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解析戰(zhàn)后日本軍國主義存在的原因

      2016-02-02 14:08:48呂滿文
      殷都學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軍國主義天皇日本

      呂滿文

      (河南大學《史學月刊》編輯部,河南 開封 475001)

      解析戰(zhàn)后日本軍國主義存在的原因

      呂滿文

      (河南大學《史學月刊》編輯部,河南 開封 475001)

      戰(zhàn)后70年來,日本始終不能真正徹底地反省歷史,正確認識侵略戰(zhàn)爭的罪行,這與天皇制的存在有著密切的關系。日本天皇制的存在,是其軍國主義存在的主因,也是日本國內右翼勢力不斷囂張的根源之一。美國出于自己的戰(zhàn)略利益考慮,置國際法于不顧,故意縱容日本,為其軍國主義的復活留下了隱患,國際社會要密切關注日本的動向,用行動來捍衛(wèi)世界和平。

      戰(zhàn)后;日本軍國主義;天皇;美國

      近幾年,日本政府的“動作”不斷,諸如:右翼勢力與日本政府共同導演“購買釣魚島”、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則、對現行憲法提出修改草案、通過新的安保法,等等。這一項項“大動作”不僅遭到了日本愛好和平國民的強烈反對,也引起了世界一些國家的關注甚至指責。人們不僅要問:日本頻頻地搞這些“動作”要干嗎?

      要復活軍國主義。

      軍國主義曾經給日本帶來了得意的輝煌,更給日本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輝煌雖說是暫時的,但給軍國主義分子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他們留戀“輝煌”,夢想“輝煌”,當右翼色彩濃厚的安倍晉三上臺后,軍國主義者似乎看到了再現“輝煌”的時機,于是,一連串的“動作”明目張膽地就拋出來了,妄想實現其“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

      夢想軍國主義,一直是頑固的軍國主義遺留分子(也包括一些右翼分子)的追求。曾幾何時,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極力否認向亞洲國家發(fā)動的侵略罪行,否定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制定的國際政治秩序,公開推翻二戰(zhàn)結束時期國際社會對日本法西斯罪行的定論;極力為日本帝國主義法西斯罪惡行徑張目,挑戰(zhàn)二次大戰(zhàn)中的同盟國,挑戰(zhàn)國際法公理,挑戰(zhàn)被侵略的亞洲國家人民的社會良知;故意祭奠犯下累累罪惡的戰(zhàn)爭罪犯;甚至還有一種聲音,欲恢復和使用二戰(zhàn)時曾經使用的日本“皇軍”的軍隊編制、軍銜制和“皇軍”用語,想把“皇軍文化”軍隊化。軍國主義分子如此露骨地逆歷史而動,意欲何為?就是為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制造理論根據,和營造必要的國內外社會環(huán)境。其實,日本的軍國主義一直就沒有被消滅,只是懾于當時國際和國內的氣候,沒有公開地表現罷了?,F在安倍上臺了,美國為了實施其“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對他們的要求也松了,甚至還需要日本“幫忙”,于是,他們認為表現的機會到了。因此,他們公開喊出“復興日本”的口號,這個“復興”就是要回到日本軍國主義最活躍的時期。實乃“亡我之心不死”。

      二戰(zhàn)已經結束了70年,70年來研究那場戰(zhàn)爭的起因、雙方較量及那場戰(zhàn)爭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危害的文章非常之多,即使分析日本軍國主義在戰(zhàn)爭中如何猖狂的文章也為數不少,但論析戰(zhàn)后日本軍國主義為何未被消滅而長期存在的文章,相對來說稍顯少了點,就是在已見諸報刊的文章中,分析的側重點也竟限于一二。為了剖析日本軍國主義戰(zhàn)后長期存在的原因,筆者從其癥結入手,闡述一些自己的觀點,希望對這個課題的研究能有所裨益。

