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李泓
評價蛇毒血凝酶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王淑芳 李泓
目的評價蛇毒血凝酶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方法24例肺結核大咯血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12例。對照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垂體后葉素進行止血治療,研究組患者使用蛇毒凝血酶肌內注射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平均起效時間為(5±1)min, 咯血平均消失時間為(2.0±1.2)h, 平均咯血量為(310±203)ml, 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14±9)min、(28±15)h、(582±174)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不良反應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蛇毒血凝酶對肺結核大咯血患者進行治療, 具有止血速度快、操作簡單以及不良反應低的優(yōu)點, 是治療肺結核大咯血的理想止血劑, 但使用需要一定的預見性。
蛇毒血凝酶;肺結核;大咯血;止血效果;安全性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在肺結核疾病中大咯血是最為嚴重的并發(fā)癥,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 可能引發(fā)休克、感染、窒息及死亡等嚴重后果。蛇毒凝血酶是一種從毒蛇毒液中提出的凝血酶, 具有安全、長效、速效、高效以及不受血漿血酶抑制影響的優(yōu)點[1], 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出血性疾病的防治中, 本院使用蛇毒血凝酶對肺結核大咯血患者進行治療, 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現將詳細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診治的肺結核大咯血患者24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女7例, 男17例, 平均年齡(38.4±2.7)歲, 平均病程(5.7±2.4)年。其中5例患者有大咯血病史;復診16例, 初診8例;18例患者為空洞型, 6例患者為浸潤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結核大咯血的診斷標準, 并無合并其他嚴重系統性疾病以及器質性疾病,依從性較好。使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囑咐患者絕對臥床休息, 飲食溫良為宜, 同時積極對患者采取抗結核與抗炎治療, 常規(guī)使用腎上腺色腙片、氨甲苯酸等藥物。對照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3 mg+垂體后葉素24 U進行治療, 其中垂體后葉素0.1 U/min進行靜脈滴注,如果患者咯血情況停止, 可適當減少垂體后葉素劑量, 如患者仍然存在咯血現象, 應繼續(xù)進行用藥, 咯血停止方可停止用藥。研究組患者使用蛇毒血凝酶1000 U進行治療, 使用方式為肌內注射。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用藥3 d后記錄起效時間、咯血消失時間, 以及停藥后住院期間咯血的復發(fā)率、咯血評估量、不良反應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起效時間、咯血消失時間、咯血量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平均起效時間為(14±9)min, 咯血平均消失時間為(28±15)h, 平均咯血量為(582±174)ml。研究組患者的平均起效時間為(5±1)min, 咯血平均消失時間為(2.0±1.2)h, 平均咯血量為(310±203)ml。研究組患者的起效時間、咯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咯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復發(fā)率、并發(fā)癥以及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有5例(41.67%)患者復發(fā);2例(16.67%)患者出現休克情況, 1例(8.33%)患者發(fā)生感染;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0%;有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率為50.00%。研究組患者在住院期間沒有出現復發(fā)患者;僅有1例患者發(fā)生感染;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3%;在治療期間沒有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率為0。研究組患者的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不良反應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疾病大咯血發(fā)病機制是支氣管動脈血管、小血管瘤或者肺動脈血管破裂, 目前主要采取藥物保守治療以及支氣管動脈栓塞術進行治療, 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 但是技術要求高, 且需要具備一定的適應性與禁忌證, 而保守治療的效果較差、病死率較高。
蛇毒血凝酶是現階段治療肺結核大咯血主要藥物, 給藥途徑包含靜脈滴注、肌內注射、霧化吸入以及內鏡灌注等[2]。其中內鏡灌注的效果最好, 且有利于及時終端手術,但是適應證較窄, 并且對醫(yī)院技術條件要求較高, 另外霧化吸入的方式由于會受到患者氣道條件的影響, 使用范圍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本次研究對患者使用肌內注射的方式,起效快, 且藥物的有效成分能夠快速匯入患者大靜脈, 進入肺循環(huán), 達到止血的效果。
本次研究篩選得到患者的肺結核大咯血癥狀較輕, 首選進行保守藥物治療。12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 12例患者給予蛇毒血凝酶進行治療, 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死亡病例, 治療成功, 其中研究組患者使用蛇毒血凝酶進行治療的起效時間、咯血消失時間以及咯血量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并且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率以及不良反應都得到顯著改善,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在肺結核大咯血中應用蛇毒血凝酶具有治療效果好, 安全性能高的特性, 應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1]粟仲銳, 沈志芳, 褚宏勛, 等.白眉蛇毒血凝酶聯用酚妥拉明治療肺結核咯血40例臨床分析.海南醫(yī)學, 2012, 23(21):49-51.
[2]張利霞.奧曲肽聯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療老年肺結核大咯血25例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26):143.
[3]徐小芹, 金偉民.注射用蛇毒血凝酶霧化吸入治療肺結核咯血的護理.上海預防醫(yī)學, 2009, 21(5):247-2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21
2015-10-08]
113123 遼寧省撫順市第四醫(yī)院(王淑芳);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yī)院(李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