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憲
放眼全球,2016年在不少國家和地區(qū)都是“大選年”。大選意味著政治上的洗牌,洗牌意味著變化,但變中又有不變。變與不變間的諸多懸念和微妙周旋會形成一圈圈大小不一的漣漪,攪動出起伏各異的波瀾,進而匯聚成2016年推動世界向前運動或向后翻卷的潮流。
在非洲烏干達,掌權30余年的穆塞韋尼還想蟬聯(lián)總統(tǒng),雖有望心想事成,卻也面臨著民眾政治熱情陷入疲態(tài)和民生難有根本改善的隱憂挑戰(zhàn)。在南美秘魯,前總統(tǒng)藤森的女兒藤森慶子參加總統(tǒng)大選,為該國政局走向帶來很大懸念。2009年,有日裔背景的藤森因侵犯人權被判處25年徒刑。藤森慶子這一搏既關乎藤森家族能否東山再起,也為南美大陸是否會再添一位女性總統(tǒng)埋下伏筆。
春季舉行的奧地利總統(tǒng)選舉具有從一滴水見太陽的特質。與鄰國德國類似,總統(tǒng)在奧地利是不掌實權的國家元首,但其選舉結果卻有潛在的“蝴蝶效應”。與多個歐洲國家一樣,奧地利也于2015年出現(xiàn)了難民潮的難題。是更多地秉持“人權”理念而寬容潮水般涌入的難民,還是從“國家利益”出發(fā)維護民族性的純潔,這既是撕裂奧地利的兩難選擇,也是整個歐洲面臨的難題。奧地利社會民主黨支持的候選人與右翼奧地利自由黨候選人之間的博弈結果,牽動著整個歐洲大陸的神經。
有一個國家對2月26日舉行的伊朗議會選舉格外關注,那就是美國,因其結果關乎著伊朗核協(xié)議的命運。伊核協(xié)議被奧巴馬視為重要外交遺產,卻因伊朗國內所謂溫和派與保守派之爭而顯得相當脆弱。伊朗議會選舉便是對這一協(xié)議能否得到背書的嚴峻檢驗。美國無疑更愿意與被視為溫和派的伊朗現(xiàn)任總統(tǒng)魯哈尼打交道,并采取措施“策應”魯哈尼施政地位的加強。1月13日,伊朗將扣留一天的10名美國海軍士兵釋放,沒讓事件成為美伊關系新爆點。同日,美國國務卿克里稱,由于伊朗正在履行伊核協(xié)議,美國有望于近期開始履行包括取消經濟制裁在內的相關協(xié)議內容。可以預料,奧巴馬在最后一年執(zhí)政期內,仍將在美伊關系上穩(wěn)健推動、謹防翻車,不愿看到伊朗議會選舉后“城頭變換大王旗”。
中國周邊一些鄰國也將在2016年經歷政治洗牌,勢將對其國內政治及其對華關系產生微妙影響。隨著5月9日舉行的菲律賓總統(tǒng)和議會選舉,阿基諾三世繼任者的對華政策,特別是在南海問題上的言行值得密切關注。日本于7月中旬舉行的參議院選舉被安倍政府視為繼續(xù)其完成修憲等執(zhí)政理念的新起點。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將于今年9月舉行。普京所領導的統(tǒng)一俄羅斯黨獲勝應無懸念,但其在內政外交中一系列隱憂卻不容忽視,其中以國內經濟問題最為嚴峻。國際油價的持續(xù)下跌已使俄羅斯傷到筋骨,而改變經濟結構的諾言豈能一蹴而就?!內里漸漸空虛,“強人”普京便很難屢秀肌肉。
2016年國際舞臺上最大的懸念當屬誰能入主美國白宮,懸念中的懸念便是那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共和黨總統(tǒng)參選人特朗普究竟能走多遠。不少人認為,當美國選民真的認真起來的時候,他們不會將選票投給看起來那么“不靠譜”的特朗普。但也不要忘記,當年70多歲的演員里根和40多歲的黑人奧巴馬競選時,也曾被許多人視為“不靠譜”。美國大選的有趣之處便在于其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高度不確定性。除特朗普外,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和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的走勢格外值得關注。身為古巴裔的魯比奧的身世、資歷與8年前的奧巴馬驚人相似,且因自詡“年輕一代”而對希拉里構成極大威脅。無論何人最終勝出,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對華關系上一定要先擺出強硬姿態(tài),隨后滑入實用主義的慣性。中美關系的博弈,起決定作用的杠桿在中國手中,那就是中國一心一意排除各種干擾后的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