      一、 天皇制的遺留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

      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通稱《明治憲法》)規(guī)定:“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tǒng)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為國之元首,總攬統(tǒng)治權”, “天皇統(tǒng)帥陸海軍”,“天皇宣戰(zhàn)、媾和及締結各種條約”等等。憲法還規(guī)定,“天皇決定行政各部之官制及文武官吏之俸給,并任免文武官吏”。這就是說,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的首腦——國務總理大臣由天皇任命,內閣的組成及施政都須以天皇的敕令為準,內閣的職責只能是“輔弼天皇”[1]。事實上,天皇不僅僅掌控內閣,也控制著議會和軍隊。近代的日本,也有自己的三權分立,只不過這三權是內閣、議會和軍部的各自掌權,它們只對天皇負責。由此看出,近代天皇制下的天皇不是現代新憲法中規(guī)定的那樣,只具有“象征性”,而是握有統(tǒng)治國家、統(tǒng)帥軍隊、人事任免、公布法律,等等,一切權力的“實權派”人物。握有這種權力的天皇,實際上同封建時代的獨裁君主沒有兩樣,僅僅是換了一種稱呼而已。

      在這樣的憲法規(guī)定之下,只能教化出“虔誠”的尊君公民。在日本的國民看來,天皇就是天照大神萬世一系之神裔,是武士道的主心骨,是現代日本國家神道教的中心。天皇和日本是分不開的?!叭毡緵]有天皇就不是日本”,“沒有天皇的日本是不可想象的”。天皇是日本人的象征,是日本人宗教生活的核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對象[2](P25)。所以,即便是近乎瘋狂的軍國主義者,也對天皇惟命是從。例如,在天皇壽辰時,軍國主義者的頭目帶領官兵朝著天皇所在的方向行集體禮;在部隊遭受攻擊時,他們與官兵一起誦讀 “軍人敕諭”中天皇頒賜的“諭旨”。這樣做,一是體現軍國主義者對天皇的無限尊崇和擁戴,另一是教化他們的部下要“認真謹慎地完成天皇的旨意”,“為天皇而獻身”![2](P28)

      擁有絕對權威的天皇,主宰著日本的一切,不許任何臣民違抗其旨意,只能遵照旨意辦事,用旨意規(guī)范行動。若對旨意有看法,就是對天皇的不滿,就是對天皇的不尊不敬,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忠臣良民”。如果有人指責軍國主義的所作所為,就被看作是攻擊天皇,這樣的人只能“殺無赦”。所以,天皇制下的日本統(tǒng)治機構,實際上就是以天皇為中心的獨裁統(tǒng)治體制,軍部法西斯組織是他的重要幫手,是在“輔佐”他行使對軍隊的統(tǒng)帥權。軍國主義是天皇籠罩下的御用工具。

      盡管天皇擁有絕對的權力,憲法也規(guī)定了國家“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tǒng)治”,但天皇還是存有疑心,擔心有人不聽他這個“神裔”的話,甚或威脅到自己的“江山社稷”,于是,他對內閣 “頻頻更換”。資料顯示,在羅斯福任美國總統(tǒng)期間,日本內閣就換了12屆,使內閣處于不斷的“動蕩”狀態(tài),無法形成穩(wěn)定的團體,便于他對內閣的控制[3](P176)。而對于軍隊的掌控,他又有什么高招呢?一是天皇繼續(xù)使用管理內閣的辦法——人事調整,來管理軍方人士。不能讓他們在部隊中有形成小團體,出現“小山頭”的機會。對不聽話的或執(zhí)行力不強的人,他堅決撤換;二是在每次大的軍事行動后,天皇都要求指揮官回國向他當面匯報行動情況,并有選擇地適時給予獎賞。這一招是天皇使用的慣常之招,不但可以掌握戰(zhàn)場動向和官兵的尊君態(tài)度,也體現出他這個天皇的愛兵之情。據岡村寧次自述(曾任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司令,是日本法西斯首要戰(zhàn)犯之一),1932年6月,他任日本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在上海戰(zhàn)役(我們叫“淞滬抗戰(zhàn)”)結束后,回國向天皇報告戰(zhàn)役情況;1933年春,他調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兼駐偽滿大使館武官,參與了對中國熱河的軍事行動并代表關東軍同國民黨政府簽訂所謂《塘沽協(xié)定》,之后于3月28日回國向天皇“報喜”;在抗戰(zhàn)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后,由于前期日軍的進攻,取得了一些“勝利”,1940年3月,岡村寧次再一次晉見天皇,這一次天皇為“表彰”他的戰(zhàn)爭 “功績”,“御賜”帶有皇室紋章的銀質大花瓶一個,現金300元;皇后賜給銀環(huán)一只,現金700元;皇太后“賜宴”后,贈給銀質煙盒一只,現金300元[4]。天皇采用這種籠絡人心的辦法,不過是在強化自己的權力,來體現自己的權力中心和統(tǒng)治中心。由此看出天皇的獨裁特性:一切以我為中心,一切為我去殺拼。正如日本軍國主義代表人物、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東條英機在受審中所言:“由我下令犯下的一切罪行都經過了裕仁的御批?!盵3](P178)換句話說,沒有天皇的“御批”,誰敢造次?

