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文化運動中吳宓對彌爾頓的接受

      2016-02-03 01:22:52郝田虎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彌爾頓吳宓詩集

      郝田虎

      新文化運動中吳宓對彌爾頓的接受

      郝田虎*

      英國詩人彌爾頓是吳宓建造文化人文主義大廈的一塊基石。其具體表現(xiàn)包括吳宓對彌爾頓的閱讀、感懷、引用、翻譯、摹仿、改寫、比較、評價、教授和傳播等。彌爾頓是吳宓批判新文化運動的利器之一。吳宓奠基了我國的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研究,他代表了文化人文主義的一個時代。

      吳宓 彌爾頓 接受史 新文化運動

      吳宓與彌爾頓結緣,可以追溯到他1911—1916年清華學堂(1912年末改名清華學校)求學時期。1915年新年時,吳宓在日記中寫道:“新年感慨最多,忽忽年華,已達廿二,學與德之無成,樂共愁而競擾。年愈長,則深知前時之非,而義務責任心,律我亦愈嚴。昔嘗喜讀Milton行年二十三時短歌Sonnet,回環(huán)諷誦,雖年時稍差,然正中我此日之感懷也?!雹賲菍W昭編:《吳宓日記》,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年,I,1910—1915:377。以下簡稱《日記》。此前,彌爾頓的這首十四行詩撩撥了辜鴻銘的心,現(xiàn)在它又撥動了青年吳宓的心弦。詩之入人也深矣!吳宓發(fā)表于1915年9月至1916年4月的《余生隨筆》中有一則認為,“夫詩之公私廣狹,應視作者之懷抱如何,而不可以題目字面定之者也。凡為真詩人,必皆有悲天憫人之心,利世濟物之志,憂國恤民之意”,他的這一觀點,涵括了中西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因為他不僅舉“因公忘私”的杜甫、陸游為例,而且強調(diào),西洋大詩人彌爾頓和華茲華斯“其集中十之八九,皆不系于國計民生”,然仍不失為好詩。②吳學昭整理:《吳宓詩話》,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4頁。以下在文中夾注,簡稱《詩話》。從吳宓的語氣判斷,他在此時已經(jīng)通讀了彌爾頓等英國大家的詩集。難怪他成為大學教師后著意強調(diào),《失樂園》須讀英文原本,須讀全篇。③《日記》IX,1943—1945:1945-6-9;《西洋文學入門必讀書目》,《學衡》第22期。1916年,時局晦暗不明,在寄給老同學石書元的詩中,吳宓借彌爾頓和陸游表達了熾熱的愛國之情:“目盲尚異彌兒頓,腸熱終憐陸放翁?!眳清祷加心考?,尚不至于盲,所以異于彌爾頓;另一方面,詩人看不清變幻莫測的形勢(“云雨波瀾翻覆手,杯弓疑似有無中。燃犀燭照觀時變”云云),①《寄示仲麟》,吳學昭整理:《吳宓詩集·清華集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89頁。以下在文中夾注,簡稱《詩集》。心眼不明,也異于目盲心亮的彌爾頓,但詩人憂國憂民的心腸則與彌爾頓、陸游無異。

