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晉綏抗日根據(jù)地的干部教育

      2016-02-03 23:00:46牛天玉張發(fā)青NiuTianyuZhangFaqing
      山西檔案 2016年4期
      關鍵詞:在職干部根據(jù)地抗日

      文/牛天玉 張發(fā)青 Niu Tian-yu Zhang Fa-qing

      晉綏抗日根據(jù)地的干部教育

      文/牛天玉 張發(fā)青 Niu Tian-yu Zhang Fa-qing

      The Cadre Education of the JinSui Base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

      干部教育是根據(jù)地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晉綏抗日根據(jù)地建立后,鑒于根據(jù)地干部缺乏且質量不高的情況,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提高干部的素質,為根據(jù)地各項工作的開展、解放戰(zhàn)爭乃至新中國的建設培養(yǎng)了人才。

      晉綏抗日根據(jù)地;干部教育;教育正規(guī)化

      一、晉綏抗日根據(jù)地干部教育的必要性

      在根據(jù)地的教育工作中,干部教育重于國民教育。抗戰(zhàn)開始后,中央連續(xù)發(fā)文強調黨員干部學習的重要性。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決定》更是明確指出,干部教育尤其是在職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因為一切工作包括國民教育工作在內,都須經過干部去做?!保?]為此,晉綏行署成立了17所中等以上學校,后經調整合并后有14所,如抗戰(zhàn)學院、軍政干部學校、晉西青年干部學校、晉西抗聯(lián)訓練班、陸軍學校等。

      但從晉綏根據(jù)地干部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在職干部多是青年,缺乏經驗,能力較弱。以晉綏17個縣來看,在職干部年齡30歲以下的93人,占81%。他們是根據(jù)地抗戰(zhàn)生產與建設的主力軍,是根據(jù)地的骨干力量,雖工作積極,但經驗比較少,對領導工作不太熟練,領導能力非常薄弱,致使根據(jù)地的領導工作非常不健全,并且還存在一些不正確的傾向,造成工作上的障礙。[2]

      第二,在職干部政治認識偏低,不重視教育。晉綏抗日根據(jù)地成立后,政治、軍事、經濟、文教各條戰(zhàn)線都需要干部。干部從哪里來?有120師隨軍來晉的干部,有新軍、工衛(wèi)旅、犧盟會、動委會、民運各救的干部,還有舊政權中的中下級人員和學校教職員、學生等。其中部分干部對教育工作認識不清,重視不夠,不了解做教育工作也是革命工作,不能安心做教育工作,有些干部認為工作不好要負責,學習不好是私人的事,沒關系。甚至以游擊環(huán)境學習困難而搪塞不學習,或者打算等待機會到后方學習。如二區(qū)樓專員因送干部受訓不及時,曾受到記大過二次的處分。[3]有些甚至于被困難嚇退,如方山的前科長,嵐縣的前科員和科長,竟然逃往敵區(qū),又如離石、寧武、方山、臨南九個區(qū)助理員,或回家、或逃走,放棄自己的工作崗位,導致工作停頓,所以對在職干部的教育刻不容緩。

      第三,在職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難以勝任工作。作為一個干部,只有一定的政治水平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箲?zhàn)初期,興縣和臨南兩縣的村干部中粗通文字與不識字的分別占到81%和71%。他們看不懂法令條例,上級開會布置工作,他們只能憑腦子記,回去做時就成了掛一漏萬。而且阻礙了村政權的健全,使各級工作不能正規(guī)化。政府的法令條例是通過村政權來實現(xiàn)的,但是村干部自己還不能掌握,如何來保證法令的正確貫徹,如何來向群眾宣傳發(fā)動!因此說一切工作止于村,并且常常犯錯誤。因此,要改變過去只是使用村干部的觀點,還要注重培養(yǎng),對在職干部教育的關鍵是提高其文化水平。

      二、晉綏抗日根據(jù)地干部教育舉措

      第一,短期訓練班。為了吸收當?shù)氐闹R分子和工農參加抗日工作,根據(jù)地政府通過辦起短期訓練班,訓練數(shù)日、十數(shù)日、數(shù)十日,使他們了解一些黨的方針政策及其業(yè)務工作原則,就分配了工作。如晉綏抗日根據(jù)地軍區(qū)后勤部政治處成立干部文化輪訓隊,訓練3個月,以看懂《戰(zhàn)斗報》、《抗戰(zhàn)日報》及能寫工作報告為標準;課程有國語、算術及整風文件,文化課占70%。暫一師政治部在6月底舉行全體干部的政治和文化測驗,國文測驗成績90分以上的,在師直機關就占全體人員的1/2。在地方,晉綏根據(jù)地相繼成立了“軍政干部學?!保春髞淼臑榭箲?zhàn)學院)、青干校、永田中學等,如抗戰(zhàn)學院曾輪訓干部,離職學習一年,畢業(yè)后重新分配工作。這一時期的干部教育重在量的提高。