      綜上所述,天皇制的確立為日本軍國主義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提供了制度基礎;而軍國主義的形成,為天皇制鞏固和強化提供了保證。天皇制與軍國主義相輔相成,天皇制是導致一切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為此,被稱為“最勇敢的日本人”的當代著名史學家井上清一針見血地指出:“天皇是大日本帝國的唯一最高的統(tǒng)治者,尤其他是大日本帝國軍隊的唯一最高的絕對統(tǒng)帥;……他從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fā)動侵略中國東北的戰(zhàn)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簽署對盟國正式投降的文件為止,推動和指導了一連串的侵略戰(zhàn)爭,慘殺了數千萬亞洲人。他是‘戰(zhàn)爭罪犯’,是‘法西斯分子’是殺害五千萬亞洲人的罪魁禍首?!盵5]此言甚是。

      二、 早期的侵略基因是其存在的歷史原因

      日本作為一個封建軍事色彩十分濃厚的島國,自古就具有侵略性。拿近代來說,16世紀末,豐臣秀吉就提出過征討朝鮮、進占中國、東南亞、印度,稱霸亞洲的狂妄計劃。1592年日本出兵朝鮮,先后攻占漢城和平壤。危急之下,朝鮮求救于明朝。在明軍和朝鮮軍的聯合抗衡下,日軍進攻受挫,且屢遭重創(chuàng)。豐臣秀吉眼看取勝無望,只好接受明朝的談判條件,侵朝行動暫時停止。1596年不甘死心的豐臣秀吉再次出兵侵朝,日軍先盤踞釜山,再進逼漢城。明朝援軍直取日軍,日軍進攻計劃被迫受阻,陷入進退維谷狀態(tài),只能在海岸各城堡死守。1598年8月,夢想占領朝鮮的豐臣秀吉因病死亡,“夢想”只能半途而廢,侵朝日軍逐漸撤軍,戰(zhàn)爭也隨之結束。這就是說,遠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前,日本軍國主義就有了侵略中國的野心,并拿朝鮮先動了手腳,只是由于力所不及,才相安了一個時期。

      豐臣死后,其侵略野心被后來的統(tǒng)治者及好戰(zhàn)分子不斷鼓吹宣揚,使日本在后來的300多年間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直至爆發(fā)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也就是好戰(zhàn)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在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過程中,不但沒有表現出一點文明的意識,還要用戰(zhàn)爭,給人類造成人為的災難。他們力倡什么“海防論”、“開國論”、“海外雄飛論”、“攘夷論”等等,都是為侵略擴張找借口,這只能讓人們看到一個不安分的侵略者的真實面目。

