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漢杰(甘肅省武山縣龍臺鄉(xiāng)動物疫病防控與畜牧技術服務中心,7413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家畜咽喉炎
丁漢杰
(甘肅省武山縣龍臺鄉(xiāng)動物疫病防控與畜牧技術服務中心,741300)
家畜咽喉炎獸醫(yī)臨床較為常見,尤其是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更多。由于咽與喉部相連鄰,兩者多同時發(fā)病,故臨床通稱咽喉炎。以咽喉部發(fā)癢、咳嗽為主要特征,屬中獸醫(yī)啌咳癥范疇。近年來,筆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法,屢治屢驗?,F(xiàn)將有關治療情況總結如下,敬請同行賜教。
原發(fā)性多因口服腐蝕性藥物,吸入刺激性氣體,機械性創(chuàng)傷或感受寒冷性刺激,導致咽喉粘膜發(fā)炎。
亦可繼發(fā)于口膜炎、食道炎、氣管炎、支氣管炎、馬腺疫、馬流感等病。
患畜頭頸直伸,轉頭不靈活,流漿性或粘性鼻液,咳嗽頻繁,口干舌燥,咽粘膜潮紅,喉部腫脹,皮溫燙熱,觸摸抗拒不安,呼吸喘粗,心跳急速,體溫偏高,脈象洪數(shù),小便赤少,大便干燥。
3.1西藥以消炎鎮(zhèn)咳、清咽利喉為治則。
3.1.1喉部冷敷,以減少炎性滲出,防止炎癥擴大。如腫脹硬固,亦可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1.2用10%樟腦酒精液或5%魚石脂軟膏涂擦喉部。3.1.3用10%磺胺噻唑鈉100ml,靜脈注射。
3.1.4用0.5%普魯卡因50ml,青霉素100萬單位,混合喉頭周圍皮下分點注射。
3.2中藥以消黃散癰、祛痰止咳為治則。方用自擬消黃止咳散。
處方:黃連30g、黃芩30g、黃柏30g、大黃30g、馬勃25g、板藍根25g、山豆根25g、桔梗25g、元參25g、蘇子25g、麥冬25g、薄荷25g、川貝母25g、甘草12g,以上中藥共為細末,開水調為糊狀,候溫加雞蛋清5枚灌服,每日一劑。
注:以上中西藥為治療成年大家畜量,幼畜及豬羊灌服該藥物的1/3即可。
2015年6月16日,龍臺鄉(xiāng)王山村王三成家飼養(yǎng)的一匹18歲黑色騸騾久咳不止求診。該騾被毛粗亂,頭頸強直,活動靈活,前蹄刨地,啌咳不安,拒摸喉部,喉部皮溫燙熱,口腔干燥無津,唇赤舌紅,咽部粘膜充血,帶有米粒大的皰疹,空口咀嚼,吞咽困難,飲水及草末從鼻孔逆出,呼吸30次/分鐘,脈搏75次/分鐘,體溫40.5℃,診斷為咽喉炎。
治療:(1)用熱毛巾在喉部熱敷0.5小時,然后涂以樟腦酒精液,上下午各敷擦一次。(2)用0.25%普魯卡因注射液40ml,青霉素100萬單位,混合喉頭周圍封閉注射。次日二診,該畜頭頸能自由轉動,咳嗽癥狀緩解,采食飲水基本正常,遂轉入中藥治療。處方:黃連30g、黃芩30g、黃柏30g、大黃25g、蒲公英25g、馬勃25g、板藍根25g、山豆根25g、桔梗25g、元參25g、麥冬25g、川貝25g、蘇子20g、薄荷20g,以上中藥共為細末,開水調為糊狀,候溫加雞蛋清
5枚灌服,每日灌服一劑,連服二劑。喉頭腫脹消散,口腔紅潤,咳嗽終止,吞咽正常,病愈如初。
5.1咽炎與喉炎,臨床癥狀有明顯的區(qū)別,咽炎以吞咽障礙為特征,咽下食物及飲水從鼻孔逆流而出,而喉炎則以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為主證。
5.2治療時首用西藥消炎鎮(zhèn)痛,待吞咽正常后灌服中藥化痰止咳。消癰散腫,即收良效。嚴禁在吞咽障礙時強行灌藥,以避免異物性肺炎的發(fā)生。
5.3在治療期間,保持圈舍清潔衛(wèi)生,干燥溫暖,通風良好,避免吸入刺激性氣體,給予柔軟而易消化的飼料及清潔飲水,促進患畜早日康復。
S853.33文獻標識碼:B
1003-8655(2016)01-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