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偉,孫廣浩,張曉萍,邵潤霞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鄭州450014)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男性患者血清APN、CRP、IL-6水平變化及意義
宋偉偉,孫廣浩,張曉萍,邵潤霞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鄭州450014)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穩(wěn)定期男性患者血清脂聯(lián)素(APN)、CRP、IL-6的水平變化,并探討其意義。方法研究對象為108例COPD穩(wěn)定期男性患者(觀察組),其中肺功能損害輕度32 例、中度25例、重度29 例、極重22 例。同期男性健康體檢者60例為對照組,測定兩組血清APN、CRP、IL-6水平,并分析COPD患者血清APN與臨床指標的關系。結果觀察組除輕度患者外,其他患者血清IL-6、CRP及APN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極重>重度>中度>輕度(P均<0.01)。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COPD患者血清APN與IL-6、CRP均呈正相關(r=0.455,P=0.015; r=0.382,P=0.033);與BMI、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均呈負相關(r=-0.324,P= 0.040; r=-0.467,P=0.019)。結論COPD穩(wěn)定期男性患者血清APN及IL-6、CRP水平均升高,三者可能共同參與了COPD的發(fā)生、發(fā)展。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恢?lián)素;白細胞介素6;C反應蛋白;體質(zhì)量指數(shù);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不僅表現(xiàn)為肺部炎癥,還可引起代謝異常、體重下降、營養(yǎng)不良等多種肺外表現(xiàn)[1],且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脂聯(lián)素(APN)是一種由脂肪組織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其水平受性激素調(diào)控,男女間性激素水平的不同,導致脂聯(lián)素存在性別差異[2]。近年來研究認為,APN可作為COPD炎癥的標記物[3]。COPD患者全身炎癥反應持續(xù)存在,體內(nèi)炎癥細胞因子升高,且與感染有關,CRP、IL-6是臨床常用的炎癥指標。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們檢測了男性穩(wěn)定期COPD患者血清APN、CRP、IL-6水平,并分析其與肺功能的相關性,旨在為COPD的診治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同期于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科門診及住院男性穩(wěn)定期COPD患者108例(觀察組),年齡48~70(58.60±8.11)歲,BMI(23.40±3.14)kg/m2,符合201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的診斷標準。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60.19%±9.83%,用力肺活量(FVC)43.32%±3.29%。根據(jù)氣流受限程度[4]分為肺功能損害輕度32 例、中度25例、重度29 例、極重22 例。排除合并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嚴重心、腦、肝、腎血管疾病、腫瘤疾病者;近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及治療者。對照組為60例我院同期男性健康體檢者,肺功能檢測均正常,年齡55~65(57.80±7.20)歲,BMI(26.03±3.35)kg/m2。兩組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性別具有可比性。
1.2血清APN、IL-6、CRP檢測于清晨空腹抽肘正中靜脈血4 mL,離心,取血清于4 ℃下冰箱保存待測。采用ELISA法檢測兩組血清APN、IL-6,試劑盒購自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RP,試劑盒購自日本生研株式會社。操作均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結果
2.1兩組血清IL-6、APN、CRP水平比較觀察組除輕度患者外,其余患者血清IL-6、CRP及APN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極重>重度>中度>輕度(P均<0.01)。見表1。
2.2COPD患者血清APN與臨床指標的關系分析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COPD患者血清APN與IL-6、CRP均呈正相關(r=0.455,P= 0.015;r=0.382,P=0.033);與BMI、FEV1%均呈負相關(r=-0.324,P=0.040;r=-0.467,P=0.019)。
表1 兩組血清IL-6、APN、CRP比較
3討論
COPD是多種炎癥細胞和炎癥因子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等炎癥細胞釋放各種炎癥因子,如IL-6、TNF-α等損傷氣道和肺實質(zhì),導致不可逆的氣流受限[5,6]。CRP是一種反映炎癥狀態(tài)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可作為COPD炎癥反應程度的一個敏感指標[7]。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穩(wěn)定期COPD患者體內(nèi)炎癥反應仍持續(xù)存在。FEV1%作為肺功能受損程度的一個判斷指標,其值越低,表明肺功能受損越嚴重。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CRP、IL-6隨著FEV1%不斷下降,其水平逐漸增高,表明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與體內(nèi)炎癥關系密切。若不予以恰當臨床干預,則最終促使COPD患者病情逐漸惡化。
COPD不僅是氣道疾病,還有諸多肺外效應和嚴重的合并疾病,如骨骼肌耗損、營養(yǎng)不良、BMI下降等。BMI下降和骨骼肌耗損加重了COPD患者的活動受限。APN 是脂肪細胞分泌最多的蛋白激素,脂肪組織的分布與性別密切相關[8],因性別因素對APN的影響,為減少選擇性偏倚的發(fā)生,本研究選取對象均為男性。在本研究中,COPD穩(wěn)定期男性患者血清APN與BMI呈負相關,推測可能與男性體內(nèi)性激素水平的特異性有關。APN通過促進糖吸收和抑制肝糖的輸出,刺激脂肪的氧化利用,直接改善糖脂代謝,從而起到抗肥胖作用[9]。因此APN有可能作為COPD患者全身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監(jiān)測指標。研究發(fā)現(xiàn),APN可能在COPD炎癥反應中起到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近期研究顯示,APN與COPD的嚴重程度的關系及在不同人群中作用效應仍不確定[10]。本研究結果僅能證實APN參與了COPD的病情進展,尤其在肺功能較差患者中濃度是增高的,隨著肺功能受損程度的加重,APN逐漸降低,至于APN的確切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慢性炎癥在COPD的病情演變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Kelly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炎性因子尤其是 IL-6與COPD死亡風險的增加具有獨立的相關性。因此,減少炎性因子的釋放及減輕炎癥反應可以延緩肺功能下降,延緩疾病的進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4, 36(2):8-17.
[2] 王遂軍,賈偉平,包玉倩,等.血清脂聯(lián)素與肥胖的關系[J]. 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 2005, 21(1):36-38.
[3] Oraby SS, Ahmed ES, Farag TS, et al. Adiponectin as inflammatory biomarker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Egy J Chest Dis Tuber, 2014, 63(10):583-587.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功能專業(yè)組. 肺功能檢查指南(第四部分)—支氣管舒張試驗[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4, 36(2):8-17.
[5] Wouters EFM, Groenewegen KH, Dentener MA, et al.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role of exacerbations[J].Proc Am Thorac Soc, 2007, 4(8):626-634
[6]張璐, 李秀.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CRP水平變化及意義[J]. 山東醫(yī)藥, 2014, 54(6):38-40.
[7] Durme YM, Verhamme KMC, Aarnoudse AJ,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haplotypes,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9, 179(5):375-382.
[8] 白濤,楊靜,王艷玲,等.性激素對脂肪細胞瘦素和脂聯(lián)素分泌的影響[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1, 27(12):1009-1011.
[9] Matsuzawa Y, Funahashi T, Kihara S, et al. Adiponectin and metabolic syndrome[J]. Arter Throm Vas Bio , 2004,24(1):29-33.
[10] Schffler A, Müller Ladner U, Schlmerich J, et al. Role of adipose tissue as an inflammatory organ in human diseases[J]. Endo Rev, 2006,27(5):449-467.
[11] Kelly E, Owen CA, Pinto-Plata V, et al. The role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to predict morta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Exp Rev Res Med, 2013, 7(1):57-64.
收稿日期:(2015-08-14)
通信作者:邵潤霞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2-266X(2015)46-0070-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