      1853年,美國海軍提督潘萊將軍,率軍艦4艘駛入賀浦灣叩關。美國海軍的到來,使日本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工業(yè)的文明,打開了自己封閉的眼界,日本皇室與大臣便由此覺悟,由此變法圖強[6],也促成了日本1868年 “明治維新”改革運動的開展。明治維新之后,借著國力的提升,不安分的日本軍國主義又開始了“豐臣秀吉之夢”:先是1874年進犯中國臺灣,邁出了侵略擴張的第一步;接下來于1894年發(fā)動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通過這場侵略戰(zhàn)爭,日本軍國主義不但拿到了銀子,割據了臺灣、澎湖列島等領土,還實現了他們征服朝鮮的夢想,并第一次修正了他們的國防線;尤其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中國,在總共33000人的聯軍中,日本兵就有22000人,占據整個聯軍的三分之二[7](P74)。同為黃種人,又是中國的近鄰,且曾經長達幾個世紀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日本政府不但不念舊情,不感恩中國,而且如此賣力地當起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它到底心懷什么鬼胎?簡言之,它就是想早點把中國控制在自己手中,實現豐臣秀吉的夢想。這場戰(zhàn)爭后,日本不但分的了3479萬余兩白銀(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共有9.8億兩白銀的賠款)[7](P80),而且對京津一帶也可以“指手畫腳”;1905年,在中國的東北,日本軍隊與俄國開戰(zhàn),并打敗了俄國,奪走了沙俄曾經“租借”我國旅順口、大連及其附近的領土和領海的權力,掠奪了長春至旅順間鐵路線(含支線)等方面的一切權利;1910年又吞并了朝鮮;1914年參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內外交困的日本,乘機擴張在中國的權益,攫得中國膠州半島及德國在太平洋上霸占的一些島嶼,占據濟南車站,強奪了膠濟鐵路,占領青島;1918年出兵西伯利亞;戰(zhàn)爭使日本一躍而為世界強國。

      進入現代以來,日本軍隊1927-1928年三次出兵山東;1931年其蓄謀發(fā)動的九一八事變,炮制了偽“滿洲國”,陰謀策動“華北自治”,開始了日本明目張膽的侵華罪行;1937年爆發(fā)的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的罪行從華北向全國蔓延,意欲占領整個中國的圖謀展開具體實施;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zhàn)爭,軸心國與同盟國的較量,直接對抗國際社會的正義力量,企圖實現其對世界的控制。

      上述一系列的戰(zhàn)爭事件說明,日本好戰(zhàn)成性,侵略的基因已經滲透到軍國主義的骨髓之中。侵略不但一步步地實現著他們的夢想,也使日本在一場場的侵略戰(zhàn)中由貧窮走向了富有。嘗到了戰(zhàn)爭甜頭的軍國主義,把發(fā)動戰(zhàn)爭作為了一種嗜好,只要有機會,他們就興兵動武。保持國家的戰(zhàn)爭狀態(tài)是日本軍國主義追求利益的主要手段。因此可以這樣說,日本社會的發(fā)展史就是一場場的戰(zhàn)爭史。戰(zhàn)爭,讓軍國主義分子越來越猖狂。大家對日本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不會陌生吧,該奏折提到“欲征服支那(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軍國主義用“征服中國”作為“征服世界”的一個跳板,胃口何其巨大,猖狂何其惡劣,只可惜其貪婪之心僅是黃粱一夢。但這個奏折還是再次說明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侵略性和瘋狂性,這就注定了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軍國主義。

      被軍國主義洗過腦的日本軍人,已經失去了正常的思維和判斷,當失敗的喪鐘為軍國主義敲響時,他們依然執(zhí)迷不悟。1945年8月14日,日本少壯軍人還發(fā)動過一次未成功的軍事政變,企圖阻撓投降,他們不能接受在一夜之間,經營了幾十年來的利益統(tǒng)統(tǒng)被剝奪了[8]。早在1945年1-6月,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為了自己的茍延殘喘,仍叫囂“不惜一億玉碎進行本土決戰(zhàn)”。1945年2月,日本政府通過了1119億日元的預算,其中臨時軍費850億日元。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成立“國民義勇隊”。4月25日,大本營陸軍部向全國頒發(fā)了《國民抗戰(zhàn)手冊》。6月8日,在召開的御前會議上,通過了新的《戰(zhàn)爭指導大綱》,要求日本除了繼續(xù)大規(guī)模生產各種武器外,還將動員17歲至45歲的“國民義勇軍”高達數千萬人,以此來向世界人民決斗,挽回自己的敗勢。會上,還有這樣的對話,不妨讓我們看看軍國主義分子的嘴臉。鈴木首相問:“國民中究竟有多少人主張‘本土決戰(zhàn)’呢?”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答道:“軍隊是帝國的支柱和靈魂。難道用得著一個一個征求老百姓對國家大事的看法么?”陸軍總長梅津美治郎隨口附和:“關于這一點,陸軍內部倒是始終達成共識,則國家的命運主要應當由軍隊決定?!?因為有這樣的戰(zhàn)爭分子存在,就迫使美國、蘇聯與其他盟國不得不采取嚴厲舉措,來迅速制服這些個戰(zhàn)爭瘋子了[9]。