      自清華畢業(yè)后,無論留美學習期間,還是歸國任教后,吳宓仍然時時與彌爾頓為伴。彌爾頓成為吳宓批判新文化運動的利器之一。1921年《留美學生季報》載吳宓《論新文化運動》一文,對白話詩全盤推翻“前人之詩”不以為然,批評新體白話詩并不是詩,而美國學校所讀者,仍不外乎荷馬、維吉爾、彌爾頓、丁尼生等經(jīng)典作家(《詩話》:56-57)。在吳宓看來,文學革命不啻為“撒旦式的反叛”;②吳宓:《中國之舊與新》(英文),《中國留美學生月報》第16卷第3期(1921年),轉(zhuǎn)引自孫媛:《叩問現(xiàn)代性的另一種聲音:王國維、吳宓、錢鐘書詩學現(xiàn)代性建構理路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146頁,出處有修正。但不同于青年魯迅,吳宓沒有僭用撒旦的革命精神,③魯迅對撒旦的僭用見Tianhu Hao, Milton in Late-Qing China (1837—1911), pp.97-98。而是突出他背叛上帝的大逆不道,這透露出吳宓對《失樂園》更加切合原詩實際的解讀。學衡派與新文化派論戰(zhàn)的主要陣地《學衡》雜志由吳宓主編,其中吳宓發(fā)表的文章有許多次涉及彌爾頓。第3期的卷首插畫即為莎士比亞像與彌爾頓像。吳宓在《西洋文學精要書目》(第6期)和《西洋文學入門必讀書目》(第22期)中,列舉了兩本英國文學史以及兩卷本《彌爾頓英詩集》。在《詩學總論》這一重要文章中(第9期),吳宓不僅援引了華茲華斯致彌爾頓詩(《詩話》:66),而且將彌爾頓與屈原、杜甫、但丁并列為“璀璨深厚,光焰萬丈”的大詩人(《詩話》:64),又專業(yè)性很強地詳論詩歌音律,指出彌爾頓姊妹詩篇《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雖亦用韻,然詩不必有韻,彌爾頓為“古文派巨子”,其《失樂園》“猶效拉丁古詩而用長短音律”,棄韻而用素體詩(《詩話》:75、73)。在今天看來,吳宓近百年前就如此精通英詩,著實令人欽佩。在《論今日文學創(chuàng)造之正法》(第15期,1923年3月)中,吳宓再一次提倡“以新材料入舊格律”,友人請他出題以踐行此原則。吳宓出了三個題目,其中即有彌爾頓:“予曰:然則作七言長古一首,敘詩人彌兒頓之生平,而傳其精神。友曰,此題須先俟我讀過Masson之Life of John Milton及彌兒頓詩文全集后,然后下筆”(《詩話》:99)。由此推論,當時的知識階層對彌爾頓持之重而知之深?!秾W衡》第45期④關于《學衡》各期出版時間,本文參照沈衛(wèi)威:《吳宓與〈學衡〉》,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刊有顧謙吉譯愛倫坡《鵬鳥吟》(即《烏鴉》)一詩),吳宓在按語中以拜倫擬李白,以彌爾頓擬杜甫,以華茲華斯擬陶淵明、白居易,并把愛倫坡稱為“西方之李長吉”(《詩話》:53)。如果我們知道吳宓對杜甫的推許無以復加(“……偉大崇高……為古來中國第一大詩人”,見《詩話》:206),那么彌爾頓在吳宓心中的“偉大崇高”地位也不難想見。⑤吳宓常常把彌爾頓與杜甫并舉。除上述二例外,亦可參見《西安圍城詩錄序》(《學衡》第59期,1927年11月;《詩話》:102)。以彌爾頓擬杜甫并非始自吳宓,蘇曼殊早在1910年就這么做了。在吳宓的譯作《白璧德論今后詩之趨勢》(第72期)中,白璧德在書評中認為,“末篇《彌兒頓與現(xiàn)今之詩》為全書精華”,作者之意“具在于是”,近世詩的發(fā)展業(yè)已“絕壁當前,非幡然回首改轍不可矣。為今之計,當復返而以彌兒頓為宗師及規(guī)范”,因為彌爾頓不同于華茲華斯之自然主義泛神論,而通曉“人性二元”之觀念。盡管其神學主張已經(jīng)過時,但彌爾頓匡正時弊,使近世詩“上企于宗教及人文道德之境界”,復返正途(《詩話》:113-14)。T. S. 艾略特和吳宓都是白璧德的學生,①吳宓歐游期間,1931年1月20日在倫敦與艾略特會面(《日記》,V,1930—1933:1931-1-20),27日致信浦江清稱“曾與T. S. Eliot談宴”(吳學昭整理:《吳宓書信集》,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1年,第178頁)。艾略特早年抑彌爾頓而揚玄學派詩人,盡人皆知,而吳宓癡迷彌爾頓,對玄學派詩人評價不高(《詩集·故都集下》:275),其立場更接近他的哈佛導師白璧德。吳宓可謂白璧德的忠實弟子,他對彌爾頓的態(tài)度,免不了有白璧德的影響。吳宓在哈佛求學期間,曾讀遍白璧德的著作,又修過“莎士比亞時代之英國戲劇”和“1500—1660年之英國文學”兩門課程。②王泉根:《吳宓先生年表》,收入王泉根主編:《多維視野中的吳宓》,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年,第476-479頁。③對吳宓詩學思想的這一概括是由孫媛做出的,參見孫媛:《叩問現(xiàn)代性的另一種聲音》第3章。由清華到哈佛到從教以后,吳宓對彌爾頓的閱讀、欣賞和思考一以貫之。作為英國乃至西方最宏大、最優(yōu)秀的“聲音”之一,彌爾頓對吳宓新古典主義和新人文主義詩學思想③的形成有相當貢獻,吳宓之揚彌爾頓和抑白話詩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除《學衡》外,《吳宓詩集》也以彌爾頓為典范,把彌爾頓作為“新材料”入詩(或詩注)。上文提到了《寄示仲麟》和以彌爾頓為題作詩的討論。1930年10月25日,吳宓游覽了斯特拉特福,作《游莎士比亞故鄉(xiāng)》三首,在自注中直接引用了彌爾頓1630年《莎士比亞贊》一詩的兩行原文,與本·瓊森(Ben Jonson)1623年的頌詩相并列(《詩集·歐游雜詩》:228)。1932年5月,吳宓驚聞?chuàng)从褏欠技攀溃鳌侗塘煸姟穬墒?,未完。其計劃是摹仿英國悼亡詩名篇,如彌爾頓《黎西達斯》、雪萊《阿多尼》、丁尼生《悼念》和阿諾德《色希斯》等,“作挽碧柳詩多首,終未能成”(《詩集·故都集下》:264)。1935年11月28日,日寇進逼,清華準備南遷,吳宓作《清華大學移運圖書儀器有感》,有“樂土埃田竟化灰”句,自注曰:“埃田Eden樂園,用彌兒頓《失樂園》Paradise Lost詩意”(《詩集·故都集下》:307)。1945年7月末,吳宓作《賦呈陳寅恪兄留別》,有句云“三女承歡秀,一妻舉案賢”,詩人解釋說,古今文人多有三女而無子者,如英國的彌爾頓、薩克雷、阿諾德(此三者皆為吳宓所鐘愛),中國的林語堂、方令孺女士、陳寅恪和吳宓自己(《詩集·入蜀集》:416)。以上“新材料”雖屬零星,但涉及面較廣,包括彌爾頓的長詩、短詩和生平。這說明吳宓對彌爾頓的了解是系統(tǒng)全面的,而且有意識地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借用彌爾頓。

