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峰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安遠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733203)
牛瘤胃積食診治病例
何金峰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安遠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733203)
2016年4月13日,我鎮(zhèn)柳樹溝村宋某前來我站求醫(yī),采用常規(guī)療法后痊愈。
臨癥檢查:患牛反芻停止,食欲廢絕,僅有少量飲水,鼻鏡干燥,結(jié)膜發(fā)紺,口腔黏膜,有臭味。喜站立,不愿走動,頻繁努責,有少量稀便排出。觸診瘤胃堅實,聽診瘤胃蠕動消失。
治療:清腸消導,硫酸鎂300~500g,液體石蠟油 500~1000ml, 魚石脂 15~20g,75%酒精50~100ml,常水 6~10kg,一次內(nèi)服。 補充體液,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靜脈滴注5%葡萄糖2000ml,生理鹽水1000ml,5%小蘇打300ml,緩慢滴注葡萄糖酸鈣300ml。經(jīng)兩次用藥后效果明顯,三天后病牛痊愈。另外也可用“加味大承氣湯”,其配方如下:大黃 80g,(另包),芒硝 160 g(另包),厚樸 20g,枳實 40g,青皮 80g,麥芽 100g,山楂 60g,檳榔 40g,木香20g,香附20g,甘草 10g,水煎;大黃和芒硝后下,短煎,煎好候溫灌服,此量為中等大小牛用量,臨床應(yīng)根據(jù)牛體重酌情加減藥量。
2016年5月5日,南泥灣村巴某家1頭西門塔牛因過量投喂玉米芯,第二天開始不吃不反芻。經(jīng)檢查:體溫40℃心跳82次/分鐘,脈搏沉而有力,呼吸音粗歷,精神萎靡,腹疼。聽診瘤胃音減弱,瘤胃堅實。
該病在中醫(yī)上稱為宿草不轉(zhuǎn),診斷本病較為容易,結(jié)合問診及臨床癥狀即可診斷,發(fā)病初期癥狀輕微。病牛全生狀況較好,脈搏變化不大,只是神情異常,腹疼,隨病情加劇,不敢下臥,左前部脹滿,口腔色紅,心率加快,若流延則更容易確診。
治療:癥狀輕微者以中藥為主,用健胃消積散標本兼治,加水兼服。癥狀較重著采用中西結(jié)合方法,首先停飼,按摩瘤胃,促進其蠕動,為了盡快排出瘤胃內(nèi)的積食,可用硫酸鎂或硫酸鈉400—500g,魚石脂20-30g,適量加水,一次內(nèi)服,一次不能達到治療目的可重復兩次,但劑量適當減少或改用油類瀉劑,在治療因過量食用膨脹飼料,而導致瘤胃積食的,可靜脈注射高滲氯化鈉,不僅能增強血液堿儲量,促進血液的酸堿平衡,消除新陳代謝的有毒產(chǎn)物,以防自體中毒,而且可以興奮迷走神經(jīng),增強前胃及胃腸的蠕動,增強胃的分泌功能,促進心臟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進而提高機體各個器官的機能,如同時混合安鈉咖2-3ml,效果更好。
中藥處方:大黃 300g、枳實 200g、厚補 20g、木香100g、山楂60g、檳榔30g,共煎取汁,沖芒硝300g,一次灌服。在投藥前3~4小時灌服液體石蠟油或植物油1kg,服藥后隨時灌水5~10kg。
S858.23
B
1003-8655(2016)05-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