      此計劃因天皇的投降決定,而未能實施,但通過計劃的內容和阿南等人的言語,就看出軍國主義分子的窮兵黷武。這些人狂妄、貪婪、自大,不可一世,他們若在戰(zhàn)場上勝利了,還想更大的勝利,繼續(xù)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若在戰(zhàn)場上失敗了,又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仍然尋找機會再報失利之仇。他們就是和平的惡魔,戰(zhàn)爭的寵兒,只要他們存在,和平就要打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日本軍國主義就是戰(zhàn)爭!

      從上述的回顧中發(fā)現,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發(fā)動的一系列戰(zhàn)爭,全部都是侵略戰(zhàn)爭。在這些侵略戰(zhàn)爭中,軍國主義分子奉行的其實是武士道精神,表現的是赤裸裸的法西斯主義,成為了世界和平的罪魁禍首。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也就是說,軍國主義在日本是根深蒂固的,不安穩(wěn)的心態(tài)在日本的早期社會就扎下了根,只不過當時的“侵略條件”不成熟,暫時擱淺了。隨著日本的發(fā)展,也隨著軍國主義勢力的壯大,從前的夢又重新做了起來。日本軍國主義從侵略到侵略,從擴張到擴張,從戰(zhàn)爭到戰(zhàn)爭,猙獰面目毫無遮掩地表現在了世人面前。

      三、 扭曲的教育體制是其存在的基礎因素

      1890年天皇頒布的《教育敕語》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對天皇效忠,以“忠君愛國”為國民教育之最高宗旨。在這種“忠君愛國”的愚民教育之下,日本民眾從小就處于軍國主義的熏陶之中。

      從20世紀20年代起,獨裁之下的日本,其權力被政府和軍部所掌控,獨裁者為了加強侵略的需要,確立了軍國主義教育體制,學校成了“國民訓練的場所”,“皇國之道”的天皇制法西斯軍國主義被納入小學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之中。社會上,向普通民眾灌輸“天皇至上”的思想,教化民眾做天皇治理下的“忠臣良民”;學校里,讓尚未懂事的孩子效忠天皇,為天皇而學習、為天皇而存在、一切為了天皇的信條,讓孩子們在幼小的心靈里就扎下天皇是神的種子。通過這些教育,政府和軍部想告訴民眾和孩子們,盡管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但只有我大日本帝國才擁戴萬世一系的天皇,皇室與國民成為一體,要為帝國效力。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法西斯主義的教育方針成為了日本教育的主要形式。從國民學校教育到高等學校教育,或者是社會教育,皆要基于 “皇國之道”,貫徹“國體之本義”,培養(yǎng)“修煉皇國之道,磨煉國家有為的人物”,“教授國家需要的學術理論”。要求受教育者“體會大東亞建設的道義性使命”,成為“大東亞建設之經綸的人才”[10](P93)。

      隨著戰(zhàn)爭的擴大和升級,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戰(zhàn)場上越來越被動,為控制戰(zhàn)爭的局面,防止出現捉襟見肘的狀況,軍國主義者完全讓教育為侵略戰(zhàn)爭服務。1938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國家總動員法》,強迫學生服兵役。1940年,文部省頒布了《大學教授之責務》,強調“大學教授應該依據國體之本義,貫徹教學一體之精神,熏化啟導學生,培養(yǎng)指導性人才。”要求高等教育為戰(zhàn)場輸送人才。受法西斯主義控制的日本教育完全轉向了軍國主義[10](P93—94)。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戰(zhàn)爭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戰(zhàn)場急需戰(zhàn)斗人員,為了彌補兵員的不足,日本政府就動員學生參加軍事工業(yè)生產,減少文化課,增加軍事訓練課。到了1945年5月,戰(zhàn)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兵員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日本《戰(zhàn)時教育令》明確要求,除國民學校初等科外.其他學校一律停止授課,學生們或到工廠勞動.或應征入伍,要直接為戰(zhàn)爭服務。據當時文部省統(tǒng)計,從小學到大學被動員去“勤勞奉仕”的學生總數達2888576人。從此后日本學校教育處于徹底崩潰境地[11]。

