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世界歡迎的“中國風(fēng)”
英國人約翰·貝羅1804年出版了著作《中國游記》,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于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普契尼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講訴一位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diào)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經(jīng)典歌劇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本世紀(jì)初,張藝謀在申奧、申博宣傳片中用《茉莉花》作背景音樂。奧運會徽在北京天壇公園揭曉時,當(dāng)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和著名影星成龍扶著會徽緩緩走上祈年殿時,管弦樂又響起了《茉莉花》的旋律。似乎向世人訴說:《茉莉花》的故鄉(xiāng)——古老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
作為中國國粹的京劇,在外國人心里一直是很美很神秘的藝術(shù)。當(dāng)英國人格法1993年第一次在英國觀看京劇時,便迷上了京劇。他說:“我想知道這里面美麗的道理在哪里,就跟著來了。京劇里面包含了中國詩歌、文學(xué)、歷史,幾千年歷史都在其中。學(xué)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還要學(xué)。”格法不但能用英語唱京劇,還成立了自己的美猴王劇團。英文版京劇《大鬧天宮》被格法帶到美國、馬來西亞、伊朗、英國、意大利等國,獲得了國際京劇票友大賽最高獎“金龍獎”。
《臥虎藏龍》不僅吸引了整個華人世界的眼球,而且在世界影壇上再次掀起了一陣中國古典武俠風(fēng)。
導(dǎo)演李安從一個更為現(xiàn)代的全新的角度,將中國古典美學(xué)傳統(tǒng)和情感理念詮釋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電影語言的角度來看,攝影、舞美、動作設(shè)計、音樂等所有的視聽元素,都充分體現(xiàn)了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贊譽及熱愛。本片擁有多項獲獎記錄,西方媒體評價《臥虎藏龍》為世界電影史上的杰作,是實驗電影、理想電影和藝術(shù)電影的完美結(jié)合,是中國俠義精神、陰陽太極文化的極致所在。
在2001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章子怡穿的珠片旗袍,使“中國風(fēng)”服飾成了女星出席國際盛會的必選。2004年,鞏俐身穿中國元素長裙亮相戛納,身為國際影后的她通過中國龍、深V和收腰設(shè)計,把東方女性的溫婉和典雅都展現(xiàn)了出來。
2013年3月20日,彭麗媛第一次作為“第一夫人”公開亮相后,中國“第一夫人”熱浪就席卷全球。
公眾贊美彭麗媛熱情直爽,質(zhì)樸友善,其軍人的背景更增添了一份堅毅和真誠。彭麗媛?lián)碛凶约旱氖聵I(yè),并在其專業(yè)領(lǐng)域獲得了杰出成就,她也熱心投身于慈善事業(yè)。彭麗媛的個人形象與習(xí)近平領(lǐng)導(dǎo)下的新一屆政府的風(fēng)格相符合,為中國開明、開放的新形象加分不少。
自1999年以來,國務(wù)院新聞辦先后在世界各國舉辦以“感知中國”為主題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將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shù)介紹到世界各地。“感知中國”這扇“文化之窗”,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之一。
2015年的德國“感知中國”活動在柏林亞太周期間舉行。開幕式現(xiàn)場,背景是多面紅色屏風(fēng)組合起來的圖片墻,展示了南絲綢之路上起點城市成都的經(jīng)濟文化面貌。開幕式上還表演了舞蹈《俏花旦》和川劇變臉。德國觀眾維爾納·屈恩和他的夫人觀看表演后連連稱贊“不可思議”。“感知中國”活動所到之國,無不和德國一樣,掀起追隨中國文化的熱潮。
中國國家主席習(xí)近平對坦桑尼亞進行國事訪問時,在演講中談到了正在坦桑尼亞熱播的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會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在播出的視頻中,一段斯瓦希里語(坦桑尼亞唯一官方語言)配音版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海清扮演的女主角毛豆豆連珠炮般開腔,生活味十足。
女主角扮演者海清說:“這部戲讓坦桑尼亞的觀眾了解到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產(chǎn)生了共鳴。希望更多的中國電視劇,以及各種文化藝術(shù)交流到世界各地。”
(文/胡世民據(jù)《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