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專家導讀】
昔:以前。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師:求學。
項橐:魯國神童。
趙中令:北宋大臣趙普,中令是官名。
魯論:書名。后代通行的《論語》版本是根據(jù)《魯論》編訂的。
仕:做官。
【解文】
古時候的孔子,曾拜七歲神童項橐為師。古代圣賢尚且如此勤奮求學,何況我們這些平常人?宋朝的中書令趙普,喜歡讀《論語》。他已經(jīng)做了大官,學習還是那么勤奮。
【三字經(jīng)小故事】
孔子師項橐
一天,項橐和小朋友們在路上筑土城,孔子和他的學生正好坐著馬車經(jīng)過。小朋友一看馬車來都避開了,只有項橐安坐在土城中不動。孔子下車來問:“你為什么不避開車子?”項橐說:“我只聽說過馬車避開城而走,從未聽說過為了車子而拆掉城的。”孔子覺得他說的有理,就對項橐說:“雖然你年紀小,但懂的不少?!表楅艺f:“小魚生下來三天就能在江海里面游,兔子生下三天就能跳很遠,我七歲了,當然懂得很多。”孔子笑了:“既然你懂很多,那么什么山?jīng)]有石頭?什么樹沒有葉子?什么火沒有煙?什么牛不生小牛?什么馬不生小馬?”項橐輕松地回答說:“土山?jīng)]有石頭,枯樹沒有葉子,螢火沒有煙,泥牛不生小牛,木馬不生小馬?!笨鬃勇犃耍Q贊他聰明。
項橐反問孔子:“您知道鴨子為什么能浮游在水面?松柏為什么會常青?”孔子回答說:“因為鴨子腳大有蹼,松柏樹心很結(jié)實?!表楅曳瘩g道:“烏龜有蹼腳卻不大,照樣能游在水面;而竹子常青,但竹心是空的?!笨鬃右粫r也答不出來,對自己的學生說:“這個孩子真不簡單,我還得向他學習才對!”
選自《國學啟蒙經(jīng)典誦讀叢書·三字經(jīng)》,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