      吳宓不僅熟知彌爾頓,推崇彌爾頓,借用彌爾頓,而且也是彌爾頓作品在中國的早期重要譯者之一。這是吳宓與辜鴻銘不同的地方,也是他超過辜鴻銘的顯著標志。除了譯有彌爾頓散文片段外,在吳宓的幾十首譯詩中,20世紀20年代有兩篇譯作是源自彌爾頓的。這就是《譯絕俗》和《詠失明》。前者吳宓1924年節(jié)譯自彌爾頓詩劇《力士參孫》第674-677行合唱隊的一段話:“庸凡何足數(shù),漂泊無定程。蟪蛄倏生滅,誰復識姓名?”(《詩集·遼東集》:126)可惜吳宓僅僅譯了彌爾頓整部詩劇的不足千分之三(4/1758)。

      在另外一個地方,吳宓譯了彌爾頓的一整首詩,著名的十四行詩《詠失明》。1927年5月初,33歲的吳宓害了眼疾,不能讀書,焦慮中想起中年目盲的英國大詩人彌爾頓及其名作《詠失明》,因作《病目》(《詩集·京國集下》:165)。其一云:

      百病無不可,病目難為情?!炎麟y展讀,諸務待經(jīng)營?!藟劢褚娑蹋袣q瞿然驚。奔馳猶不及,蹉跎竟何成。

      在交代了緣起后,同題第二首夾敘夾議,既譯且作,借彌爾頓詩篇澆自己胸中之塊壘:

      念昔彌兒頓,目盲成短歌。呵空問上帝,遇我無乃苛。

      汲汲惟行善,吾志常淬磨。奈何奪吾明,幽暗此修羅。

      …………

      對照原文(Hughes,John Milton:168)可知,吳宓的翻譯實為譯寫(trans-writing)。這并不是純粹的翻譯,突出表現(xiàn)在原詩被置于譯寫者的敘事框架中:“念昔彌兒頓,目盲成短歌?!勂濄と粦?,脫體忽如瘥?!弊g詩因而成為譯寫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時,譯詩中的言說者(我、吾)既是彌爾頓,又是吳宓,上帝既是在嚴責彌爾頓,也是在嚴責吳宓:由于病目的類似境遇,吳宓和彌爾頓融為一體了,在譯寫中神秘地相會了。譯寫者與其說是在翻譯,不如說是在再創(chuàng)作。翻譯不是目的,而是作為發(fā)酵劑,催生了譯寫者的新作。譯寫者又聯(lián)想到彌爾頓的杰構《失樂園》和詩人凄苦的晚年,在崇仰和同情中,作者郁悶的心靈得到紓解,怨恨消失了,代之以“奮勉”。在這場跨越近三百載的心靈對話中,吳宓不僅大致翻譯了彌爾頓的十四行詩《詠失明》,而且高度贊揚了彌爾頓其人(“大哉彌兒頓”云云),恰如其分地評價了《失樂園》的莊嚴風格和道德價值(“詩篇特莊嚴”云云),對“白發(fā)盲目叟”的晚年際遇表示深切同情。因此,《病目》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此前學者對它的忽視是不應該的。①就筆者所見,葛桂錄《中英文學關系編年史》(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年)和吳格非《1848—1949中英文學關系史》(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0年)及幾篇相關的期刊論文,如陳建中:《吳宓的譯詩(上、下)》,《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2-3期;張旭:《譯詩創(chuàng)格與詩學重詁:吳宓早年英詩漢譯活動尋蹤》,《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等,都沒有提及本譯詩。黃嘉音注意到了吳宓《病目》對彌爾頓的重寫,可惜未加詳論。見其博士論文《把“異域”的明見告“鄉(xiāng)親”:彌爾頓與〈失樂園〉在20世紀初中國的翻譯/重寫》(臺灣大學,2006年)。作為翻譯,吳宓的歸化有時過了頭,如以佛教術語“幽暗此修羅”改寫基督教的in this dark world and wide,未免令人瞠目結舌,且不論吳宓將古印度神話中的惡神、位列天龍八部第五的阿修羅(梵文音譯,“非天”)曲解為類似“地獄”的概念。作為創(chuàng)作,吳宓的《病目》和彌爾頓的《詠失明》達到了同樣的美學目的:彌爾頓借“忍耐之心”(patience)歸于心靈的平復,而彌爾頓的《詠失明》本身扮演了吳宓“忍耐之心”的角色,吳宓借此走出困頓,重新發(fā)奮。在《病目》中,翻譯和創(chuàng)作密切聯(lián)結,難解難分,簡直可以說是水乳交融。彌爾頓的作品作為外來觸媒,推進了吳宓的詩歌創(chuàng)作,使其詩作在不失普遍性的同時,呈現(xiàn)出富有時代特色的新面目。從翻譯策略的角度講,吳宓重意譯,重歸化,重改寫。①吳宓早年改譯朗費羅Evangeline為《滄桑艷傳奇》(未完成,見《詩話》第3-15頁),可為明證。

      以上分析,足以反映吳宓譯詩和對文學態(tài)度的一般情況。從《吳宓詩集》來看,吳宓譯詩有如下幾個特征:其一,多翻譯片段;其二,多用佛教術語;其三,翻譯(或閱讀)與創(chuàng)作相結合。這些特點究其原因,是由吳宓的文學理念和文化理念所致。吳宓深受阿諾德影響,至為珍視“中外古今各時代文明之精華珍寶”,②吳學昭編:《吳宓日記續(xù)編》III,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6年,1958-6-27。以下在文中夾注,簡稱《日記續(xù)編》。能夠代表人文主義精粹的“精華珍寶”自然多片段(當然,吳宓的主要精力也不在譯詩上)。吳宓認為“東西無二道,此義服膺久”(《詩集·清華集下》:70),“東圣西圣,此理此心。師表萬祀,一體同尊”(1922年《蘇格拉底像贊》,載《詩集》:93),終身以孔子、蘇格拉底、耶穌、釋迦牟尼為師(《詩集·渝碚集上》:512),認為他們是息息相通的,又曾明確表示“耶教亦與佛家同”(《詩集·故都集下》:283)、“世師孔柏先,教宗佛耶正”(《詩集·昆明集》:387),所以以佛教歸化基督教,就不難理解了。另外,吳宓蹈襲清末黃遵憲之路,認為中國新詩發(fā)展的正途是“熔鑄新材料以入舊格律”(散見《詩話》各處),故時時將閱讀、翻譯西洋文學與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而且,吳宓認為文學是為人生的,在此觀照下,作為宣泄、抒寫的創(chuàng)作是要以作為汲取、積累的閱讀(有時是翻譯)為基礎。