      第二,“教育正規(guī)化”。沒有長期性的正規(guī)教育,只辦短期的訓練班,只教會人認識“抗日救國”這幾個大字,無法達到抗戰(zhàn)建國的目的。1940年,晉西北第二次行政會議提出“教育正規(guī)化”的口號,為推動干部教育質量的提高,晉綏先后成立了抗戰(zhàn)學院,政治經濟訓練班,行政干部學校,財政經濟干部學校。如晉綏行署曾由抗戰(zhàn)學院訓練過行政干部107人,會計班訓練16人,稅務班訓練11人,經濟干部學校訓練100人左右。[4]

      1942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在職干部教育應以業(yè)務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理論教育四種為范圍:業(yè)務教育實行“做什么學什么”的口號;政治教育包括時事教育及一般政策教育;文化教育的內容包括國文、歷史、地理、算術、自然、社會政治等;高級及中級干部具有學習理論資格者,還須學習理論,其學習范圍分為政治科學、思想科學、經濟科學和歷史科學。[5]根據(jù)文件精神,晉綏行署組織了學習委員會,它又根據(jù)干部的文化理論水平,分別成立了甲、乙、丙三級干部學習班,學習內容各有不同。甲、乙兩級學習班均研討時事、政策、法令與本身工作的學習,甲級閱讀《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和《新民主主義論》三大名著;乙級則請人講歷史、地理;丙級的政治課由專人負責講解,進行讀報和識字,業(yè)務學習則每周開會兩次。各區(qū)、縣成立了分會,如興縣各機關團體也成立了學習分會,縣、區(qū)干部學習《新民主主義論》,每十天座談時事一次。對于大量的村級干部,各縣區(qū)年年都有集訓、調訓、冬訓,學習識字、村選公糧、法令。

      第三,教學合一,學以致用。1941年,針對延安干部學校教育上學用脫節(jié)的基本缺點作出決定,中央指出學校教育要和生產勞動相結合,師生邊教學、邊生產,在大生產運動中辦學育人。1942年以來,由于在職干部的學習主要是整風學習,所以《中央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決定》中所規(guī)定的業(yè)務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與理論教育都必須服從于整風文件的學習。在整風運動之后,繼之以學習與生產、工作相結合,從生產中、工作中學習。1944年1月,中共中央在給晉綏分局總學委的通知中提到,對干部的教育要注重與實際工作的結合,教學內容也主要以當前的中心任務為主。課后“大家回到實際工作中去,遇到新問題又拿來討論。決定了新的辦法,再回去做。這樣學習就給了他們工作很大的幫助”。[6](p56)林楓在當年的“七一”23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學習要有計劃、有步驟,以文件作根據(jù),但不要脫離實際,學習中反過來提高我們的工作,加強我們的生產。要加強生產觀念和群眾觀念,在這兩個觀念下,使生產與學習結合?!保?]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晉綏行署特將二區(qū)之家黑峪口兩行政村劃為晉綏邊區(qū)新民主主義教育實驗學校的實驗區(qū),將行署工具廠與農場劃為學校的實驗場所,做到了學用一致,教學一致,工作與學習一致,使學校成為工廠、農場、合作社和新民主主義的總和體。直至1945年,已為解放區(qū)培養(yǎng)幾百個埋頭苦干的干部為人民服務,在社會上獲得很高的聲譽。

      三、晉綏抗日根據(jù)地干部教育的成效

      晉綏抗日根據(jù)地戰(zhàn)火中的干部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經過整風運動,整頓精簡,干部參加生產,建立起在職干部政治文化業(yè)務常年學習與提高的有效制度,使干部真正成為能貫徹執(zhí)行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方針,能領導人民抗日救國的骨干。

      第一,提高了廣大干部的政治覺悟,保衛(wèi)和鞏固了晉綏抗日根據(jù)地。把干部放在實際工作中去摔打磨練,如反掃蕩運動、群眾工作、參戰(zhàn)工作,每個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不自覺到自覺,從不懂到懂得較多,經過這種實踐教育的干部,一般都能經受得住嚴峻的考驗,提高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政治思想水平,建立起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和一生為人民服務的覺悟。

