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國
選拔任用干部,任在一時,選在平時。平時功夫不到,選任質量難保。當前,在干部選任中,存在“重一時,輕平時”的問題,影響了選任質量,制約了選人用人公信度,應引起重視。
“重一時,輕平時”的主要表現:一是工作重心偏移。主要是在選任過程中,把工作重心置于從選任程序啟動到正式任職這一區(qū)間,可稱之為“選任窗口期”,而窗口期之前大量基礎性工作不扎實、不細致,致使選任全程工作格局及力量投放呈現出“小頭細身粗尾巴”的狀態(tài)。二是忽視目標取向。選任的根本標準是將合適人選安排到需要的崗位上,即人崗相適原則。在實際選任中,往往更多地把精力用在走程序、摳細節(jié)上,對選任的目的性把握不到位,存在程序與目的脫節(jié)的問題。三是基礎工作不實。選任干部必須保持工作連續(xù)性,這體現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流程上,體現在前后工作的銜接上,體現在上下職能的協(xié)同上。實際工作中,對干部的教育、培養(yǎng)、考察、監(jiān)督等不夠深入,特別是常態(tài)地接觸干部、了解干部不足,對干部自然狀態(tài)、本原面貌把握得不全、不深、不透,還存在人頭不熟、情況不清的問題。
存在“重一時,輕平時”問題的原因,首先是選任思維存在片面性。主要是對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干部認識不到位,簡單地將選任工作理解為選任程序啟動后“選任窗口期”的工作,而對選任程序啟動前的大量基礎性工作有所忽視。同時,將干部選任簡單地理解為上級組織人事部門負全責,而與下級黨組織關系不大。這種片面性認識與鉆研選任方針政策不到位有關,也與不良的工作習慣有關,客觀上造成了前后、上下銜接不緊甚至脫節(jié)。其次是選任導向有偏差。新條例出臺后,對一些關鍵環(huán)節(jié)作了修改,增加了一些規(guī)定動作,加之全面從嚴選任的大背景,導致一些組織部門把注意力集中到對具體操作流程和環(huán)節(jié)的精雕細刻上,使選任工作陷入了細枝末節(jié)的泥沼中,忽略了手段與目標、過程與結果的統(tǒng)一。再有就是選任工作力量不足。由于規(guī)定動作的增加,選任工作量大幅提高,使本已緊張的工作力量更加捉襟見肘。很多地區(qū)的組工干部常常加班加點地忙碌在選任流程中,難以抽出更多時間、拿出更多精力深入基層和群眾了解干部、考察干部。
解決“重一時,輕平時”的問題,須實現工作習慣和工作模式的轉型,既要轉變思想觀念,也要改革選任模式,還要合理分解選任權力。第一,要轉變選任觀念。樹立“大選任”的思維,延長選任鏈條,完善“備—選—任”緊密銜接的工作序列,破除在“選任期”打轉轉的困局。要構建聯(lián)動機制,堅持以上帶下、以下承上、上下銜接,合理分布力量投放,發(fā)揮好上下雙方的積極性。第二,要簡化選任程序。按照“簡便易行、有效管用”的原則,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選任流程,精簡環(huán)節(jié)和動作,創(chuàng)新高效管用的替代方法,從細枝末節(jié)中抽出身來,把前期工作做實,把平時功夫做足,把關鍵問題解決好。要通過這種方式,把“選任窗口期”內的相關事項前移到常規(guī)工作范疇之中,改變選任窗口期前后工作量比例失調的狀況,變選任“流星錘”為“三節(jié)棍”。第三,要下放選任權力。干部選任要遵循干部管理權限,但不能因此將上下級的界限絕對化,忽視選任交集和工作互動。對于選任干部的一些基礎性、日常性的工作,要適當下放給下一級黨委(黨組)。比如,日??己?、年度考核、綜合考核可以適當授權,上級組織部門加強指導監(jiān)督,增加“平時成績”的權重,避免選任考核從頭再來,因時間緊而考不全、考不準、考不實的問題。同時,要按照有權必有責、權責必對等的原則,強化選人用人責任制的落實,通過“工作紀實、責任倒查、終身負責”等方式,督促下級黨委(黨組)及“一把手”履行好相關選任職責。再如,可加大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抽查核實比例,對進入后備隊伍的進行重點抽查,保持抽查核實常態(tài)化;紀檢機關可以常態(tài)性地向組織部門通報領導干部黨風廉政表現情況,從而減少選任窗口期的工作量,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平時做好選任真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