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黎 楊秀枝
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抗凝治療效果探討
劉曉黎 楊秀枝
目的分析對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行抗凝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33例肺栓塞患者, 對患者實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 觀察其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結(jié)果患者經(jīng)抗凝治療, 治療總有效率為87.88%;治療后患者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飽和度(SaO2)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結(jié)論低分子肝素抗凝是一種有效的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治療方法, 可有效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 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 建議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
急性肺栓塞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科急危重癥, 研究證實,如能在早期對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 可有效促進患者預后的改善。本次研究為探討抗凝治療在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患者中的臨床治療價值, 對本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33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xiàn)將結(jié)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33例肺栓塞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所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相關(guān)標準, 且經(jīng)由超聲心動圖和肺ECT檢查得到確診, 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男18例, 女15例,年齡21~67歲, 平均年齡(54.5±11.2)歲;14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例下肢靜脈曲張。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動脈血氣分析、心電圖、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及肝腎功能等常規(guī)檢查。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鈣抗凝治療:取低分子肝素鈣(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3909)200 IU/kg經(jīng)由腹壁實施皮下注射, 每隔12 h 1次, 持續(xù)7 d。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治療前后血氣指標(PaO2、PaCO2、SaO2)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治愈:患者呼吸困難、胸痛癥狀基本消失, 且肺動脈收縮壓及血氣分析未見異常;②顯效:患者胸痛及呼吸困難癥狀得到大幅度改善, 低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基本恢復, 肺動脈收縮壓下降幅度>20 mm Hg(1 mm Hg= 0.133 kPa);③有效:患者胸痛及呼吸困難癥狀明顯好轉(zhuǎn), 且低碳酸血癥及低氧血癥有所改善, 肺動脈收縮壓下降幅度>10 mm Hg;④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 血氣分析可見明顯低氧血癥??傆行?治愈率+顯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33例患者經(jīng)治療, 8例治愈, 21例顯效, 2例有效, 2例無效, 治療總有效率為87.88%。
2.2 血氣分析33例患者治療前PaO2為(73.1±10.5)mm Hg, PaCO2(32.1±6.2)mm Hg, SaO2(94.2±3.6)%;治療后PaO2為(105.6± 26.9)mm Hg, PaCO2為(35.3±4.6)mm Hg, SaO2為(98.4±2.6)%,治療后血氣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3 并發(fā)癥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均未見嚴重出血等不良反應(yīng)。
肺栓塞指的是栓子栓塞肺動脈及其分支, 造成肺組織供血中斷, 從而引起肺組織壞死。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是一種內(nèi)科急危重癥, 如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治療, 極易造成死亡。目前, 臨床主要采用溶栓、抗凝、一般治療等方法對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患者進行治療, 以促進肺動脈血流再通。
溶栓是一種傳統(tǒng)栓塞治療方法, 其中以尿激酶溶栓最為常見。尿激酶通過對內(nèi)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直接作用, 促進纖溶酶原向纖溶酶裂解, 從而促進纖維蛋白凝塊和凝血因子的降解, 起到溶栓作用。陳強等[1]研究指出, 溶栓可有效促進肺栓塞患者臨床癥狀的好轉(zhuǎn)。但近年來有研究指出, 在采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時, 盡管可促進纖溶酶活性的增強,但是缺乏血栓特異性, 易造成患者出血風險上升, 因此近年來在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治療方面多不推薦優(yōu)先使用溶栓治療。陳潤芝等[2]研究指出, 抗凝治療主要是通過對血液凝集趨勢進行抑制, 而溶栓治療則是在出現(xiàn)血栓后, 使用藥物溶解血栓進而發(fā)揮治療效果。同溶栓治療相比, 抗凝治療主要是從血栓形成的源頭開展治療, 即對血液凝固趨勢進行抑制。因此, 抗凝治療在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治療方面具有更加積極的臨床意義。劉瑞琪等[3]報道指出, 抗凝治療可有效促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栓塞的發(fā)生風險。在本次研究中, 33例患者均接受抗凝治療, 其治療總有效率在80%以上, 且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血氣分析相關(guān)指標同治療前相比均顯著改善(P<0.05), 同張志國等[4]研究結(jié)論相仿, 提示低分子肝素抗凝可對肺栓塞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
綜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抗凝是一種有效的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治療方法, 可有效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 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 建議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1]陳強, 李楠, 黃晨, 等.尿激酶、阿替普酶與瑞替普酶溶栓治療肺栓塞對比研究.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3, 25(22):47-87.
[2]陳潤芝, 周文華, 宋巧鳳, 等.抗凝治療急性非大面積肺栓塞療效觀察.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5(7):729-731.
[3]劉瑞琪, 徐文喜.抗凝治療對肺栓塞高危因素的AECOPD的臨床價值.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11):1983-1984.
[4]張志國, 張大鈞.纖溶酶、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治療次大面積肺血栓栓塞癥療效觀察.吉林醫(yī)學, 2013, 34(29):6035-60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127
2016-05-18]
475000 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