈺瑢ζ渥o理后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3 診斷標準
Ⅰ期:表皮無損傷,只是皮膚發(fā)紅,但解除壓迫30分鐘,以上發(fā)紅無改善。Ⅱ期:表皮發(fā)紅,糜爛,出現(xiàn)水泡,組織缺損未及真皮,創(chuàng)面呈粉紅色,伴有疼痛,無組織壞死。Ⅲ期:由真皮達皮下,可向下延伸至筋膜,而尚未穿透筋膜。此類褥瘡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深凹陷,伴或不伴鄰近組織受累。Ⅳ期:廣泛組織損傷,組織壞死,或肌肉、骨、支持結構(如肌腱、關節(jié)囊)的損傷。
1.4 護理方法
①能否自行翻身:完全可以自行翻身的不需要變換體位;往某一方向不能翻身的每隔3~4 h換一次體位;完全不能翻身的患者每隔2 h換1次體位,而且要經(jīng)常變換不同角度的側臥位。② 患者有病理性骨隆突:輕度、中等程度患者,每隔1次/3~4 h體位而且要注意翻身后側臥位的角度;嚴重的患者要注意翻身后側臥位的角度大部分需要45度以上的角度(使用可以分散體壓的床墊來輔助)需要制訂適合老年人的護理計劃。而且需要經(jīng)常注意需要測定床鋪升降角度大小與剪切力、摩擦力之間的關系,并采取措施消除壓迫和摩擦力。
患者出院后,褥瘡愈合情況良好,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在出院時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為95.7%,本院給褥瘡患者制定的護理方法對臥床患者的褥瘡恢復有很大幫助。
褥瘡的階段性評估一般的方法是從皮膚顏色來判斷褥瘡分度。較淺的褥瘡,會有水皰及表皮剝落現(xiàn)象。但對于較深的褥瘡,初期僅從顏色判斷是無法確診的。因此,對于褥瘡的初期,暫時按照“估計的深淺度”進行制訂相應的護理方案。但在治療中要根據(jù)褥瘡的發(fā)展,隨時改變治療方法。
(1)褥瘡發(fā)展為溶解壞死期時的緊急狀態(tài)
褥瘡發(fā)展的過程一般是從發(fā)生,到炎癥期,最后發(fā)展到壞死組織溶解(最危險最緊急的時期)。在炎癥期的初期,保持濕潤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時期使用凡士林或“安普貼”,或者聚氨酯薄膜也可。但是,溶解壞死期是褥瘡治療中唯一最危險的緊急狀況。需要盡快進行清創(chuàng)手術。
(2)坑洞的形成
①初期型坑洞
較深的褥瘡大部分都能看見創(chuàng)口斷面或者“沙漏狀”的壞死[4]身體表面受到摩擦和壓迫后,接近骨隆突部位的軟組織會發(fā)生大面積嚴重的血液流通不暢,進而會發(fā)展成為下圖中的壞死狀態(tài) 。發(fā)展成這種狀態(tài)時,觀察創(chuàng)面正好呈“沙漏狀”——中間部分變細,向下深層部分為大面積的壞死組織。這些壞死組織溶解、流出后形成的空洞就形成初期型坑洞。初期型坑洞在褥瘡形成后就已經(jīng)無法避免癥狀繼續(xù)加深,即使通過護理也不能預防或阻止坑洞的繼續(xù)發(fā)展。
②延遲型坑洞
褥瘡治療的主要過程以中期、后期產(chǎn)生的坑洞為主。由于外力等負荷,在變換體位或背部抬起時會產(chǎn)生壓迫或摩擦。并且,由于身體組織的移動或者骨隆突部位的影響,會進一步引起壓迫程度增加,所有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必定會造成延遲型坑洞朝向骨隆突的部位發(fā)展。其他特征還包括以下幾點。
a.形成坑洞的創(chuàng)面邊緣和創(chuàng)底不粘連。
b.沒有形成坑洞的創(chuàng)面邊緣和創(chuàng)底緊密粘連,創(chuàng)面邊緣部分顯示出部分愈合的傾向。
c.在軟組織較厚的坐骨部位容易形成不定型的坑洞。
如前所述,延遲型坑洞是由于改變身體姿勢或移動時引起的壓迫或摩擦,再加上骨隆突的影響所引起的。如果能夠把這些外力排除的話,就可以預防坑洞形成。所以,避免形成延遲型坑洞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坑洞一旦形成,單純去治療坑洞是無法治愈褥瘡的。
[1] 盧 昱,黃建瓊.褥瘡護理的新進展[J].西部醫(yī)學,2010,22(2):355-357.
[2] 尹秀娟.優(yōu)質護理在褥瘡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3):309.
[3] 孫 彩,楊 然,徐炯清,等.濕性療法與干性療法在褥瘡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1(3):266.
[4] 月 香,嚴 翎,陳玉蓉,等.家庭褥瘡護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6):58-58.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
B
ISSN.2095-6681.2016.35.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