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36-01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趴在收音機前聽評書。無論是聽《岳飛傳》、《楊家將》,還是《三俠五義》、《薛剛反唐》,我都十分入迷,以至于剛聽十幾回便迫不及待地找來原著一睹為快。漸漸地,讀書,成了我的一個嗜好——直到現(xiàn)在。
在兒子小的時候,為了照顧兒子和讀書兩不誤,我時常是一邊看書,一邊照看孩子。為了不讓孩子搶我手中的書,我便時常讀書給孩子聽。沒想到孩子聽得津津有味。漸漸地,兒子長大一點,識字多了以后,書桌前,常常是我們一家三口一同讀書……
由此,我忽然想到,我為什么不可以嘗試著讀書給學生聽呢?
讀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身為老師的我們都清楚,一個孩子走進學校,只有當他面對一本書沉醉不已的時候,教育才剛剛開始。而《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量也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庇纱丝磥恚翢o疑問,學生一學期下來,只讀教材上十幾篇課文,閱讀量是微乎其微的。而為了擴大閱讀面,我們廣大教師也曾向學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羅列了具體的書目,并不斷強調如何如何讀,讀書的好處有哪些。但最終學生讀了多少未可知,而是否有效則更未可知。究其原因,是教師僅僅把讀書當作任務下達給學生,而沒有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上下功夫。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提及讀書,學生多半是老師“讓我讀”,而不是自己“我要讀”。記得美國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有感觸地說過:“我們過去重視孩子如何如何閱讀,而忘了教他們如何自覺自愿地想去閱讀”。為了使孩子們“自覺自愿地想去閱讀”,他便曾經提出了一個十分高明的辦法——“給孩子讀書聽”。他認為這樣做不僅可以延長他們注意持續(xù)的時間,擴大他們的詞匯量,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情感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自覺自愿地想去讀書”。
如此看來,“讀書給學生聽”的辦法是可行的?有了名家的先例做榜樣,我便有了底氣。于是我便在班級里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所從教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每天有早晚自習,而如何能更有效地利用這些充裕的時間,一直著困擾我們每個班主任。于是我利用早晚自習的時間,把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聲情并茂地讀書給學生聽。剛開始,我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短小的文章,聲情并茂一口氣讀完;而經典名著我選讀精彩片段,讀到關鍵地方,像講評書那樣讓學生期待下回分解。有些心急的學生像我當年一樣也迫不及待的找來原著一睹為快。給他們讀書聽的時候,他們聽得津津有味,顯得興趣盎然充滿期待。每一次輪到我上早晚自習的時候,鈴聲尚未敲響,學生們一個個已正襟危坐,用渴求的目光期待我的到來。而學生的這份期待,給了我堅持“讀”下去的信心。
有一次,我讀朱自清的《匆匆》,課后,竟然有學生到辦公室向我借閱,還有學生用零花錢買來朱自清的散文讀。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我班同學讀書看報的越來越多。于是我靈機一動,何不變換個方式讓學生來讀呢?于是,我在班級開設了“今天我來讀”的讀書匯報活動,并引進競爭機制,使學生在讀書會上競相把自己讀的好書推薦給大家。每周我們都要評出一名“最佳讀書人”。這樣由原來單一的老師讀,變成了大家爭著讀讀。為了能更好地在讀書會上展示自己,同學們紛紛買書,讀書。如此一來,讀書,便由教師“讓我讀”的外驅力,變成了學生“我要讀”的內驅力?!白x書給學生聽”的做法已略見成效。
于是,我打消了當初的重重顧慮(當初曾擔心,把大量做題紙習冊的時間用來讀書會不會影響成績?)每天只要我有晚自習,我都安排一節(jié)讀書課。在我的讀書課上,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同學們時而凝眉淺思,靜靜讀書;時而奮筆疾書,書寫讀書心得。讀書匯報時,在我的適時引導下,有時,會圍繞某個人物,某個觀點,某個情節(jié)爭論得面紅耳赤。我終于見到成效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后,我在學生中搞了一次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普遍對給他們讀書聽的做法很感興趣,而且也承認,這種興趣使他們產生了“自覺自愿地想去閱讀”的強烈沖動。多年來,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讀書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很多老師,如今,我終于走出了這一困惑。我的學生終于對讀書產生了興趣,我心中不由暗暗竊喜。那時,讀書成了我們班的時尚,不少學生看上去頗有書生氣呢!我們班的讀書角,學生推薦的書籍越來越多,課余時間,讀書角下讀書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給學生讀書聽,奇文共欣賞,這在學生身上收到的效果是顯著的。我讀畢淑敏,同學們知道了“我很重要”、“孝心無價”;我讀林清玄,同學們欣賞到了“思想的天鵝”、“感性的蝴蝶”;我讀戴望舒,他們和我一起徘徊在悠長的“雨巷”;我讀徐志摩,他們和我一起“再別康橋”……我?guī)е麄冊谖膶W的莽莽叢林中穿行。一本本讀書筆記,記錄著他們穿行的足跡。我們領略著沈從文筆下的人性美,我們欣賞著闖蕩沙漠的三毛的真善美,神奇的“海底兩萬里”讓我們心馳神往,富可敵國的“基督山伯爵”的離奇遭遇更讓我們唏噓不已……一個又一個響亮的名字走進了我們的教室,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我們師生一起讀經典,誦詩詞,講故事。一年下來,不僅學生的文學視野擴展了,閱讀欣賞能力增強了,文學積累豐富了,寫作水平也相應的提高了。而且我還有了意外的收獲——學生的朗讀水平也相應的提高了,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了。記得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讓孩子愛上閱讀?!比缃?,我真切地感受到這句話的正確。
“讀書給學生聽”的做法,經過我一年的大膽嘗試,我們師生沉迷其中,都感到其樂無窮。于是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堅持這樣走,并把這一做法在全校推廣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吉姆.特里利斯所說的:“如果你能引導孩子迷上讀書,那么你所影響的不僅是自己孩子的未來,而且直接影響著整個下一代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