      這種扭曲的教育體制,曾驅使日本民眾狂熱地盲從和協(xié)助政府進行侵略戰(zhàn)爭。建國后,教育體制雖然有所改變,但對于日本軍國主義曾經給亞洲和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在教科書中只字不提,即使對于世人皆知的其在二戰(zhàn)結束的“無條件投降”也用“終戰(zhàn)”來告知其國民,這樣的教育能帶來怎樣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軍國主義教育體制的確立,以1890年的《教育敕語》為標志。《教育敕語》又被軍國主義者稱為“不磨的大典”, 把天皇規(guī)定為最完美的道德化身,直接與《明治憲法》中“天皇為最高主權,神圣不可侵犯”的規(guī)定相呼應。把“扶翼皇運之無窮,繼承皇祖之遺訓”,培養(yǎng)“臣民”對天皇的忠誠,規(guī)定為教育的內容,《教育敕語》確立了封建軍國主義思想對教育的全面統(tǒng)治[12](P433—434)。

      日本為什么要確立軍國主義教育體制?這種教育體制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有什么意義?前面已經介紹過,日本是一個侵略成性的軍事法西斯國家,權力被天皇及天皇領導下的軍部所掌控,為了實現其“征服世界”的遠大目標,就必須有意識地用軍國主義思想培養(yǎng)新人,將來這些新人義無反顧地去征戰(zhàn)沙場,完成他們前輩軍國主義分子沒有完成的任務。這種教育體制很陰險、很毒辣,它是以危害世界和平和犧牲日本國民的生命為代價,不但不會給日本社會帶來繁榮和發(fā)展,還會直接葬送日本的國家利益和百姓的幸福生活。這種教育就是一種畸形的教育鴉片,有百害而無一利。

      軍國主義教育給日本社會帶來了災難性的的后果。它纂改歷史,歪曲真理,既阻礙了文化的發(fā)展,又窒息了科學精神。把一個曾經文明的國家,蛻變?yōu)槭澜绲膹姳I。整個教育被綁在了軍國主義的戰(zhàn)車上,一代代無辜的國民被熏染為愚昧盲從的戰(zhàn)爭工具。1945年8月,廣島遭原子彈轟炸后,悲劇慘不忍睹,有些人不去反思悲劇的原因,而是依然處在被愚化的狀態(tài)中,抱著“天皇是神”、“神州不滅”的信念,唱著“皇軍”的軍歌,為天皇去送死。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12](P435)

      四、 美國的故意縱容是其存在的重要原因

      《波茨坦公告》明確規(guī)定:“日本軍國主義必須永久鏟除。”為什么日本在無條件投降后軍國主義還長期存在著呢?除了上述原因外,美國人的故意縱容,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日本投降后,日本人把“保留天皇”作為無條件中的條件。天皇存廢問題,當時是日本國民考慮的主要問題,很多贊成民主的人,都認為天皇必須打倒??僧敃r的統(tǒng)治集團,為天皇免于追究戰(zhàn)爭責任而四下活動,但追不追究天皇的戰(zhàn)爭責任,決定權掌握在美國人手中。也就是說,對天皇的處置,要看美國的臉色。當時的盟軍統(tǒng)帥是麥克阿瑟,他認為,如果天皇作為戰(zhàn)犯受審,日本就會分崩離析,這樣對美國管理日本是不利的。他想利用天皇對日本人的神秘影響,實現他改造日本的宏大藍圖,因為保全天皇,是對日本進行隨心所欲地統(tǒng)治的最方便、最有效、最簡捷的方法[13](P78)。況且,在麥克阿瑟看來,天皇聽話、管用,他只要控制好天皇,就能坐穩(wěn)統(tǒng)治的位子。于是,麥克阿瑟電告華盛頓:“如果天皇受審,美國的占領計劃就要作大幅度修改,這無疑會在日本人民中引起騷亂,廢黜了他,日本國定將四分五裂?!麄儠褟U黜天皇看作是盟國對日本歷史的背叛……最終導致山區(qū)和邊遠地區(qū)的游擊戰(zhàn),……也許奉行共產主義路線的某種嚴密組織就會從散沙般的群眾中出現?!彪妶笳饎恿嗣绹斁?,使美國立即打消了審判裕仁的想法[13](P79)。

