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琴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優(yōu)美散文,也是一曲凝聚真善美的頌歌。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品味這篇文章的美?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著手。
一、讀課文,品味文章的人性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事先根據(jù)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設計好一些小問題,如:散步的時間是什么時候?散步的地點在哪里?散步的人物有哪些?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誰來解決分歧?為什么“我”來解決?“我”要如何解決?為什么選擇了小路?最后是如何選擇
的?……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后進行快速搶答,目的在于,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紹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要求學生語言要盡量簡潔一點。
再引導學生分析文中每個人物角色,感知每個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如,文中的“我”:孝順、體貼、溫和、穩(wěn)重;母親:溫和慈愛;兒子:聰明伶俐、善于觀察;妻子:溫柔賢惠等。從而體會到這個幸福的家庭,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無論寫誰,字里行間表達的都是真摯的情感。再水到渠成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引導學生感知和體會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二、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詩意美
本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卻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先聽課文的配樂朗誦后再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寫景的語句并賞析。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新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贊。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則顯示了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召喚。這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對生活得酷愛,對生命的珍愛。這兩處景物描寫,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因此,應引導學生好好品味。
三、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yǎng)學生一種閱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1.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對稱的句式,如:“有的濃,有的淡。”“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薄澳赣H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薄拔业哪赣H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钡?,并讓學生以不同形式(男女生分開讀,老師與學生分開讀等)朗讀,體會這兩兩對稱、互相映襯、富有情趣的美。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傳情的句子,如:“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本?shù)挠迷~,如“熬”“鋪”“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等以及含義深刻的語句:“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薄昂孟裎冶成系暮退成系募悠饋?,就是整個世界。”對這些句子進行品味,讓學生討論、交流、明白本文語言平易樸實,然而內(nèi)涵豐富,耐人尋味,如同橄欖一般,越嚼越有滋味。啟發(fā)學生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也可以學習這樣的語言,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要的只是一份樸實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悟課文,詮釋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談談讀完本文后在情感方面的感受,并談談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應如何做到尊老愛幼等,可借此機會讓學生打電話慰問父母或其他親人,或讓學生回家后用實際行動回報親人,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不能只說空話,只講不做,應學以致用,當場體現(xiàn),落實在實際行動上。
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引導方法,讓學生快樂學習。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