      像辜鴻銘一樣,吳宓還是彌爾頓在中國的早期教授者和傳播者。李賦寧先生認為,吳宓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是“我國比較文學和外國文學教學和研究事業(yè)的一位先驅(qū)者和奠基人”。筆者贊同李先生的這一看法。吳宓在為清華大學外文系制定培養(yǎng)方案時,參照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的課程設置,把“歐洲文學史”作為核心的基礎課程,并開設分期文學史課程如“中世紀歐洲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等,又按重要作家開設“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等課程。③李賦寧:《吳宓先生與我國比較文學和外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1-2頁。楊周翰先生的評價更為謹慎,但仍然稱吳宓為“中國比較文學的拓荒者”。見楊周翰:《吳宓——中國比較文學的拓荒者》,李繼凱、劉瑞春選編:《解析吳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297-301頁。在吳宓等教授的努力下,清華外文系培養(yǎng)出了中國第一位研究彌爾頓的碩士:田德望,他的學位論文1935年6月13日通過考試,題目是《關于彌爾頓和但丁比喻的比較研究》。④《清華大學史料選編》(第2卷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1—2009年,第659-661頁。據(jù)劉明華編制的《吳宓教學年譜》⑤王泉根主編:《多維視野中的吳宓》,第511-526頁。(另有注明者除外),1921—1924年,吳宓任教于東南大學,教授英國文學史、英詩選讀、歐洲文學史等課程,教學相長,“聲譽鵲起”;此后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女子大學、西南聯(lián)大及新中國成立后在西南師范大學,吳宓在十幾所大學、四十余載的教學生涯中,所開設的課程雖非彌爾頓專題課,但都涉及彌爾頓。據(jù)《吳宓日記續(xù)編》,遲至1962年秋,吳宓為外語系青年教師江家駿講授《英國文學名著》課,讀本為Century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其中特別講到彌爾頓的詩,包括《詠失明》。①《日記續(xù)編》V,1961—1962:1962-8-4,9-10,9-28,10-8;另見江家駿:《恩師吳宓先生在重慶》,王泉根主編:《多維視野中的吳宓》,第93-97頁。同一時期,吳宓也曾為青年學生藍仁哲講授彌爾頓《詠失明》一詩。②《日記續(xù)編》V,1961—1962:1962-10-25;另見藍仁哲:《懷念我的外國文學啟蒙導師吳宓先生》,王泉根主編:《多維視野中的吳宓》,第76-82頁。從青春飛揚到耄耋老年,彌爾頓的詩一直陪伴著吳宓,給予他安慰和力量。飽受目疾困擾的吳宓尤其對彌爾頓《詠失明》情有獨鐘。他77歲時右眼失明,左眼白內(nèi)障,83歲時雙目失明,84歲時與世長辭,享壽與彌爾頓的父親相同??梢韵胂瘢耗昶嗫嗟膮清到淌谟袝r會心里默念彌爾頓《詠失明》吧,還有他自己的《病目》。

      在英詩教學方面,吳宓和辜鴻銘有兩個相似點。其一,二人皆以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評論家、詩人弗朗西斯·特納·帕爾格雷夫(Francis Turner Palgrave)選編的《英詩金庫》為教材。③吳學昭整理:《吳宓自編年譜》,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第221、238頁。以下在文中夾注,簡稱《年譜》。該選本包括彌爾頓的十一首短篇佳作,有《詠失明》、《黎西達斯》、《快樂的人》、《幽思的人》等。其二,兩者都提倡背誦名篇,以此為學習英詩的途徑。④《日記》IX,1943—1945:1944-6-26記載,19世紀英國詩人課考試“專重默寫詩篇”;吳宓《論今日文學創(chuàng)造之正法》稱“宜背誦名篇”(《詩話》:97)。吳宓以身作則,講課時僅書大綱于黑板,不用任何參考資料,卻滔滔不絕,井井有條(梁實秋當年在東南大學聽課的報告可為見證,見《年譜》:242-43),而且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也背出來。⑤《日記》IX,1943—1945:1945-3-3記載,文學與人生課上“背英詩不成,甚慚不安”;吳宓晚年亦是如此。例如,他對江家駿說:“下周見面時,你要能背得,我們一道來背?!币娊因E:《恩師吳宓先生在重慶》,第94頁。另一方面,吳宓一貫的勤謹敬業(yè)又迥異于辜鴻銘教書時經(jīng)常不入正題的“跑偏”和憊懶狀態(tài)。吳宓自稱,“1921—1924三年中,為宓一生最精勤之時期”,不僅每月編出一期《學衡》,而且不斷開新課,積極備課,“多讀書,充實內(nèi)容,使所講恒有精彩”(《年譜》:224)。李賦寧先生是吳宓當年在清華(后來是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他把吳宓的授課特點歸納為:“內(nèi)容充實、全面、系統(tǒng),歷史事實準確,引證翔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心得體會,而且洋溢著對古典名著的熱愛和共鳴,因此他的講課對青年學子極富感染力和教化作用?!保ā秴清迪壬罚?)吳宓先生的敬業(yè)精神值得我們效仿。