      于是,日本天皇一面誠惶誠恐地向聯合國、中國等送出投降書,接受戰(zhàn)敗的結果;一面他向國內臣民公布《停戰(zhàn)詔書》,又不承認戰(zhàn)敗的現實?!巴督怠迸c“停戰(zhàn)”,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把“投降”叫做“停戰(zhàn)”,這是天皇的絕招,再把“停戰(zhàn)”改為“終戰(zhàn)”不是順理成章了嗎?(這就是現在的日本政府死不承認投降的緣由)當著麥克阿瑟的面,天皇小心謹慎,百依百順,背地里卻要他的臣民“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臥薪嘗膽,“為萬世開太平”。很明顯,他在向日本軍國主義者招手示意,要他們“克體朕意”,“克服千辛萬苦”,“遺國家以永遠之基礎”[14]。

      另一層原因是二戰(zhàn)結束時,美蘇之間因為利益的瓜分矛盾日益突出。美國憑借自己的勢力,當時單獨占領了日本。為了把日本當做東方的反共基地,美國對日本就采取了包庇和縱容的態(tài)度。比如:橫須賀的軍港并不盡毀;神戶基地完好無恙;神戶一個制鋼廠……并未列入拆遷賠償之列;日本的警察是世界有名的,原封未動。龐大的漁船隊,馳騁海上;還有幾百萬退伍軍人在鄉(xiāng)間者明的暗的組織,一旦有事,都是武力[15]。這無疑讓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看到了重振的希望。

      早在二戰(zhàn)結束前,高瞻遠矚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就直言,必須把琉球從日本割離出來,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擁有對外侵略的跳板。而非常遺憾的是羅斯福的繼任者們違背了他的意志,不但沒有讓琉球回歸正常,反而是在美國的慫恿下,又讓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慢慢地在日本開始抬頭并迅速發(fā)展起來。

      老陳說的小黃就是我的房東,房東沒告訴我老陳當過偵察兵。老陳說的這事,房東曾告訴過我。房東對老陳意見很大,說他多管閑事。房東說整棟樓的人都很煩老陳,不懂京劇,卻裝懂。自己聽也就罷了,把個破錄音機的音量開到最大,吵得四鄰不安、雞犬不寧。房東還提醒我,要我提防著點老陳。我覺得沒必要,我倒騰古董,也就是在古玩市場撿個漏或為朋友修補一下有問題的瓷器什么的。我從事的是合法生意,不怕老陳舉報我。老陳走后,我口干舌燥,和老陳說話太費勁,感覺嗓子都冒煙了。

      美國為什么要答應日本的條件把天皇制保留了下來?就是為了美國在日本、在亞洲的利益。但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亞洲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的利益,讓人不能不鄙視它。日本滿足了美國的需要,也贏得了自己的需要,使日本在戰(zhàn)敗后得以維護其“國體”,免予追究裕仁的戰(zhàn)爭責任。作為一名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犯,他所策劃和指導了無數次的侵略戰(zhàn)爭,理應站在歷史的審判臺上,可是,他游離于法庭之外,這不能不讓人憤慨。這對戰(zhàn)后要清算日本罪狀,徹底肅清日本軍國主義罪行起了極為不利的作用。作為一場重要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徹底摧毀法西斯政權,徹底清算法西斯行為,徹底鏟除法西斯的社會、經濟及思想基礎[16]。然而,這些個“徹底”對日本網開了一面,不能不給美國“記上一功”。

