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感染性疾病科 陜西 西安 710061)
院內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生的一類感染的總稱[1]。近年來,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如何有效地控制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是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2]。為了探討分析護理管理在預防院內感染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對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50例患者及同期在住院部工作的40名護理人員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50例患者及同期在住院部工作的40名護理人員。我們將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住院部收治的75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2014年4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住院部收治的75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在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7例。他們的年齡在23~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7±2.8) 歲。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6例。他們的年齡在24~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6±2.6) 歲。同期在住院部工作的護理人員共有40名,這些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她們的年齡在23~4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6±2.25)歲。在這些護理人員中,職稱為主管護師的護理人員有4名,為護師的護理人員有10名,為護士的護理人員有26名。學歷為本科的護理人員有26例,為大專的護理人員有14例。兩組患者及護理人員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自2014年4月起,我院對住院部的40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管理。進行護理管理的方法是:
1.2.1 建立分級管理制度 醫(yī)院管理者應建立并完善符合本院實際情況的院內感染防控制度,對住院部的護理工作進行分級管理。第一等級的管理者為護士長及院內感染防控責任護士。她們主要負責檢查各個科室對醫(yī)療物品進行滅菌、隔離的落實情況,并詳細記錄住院部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情況。第二等級的管理者為由護士長領導的消毒隔離質量控制小組。該小組的責任護士每日到各個病房進行檢查,對病房進行消毒、隔離的效果予以評定,現(xiàn)場指出護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進行詳細的記錄。問題嚴重的應立即上報給護理部及院內感染管理科,由護理部進行現(xiàn)場調查,同時監(jiān)督責任護士對護理工作進行調整。第三等級的管理者為護理部。護理部定期抽樣檢查病房內消毒、隔離工作的落實情況。在每周的例會中組織護理人員集體討論對院內感染進行防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共同分析對其進行解決的對策。
1.2.2 進行院內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 感染科及護理部應對住院部的護理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為護理人員詳細講解對醫(yī)療器械進行消毒、滅菌、隔離的方法,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無菌操作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及操作規(guī)程,使其了解在護理工作中進行無菌操作的重要性、抗感染藥物的使用方法及患者在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等。培訓結束后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的結果與其績效掛鉤,以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1.2.3 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 護理部應組織住院部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安全、護理質量、護理風險相關內容的培訓,并組織其學習《護士條例》、《臨床護理技術規(guī)范》、《護理核心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及責任意識,指導護理人員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2.4 規(guī)范護理操作 護理人員應根據(jù)相關管理要求對病室內的用品、器械進行消毒,保證醫(yī)療器械的滅菌率達到100%,嚴格執(zhí)行“一人一用一滅菌”的原則。此外,護理人員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前后應認真對手部皮膚進行清潔、消毒。保持病房、樓道的干凈整潔,定時對病房進行通風,保持病室內溫度及濕度的適宜,為患者及時更換床單。此外,護理人員應將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患者與未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患者進行隔離,妥善安置患者的個人物品,以防交叉感染。護理人員在與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患者進行接觸或處理相關器械時應佩戴口罩及穿隔離衣、防護服。如果護理人員發(fā)生職業(yè)暴露事件,應立即對其受傷部位進行處理,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做好詳細的記錄。此外,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醫(yī)療廢物的處理方法。
護理管理結束后,在觀察組中,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患者有1例,觀察組患者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為1.3%。在對照組中,發(fā)生院內感染的患者有6例,對照組患者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為8%。觀察組患者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的比較(n,%)
在對住院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常由于病原菌的傳播、進行侵入性操作、濫用抗生素等原因使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3-4]。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會造成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嚴重的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延長患者住院的時間,增加其治療的費用[5]。因此,對住院部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預防住院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是護理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護理部應與醫(yī)院感染管理科相互配合,建立健全的院內感染防控制度,使護理工作更加嚴謹,進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發(fā)生。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住院部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管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減少院內感染的發(fā)生。此護理管理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熊莉. 護理管理在醫(yī)院感染預防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5:81-82.
[2]李洪波,姜東霞,章瑞云. 護理管理在醫(yī)院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17:4388-4390.
[3]王梅,尹國華,張霞. 護理管理在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中的作用[J]. 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4,09:1500-1501.
[4]涂曉紅. 加強護理管理在醫(yī)院感染預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A]. 中華高血壓雜志社.全國高血壓防治知識推廣培訓班暨健康血壓中國行海南??跁撐木C合刊[C].中華高血壓雜志社:,2014:2.
[5] 肖春華. 控制醫(yī)院感染加強護理管理特點探討[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0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