      最后簡要談一下吳宓在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定位的問題。一般的“文化保守主義”的標簽具有合理的一面,尤其是放在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語境之下。另一方面,從當時世界的語境來看,西方人經(jīng)歷了一戰(zhàn),普遍對西方文明產(chǎn)生了幻滅感,辜鴻銘、泰戈爾等“東方圣人”恰恰代表著先進的文化方向,是“先鋒派”而非“保守派”。吳宓在致莊士敦的英文信中聲稱:“我們不僅僅是保守,我們熱愛孔子、佛陀、基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甚至像埃德蒙·伯克這樣的人的教諭中一切善和真的內(nèi)容”(1925年12月30日,《書信集》:149,譯文有修正)。劉禾和吳盛青等人都認為,“文化保守主義”的稱號有其局限性。①Shengqing Wu, Modern Archaics: Continu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Lyric Tradition, 1900—1937,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3, pp.365-366.Chunmei Du“文化兩棲人”的概念表面描述多于對實質(zhì)內(nèi)容的揭示,而且掩蓋了“兩棲”中何者為重點;所謂“全球化”則有年代誤植和混淆經(jīng)濟文化之嫌。筆者認為,用“文化人文主義”描述吳宓更為恰當一些,可以擺脫當時的中國和世界語境,突出他們跨越東西方二元對立的特點。吳宓深受阿諾德的影響,相信博采精粹、無論東西的立場,相信東西方最好的東西是相通的;他們都對中國文化抱有真切的信念,相信它可以彌補西方文化的種種缺點(吳宓見《日記續(xù)編》I,1949—1953:10)。

      彌爾頓是吳宓建造文化人文主義大廈的一塊基石。其具體表現(xiàn)包括吳宓對彌爾頓的閱讀、感懷、引用、翻譯、摹仿、改寫、比較、評價、教授和傳播,吳宓奠基了我國的比較文學和世界文學研究。②最近,比較文學發(fā)展成為世界文學,新近興起的這一學科,除遠溯歌德的歐美傳統(tǒng)外,在中國亦其來有自。吳宓在世界文學領域的拓荒工作有待總結?!拔幕宋闹髁x”的議題超出了本文的范圍,也有待展開。在跨越東西方的跨文化實踐中,吳宓代表了文化人文主義的一個時代、一個層次和一種樣態(tài)。吳宓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化人文主義,還有他背后的彌爾頓,在當代有著重要相關性,需要做進一步研討。

      責任編輯:李艷麗

      *郝田虎,男,1974年生,山東棗莊人。哥倫比亞大學英文系博士,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比較文學、古文書學、手稿研究、書籍史等。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彌爾頓在中國的跨文化之旅研究”(12BWW034)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彌爾頓吳宓詩集
      吳宓對借錢的不同態(tài)度
      閱讀時代(2022年9期)2022-10-05 05:10:21
      溫暖的衣裳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21年11期)2021-06-25 07:00:00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20年17期)2020-10-21 05:54:52
      吳宓檔案中的“紅學”資料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20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9年7期)2019-05-05 08:41:56
      1720年版《彌爾頓詩集》的排版、插圖和導字——分析目錄學案例研究
      吳宓與錢鐘書
      做人與處世(2017年8期)2017-05-20 23:05:01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6年13期)2016-11-11 03:40:49
      國內(nèi)彌爾頓研究述評
      社科縱橫(2013年7期)2013-04-10 05:35:22
      海淀区| 囊谦县| 安图县| 贡觉县| 湘西| 鹿泉市| 闻喜县| 上饶市| 安新县| 南充市| 阿城市| 平度市| 新巴尔虎右旗| 永靖县| 宁海县| 安西县| 沂水县| 确山县| 芜湖县| 合阳县| 屏南县| 武城县| 汉寿县| 陆良县| 伊宁县| 洮南市| 南江县| 定结县| 化州市| 迭部县| 湛江市| 康乐县| 平武县| 马公市| 徐水县| 兴安盟| 宿迁市| 兴和县| 张家口市| 怀来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