      第二,提升了廣大干部的文化素質,促進了根據(jù)地各項工作的開展和深入。在晉綏三分區(qū)某部新年軍人大會總結報告中提到,干部基本消滅了文盲,排級以上干部,如七零四支隊連長陳紹軒,1個月識字221個,6月份的日記還是文理不通,7月份已寫得很通順,也能給《戰(zhàn)斗報》寫稿了;過去不愿學習的,也多自動買紙筆學習起來;在干部中寫日記、作文已是平常的事,如九八大隊,寫日記的經常在80%以上。在識字教學上,教導營無閱讀能力的干部,到11月都認識了600-1200字,大部已能寫通順的日記,閱讀通俗讀物了。三零一支隊半年內消滅文盲43%,三零五支隊干部文化班,3個月內能寫通順文章的從4%增加到44%;二零七大隊干部平均每天識字13個;九零九支隊消滅文盲82%,一零八大隊文訓班消滅文盲90%;二零九大隊在“42年為學習文化年”的口號下,干部們即使在假日中、生產中也沒停止學習,直屬隊文訓班在受訓期間沒有人曠過課。[8](p299)鄉(xiāng)村干部的學習情況大致如此。

      第三,培養(yǎng)了大批干部,為解放戰(zhàn)爭和新中國的建設儲備了人才。在抗日戰(zhàn)爭中,共產黨對于干部教育是非常重視的,采取專門的離職培訓,經過教育提高,再委以重任。興縣有不少村黨支部書記、村長后來提拔到區(qū)公所擔任了重要領導職務。如桑灣村的白崇山參加工作后通過在職學習,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擔任了興縣縣委組織部長、武裝部長、游擊隊政委,后來擔任了地、市領導職務。孫守謙、閻自升、賈厚誼、郭建邦、孫高柱、馬全良、李彥恩等,原來都是文盲,通過住文補校、速成小學,識了不少字,擔任了縣一級領導職務,為興縣的革命事業(yè)做出了貢獻。[9](p127)還有部分干部隨軍南下北上,被分配到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行各業(yè),為新解放區(qū)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和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突出貢獻。

      (本文系呂梁學院科研基金項目“民國時期興縣教育狀況研究”,項目編號:RWXN201402的成果)

      (責任編輯:元 木)

      [1] 中共中央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決定[N].抗戰(zhàn)日報,1942-02-05.

      [2] 杜心源.1941年7月在行署三科長聯(lián)席會議上的報告:民國二十九年教育工作總結[N].行政導報,1941-2,(2-3).

      [3] 武新宇.在第三次行政會上的報告提綱[N].行政導報,1941-2,(4-5).

      [4] 晉西北二年半的文化教育建設報告[N].抗戰(zhàn)日報,1942-10-6.

      [5] 中共中央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決定[N].抗戰(zhàn)日報,1942-02-05.

      [6] 教育科學研究所籌備處.老解放區(qū)教育資料選編[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7] 林楓.在"七一"23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N].抗戰(zhàn)日報,1944-12-4.

      [8] 劉淑珍.晉西北抗日根據(jù)地教育簡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9] 賈佩珍.興縣教育志(1840-1988)[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K265

      A

      1005-9652(2016)04-0180-03

      牛天玉(1979—),男,呂梁學院歷史文化系講師。

      張發(fā)青(1980—),女,呂梁學院歷史文化系講師。

      猜你喜歡
      在職干部根據(jù)地抗日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職干部教育研究
      抗日小英雄楊楊
      軍隊院校在職干部培訓體制機制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學大眾(2020年1期)2020-04-07 16:13:53
      彭明治馳騁抗日戰(zhàn)場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閩北革命根據(jù)地從這里走來
      紅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2
      延安時期在職干部教育:制度·特征·意義
      抗日英烈馬威龍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4
      某部65名在職團以上干部睡眠質量調查分析
      小說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1
      中共根據(jù)地反纏足依據(jù)的演變(1928—1949)
      葵青区| 密云县| 双流县| 腾冲县| 镇远县| 德昌县| 中西区| 郓城县| 营山县| 郯城县| 体育| 德庆县| 方正县| 南康市| 威远县| 太仆寺旗| 罗江县| 白山市| 开江县| 鸡东县| 彭山县| 铁岭县| 文山县| 临漳县| 余江县| 广宁县| 章丘市| 德令哈市| 武夷山市| 盐津县| 汝州市| 潮安县| 巴南区| 石泉县| 澄城县| 故城县| 高淳县| 宜阳县| 台湾省| 留坝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