      結語

      綜上所述,日本軍國主義的存在,源于日本的天皇制,只要天皇制存在一天,日本的軍國主義便不可能被消滅??v然日本失敗了,日本人百分之百還是會崇敬天皇,絲毫不會對天皇有“埋怨情緒”。二戰(zhàn)結束之時,美國記者鮑威爾就曾說過:“中古式的天皇制存在一天,太平洋就永無和平的希望,因為反動分子,處在這制度之下,可以重整旗鼓,干那25年前他們所干的勾當。”當時任中國立法院院長的孫科也說過:“中國永遠相信,保留著天皇及天皇制度的日本,必危害中國的和平與安全?!苯裉斓尼烎~島事件的發(fā)生和安保法的通過,印證了他們兩位早前的預言[17]。

      美國的自私自利,縱容和包庇日本軍國主義的存在,得以讓日本軍國主義“偷著樂”,這樣做從眼前看會給美國帶來點“蠅頭小利”,但從長遠來講,必將養(yǎng)虎為患,這一點以后會讓美國明白。正確的做法是,美國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放眼國際的大圈子,按照國際法則和國際慣例辦事,堅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規(guī)則,就會遏制日本的軍國主義存在,就會消滅日本的天皇制度。使日本的民主得到真正發(fā)展,軍國主義就不會有滋生的土壤。如此,定會贏得全球愛好和平人民的擁護。梅汝璈,這位曾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參與東京審判的法官,在1963年說過這么一段話:“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外來的災難?!边@話讓美國政府聽聽很有必要[18]。

      [1]北京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院.亞太研究論叢第四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4.

      [2](美)本尼迪克特著,黃學益譯.菊花與刀[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3.

      [3]梅朝榮.把東條英機送上絞刑架的中國人[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4]陸仰淵.日本投降后為何仍保留天皇制[J].民國春秋,1996,(4).

      [5](日)井上清著,吉林大學日本研究所譯.天皇的戰(zhàn)爭責任[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12.

      [6]蔣君章.中華民國建國史[M].臺北:正中書局印行,1959.8.

      [7]王天平.日本三代天皇操縱侵華戰(zhàn)爭內幕[M],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

      [8]馮英子.快哉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75-176.

      [9]羅先明.遠東大戰(zhàn)(第3卷)[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615-616.

      [10]吳光輝.轉型與建構: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11]舒作標,姜耀文,印宇鷹等.生產力通史第五卷(第一冊,第二分冊)[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923.

      [12]吳廷璆.日本近代化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433-434.

      [13]尋大兵.驚魂的謎團(2)[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78.

      [14](美)F·C·瓊斯等.1942-1946年的遠東(上)[M].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224.

      [15]新華通訊社.新華社評論集(1945-1950)[M].新華通訊社,1960.201.

      [16]歐世健.日本政治右傾化原因探析[J].學術論壇,2005,(2).

      [17]曹聚仁,舒宗僑.中國抗戰(zhàn)畫史(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756.

      [18]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東京審判文集[J].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3):37.

      [責任編輯:郭昱]

      2016-07-12

      呂滿文(1964—),男,河北張家口人,河南大學《史學月刊》編輯部編輯,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

      K313.5

      A

      1001-0238(2016)04-0041-07

      猜你喜歡
      軍國主義天皇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中國公眾對軍國主義的認知度調查
      人民論壇(2015年25期)2015-09-10 07:22:44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鏡頭? 中國
      祖國(2014年6期)2014-08-21 21:53:03
      天皇版“漁夫”
      今天日本軍國主義傾向探源
      劉天皇為何不吭聲等2篇
      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歷史淵源
      軍事歷史(1997年3期)1997-08-21 02:29:54
      叶城县| 酒泉市| 鲁山县| 林芝县| 谢通门县| 江陵县| 金沙县| 淮滨县| 营口市| 定襄县| 高陵县| 应城市| 客服| 盈江县| 商河县| 武威市| 河津市| 聂拉木县| 新竹县| 博罗县| 连山| 东辽县| 贵阳市| 静海县| 鱼台县| 堆龙德庆县| 定安县| 榆林市| 柳林县| 潢川县| 闽清县| 商丘市| 陆河县| 房产| 东宁县| 安义县| 漠河县| 内黄县| 南康市| 舒城县|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