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琳
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
——以天津市四所高校為例
高 琳
本文通過對天津市四所普通高校的調查研究,發(fā)現高校音樂教學普遍存在教學設施配置不足、師資不達標、課程設置不太合理、重視程度不夠等現實問題。通過完善硬件軟件基礎設施、音樂素質培養(yǎng)、多元化課程設置、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等措施,開拓新的教學理念,使普通高校的公共音樂教學成為高校素質教育“必修課”,為培養(yǎng)具有音樂修養(yǎng)的綜合人才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問題;措施
我國公共音樂教育從上世紀50年代提出至今已經有6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尤其是高校的音樂教育在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績,但整體開展情況參差不齊。天津市目前有普通高校50余所,筆者通過對四所普通高校,包括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工業(yè)大學的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做進行調查研究,并進行分析,總結出如下問題及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措施。
1、公共音樂教育設施配置不能滿足需求。因為天津師范大學有音樂系,專業(yè)配置較到位。其他三所高校在多媒體音樂教室、琴房、聲樂及樂器練習教室配置方面標準較低,相關的教學樂器、教學輔助設施不足,資金支持不到位。且不與專業(yè)院校比較,即使相比同校其他專業(yè)學科,在學習環(huán)境,學習氛圍都有明顯差距。
2、公共音樂教育師資方面配備不足。除天津師范大學外,其他幾個高校公共音樂教師大多以兼職為主,兼職教師在綜合素質、教學經驗方面與專業(yè)教師有所差距。課堂講授方面也是以說教為主,教學形式內容比較單一,不夠生動精彩,與學生的互動較少,加之沒有考試壓力,學生興趣不足,不能達到較高教學質量。
3、公共音樂教育現有課程設置不太合理。目前普通高校所用的公共音樂教材不夠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在學生喜歡的聲樂、器樂方面涉及較少,選擇的曲目反映當前的時代精神方面有所不足。由于當前中小學音樂課程開展不到位,普通高校學生普遍音樂基礎較差,在音樂欣賞、感受音樂魅力方面,很多學生不能產生良好的共鳴,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共音樂課的開展。
4、對公共音樂教育重視程度還不夠高。除天津師范大學師范外,其他幾個普通高校普遍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它們更多考慮如何發(fā)展其專業(yè)特長,提高擅長專業(yè)的學術能力,對于一門不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副課,在教研機構設置、教學課題研討、課堂科學化管理方面投入精力較少,造成整體的教學效果和其他必修學科有所差距。
首先,完善基本的軟件、硬件設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須提高觀念,提高公共音樂課的課程地位,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學校領導部門、一線教育團隊三級聯(lián)動,保障專項資金的投入,完善多媒體音樂教室,提高師資水平,保證教師待遇,打造一流的教學團隊,培養(yǎng)一流的音樂教師,提高整體的授課水準和互動水平,推廣高水平的公共音樂公開課,大力開展音樂相關的匯演,聯(lián)歡會,從中滲透教學理念,使學生認識到音樂不是非專業(yè)生的業(yè)余愛好,而是一個大學生的基本素質。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充分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入手,通過在欣賞中講授基礎樂理,在微信、微博網絡平臺互動,讓學生認識到音樂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聽聽歌,唱唱歌也是一種生活樂趣。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在音樂欣賞課中增加和流行歌曲的對比,讓學生多維的感知音樂的高雅與博大精深,營造出一種充滿藝術氣息的教育氛圍,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
然后,利用音樂學科多元化的特點,多元化的設置課程,使音樂教學不在單純局限于課堂教學,課外教學,影視音樂的情景教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lián)教學都是很好的教學手段,而且會與其他學科產生相互促進的效果。天津師范大學有音樂系,有良好的發(fā)展土壤,但其他理工類院??梢詫⒁魳方逃浦灿谏鐣嵺`當中,比如文藝匯演,歌唱比賽,器樂比賽都是很好的展示教學成果的手段,天津職業(yè)學院有酒店管理管理專業(yè),酒店管理中,為提升酒店的格調,很多活動都需要有背景音樂,這些編排是否高雅與組織者的音樂修養(yǎng)有很大關系。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多元化角色,音樂形式也要精彩紛呈。同時鼓勵其中的優(yōu)秀學生選修音樂相關課程,打造新時期的“四有人才”。
最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大膽進行新,教師備課不必拘泥于現有教案,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充分利用多媒體方式教學、網絡互動教學、微信朋友圈聊天教學等方式,使音樂教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軌跡;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和評價機制,使公共音樂教學變成藝術實踐能力的測試,而不是單純學科的及格;把教學模式融入創(chuàng)新思維當中,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成為專業(yè)過硬,藝體兼修的復合型人才;整合教育資源,將創(chuàng)新研討作為專項課題進行研究。創(chuàng)新中實踐,實踐中創(chuàng)新,打造公共音樂教學的新體系,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總的來說,通過對四所院校的調查與研究,學生對公共音樂選修課的整體接受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只是當前公共音樂教育的滯后影響了學習效果。各普通高校應多措并舉,充分提高公共音樂課程在學科中的地位,使選修公共音樂教育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修課”,努力探索特色的教學方法與途徑,為培養(yǎng)具有音樂修養(yǎng)的綜合人才共同努力。
[1] 高麗.高校公共音樂課程設置分析與構想[D].首都師范大學,2005.
[2] 藥曉霞.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6.
[3] 成澤卿.淺論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06.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以天津市四所高校為例》研究成果(52WT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