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昌 蒙文艷1
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
淺談高校網絡輿情實施的措施
饒昌*蒙文艷*1
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0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成為了新媒體的主要陣地,也成了人們表達情緒、自由言論、表達訴求意見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生活、共同的重要平臺。高校管理過程離不開學生,學生的年齡層次決定了他們知識層次高、參與意識強、社會好奇心重、個性化鮮明的意識表達強烈。隨時網絡傳播的廣泛性和時代性,高校學生幾乎所有人都是新媒體的傳播者,在高校管理中,必須加強學生的網絡正確、健康的運用,才能引領積極、向上、健康的網絡輿情陣地。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對于維護學校的穩(wěn)定、加強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至關重要。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實施措施
輿情指的是社會輿論,狹義上指的是圍繞中介性社會事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民眾對該事項所持有的政治態(tài)度。在網絡的環(huán)境下,社會輿情的表現形式就是網絡輿情,其通過互聯網表達和傳播各種不同情緒、態(tài)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它具有自由性和限制性、匿名性和外顯性、突發(fā)性和多變性、時事性和交互性、少數性和分散性等特點。
高校網絡輿情一般以校園網站、論壇、QQ、博客等為載體,根據學生學習、工作、生活身邊發(fā)生的事件作為客體,針對同一事件產生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從而形成一定的輿論陣地。
在比較寬松的網絡言論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加入了網絡的大熔爐,高校在進行言論引導中就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網絡,保持網絡輿論陣地的純潔性,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實施網絡輿情的存在的困難
(一)高校學生的年齡特點:大學生處于情商易激動的時期,心智尚未成熟,遇到問題或者挫折,心里調試較慢,容易受煽動,便通過網絡方式宣泄對社會、對學校、對他人的不滿情緒。網絡輿情成為了某些學生發(fā)泄不良情緒的陣地。
(二)網絡監(jiān)管預警機制有待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監(jiān)測可以監(jiān)測校內群體教師和學生對于公共事件、熱點問題的討論,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員應該對熱點事件進行積極引導,避免釀成突發(fā)事件,對學??诒脑u論,比如學校形象、教學質量、學生管理等,但是在監(jiān)管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需要不斷完善。
(三)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薄弱。主要是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專職較少,兼職較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行政任務和教學任務的壓力下,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當成了兼職,對學生思想的監(jiān)管、人格的培養(yǎng)、行為的引導也欠缺。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待于提高,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改進。
(四)校園文化開展參差不齊。由于每個高校的硬件設施、領導文化建設重視程度、機構管理健全模式及學生整體素質的高低,決定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差異性。有些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聲有色,有些高校校園沉默不已。學生通過網絡看到了各高校文化建設的情況,隨之而來是學生的自豪感和失落感,這不利于做好學生的穩(wěn)定工作。
二、高校網絡輿情實施的措施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網絡道德建設。針對大學生年齡特點,在加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必須要加強大學生思想網絡道德建設,在虛擬的網絡中,通過輔導員日常生活和任課老師德育課上的教導,使學生遵守正確使用網絡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提高安全健康使用網絡的意識。
(二)建立校園網絡預警機制,明確網絡監(jiān)管員的職責。大學生發(fā)表言論、表達思想動態(tài)的重要陣地是高校校園網絡。因此,高校網絡監(jiān)管員要加強常規(guī)檢測與突發(fā)事件監(jiān)測。網絡管理員要多關注學生日常網絡輿情的動態(tài),提高觀察的敏銳性,發(fā)現有苗頭、針對性或者指向性的問題,甚至出現謾罵、煽動、“一邊倒”的不良言論,應該與發(fā)帖者溝通,弄清發(fā)帖意圖,爭取發(fā)帖者能主動刪帖,清除影響。突發(fā)事件的監(jiān)管主要是針對校園發(fā)生的群體事件時的網絡輿情監(jiān)管及應對。主要包括在事件發(fā)生時,快速啟動應急預案,密切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重點加強監(jiān)測力度,大范圍收集輿情信息,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tài)。
(三)建立校園網絡監(jiān)管監(jiān)察隊。高校負責校園網絡監(jiān)管的教師一人之力難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監(jiān)察學生網絡的動態(tài)。所以,高校培養(yǎng)一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力的校園網絡評論員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網絡監(jiān)管員要對學生隊伍進行全方面的培訓,確保學生對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對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有一定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和身份把高校網絡輿情的導向引導向積極、健康和向上的方向,維護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集體利益。
(四)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打造文化型的教育人才引導學生自我教育。高校黨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輔導員是高校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積極打造成文化型的教育人才,加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速到,廣泛吸取人文和社科類知識的養(yǎng)料,使自身的教育能力與文化內涵實現完美的統(tǒng)一,使學生能夠追求崇高的信仰,崇尚科學,塑造健康的人格,實現全面發(fā)展。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教育新氛圍。高校網絡輿情對于傳統(tǒng)校園文化健康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要打造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高校應有機的將網絡輿情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規(guī)劃中,開展以網絡為基礎的文化教育和主題活動,將網絡輿情與校報、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結合形成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態(tài),營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氛圍。
[參考文獻]
[1]李尚旗.高校網絡輿情的作用及其管理[J].學術論壇,2011(2).
[2]王欣.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現狀分析[J].考試周刊,2010(35).
[3]張彬慧,畢瑩.高校網絡輿情的特征及應對[J].科技向導,2010(06).
[4]葉磊.我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研究[J].高等研究,2012(10).
*作者簡介:饒昌(1986-),男,漢族,湖北咸寧人,碩士,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生管理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蒙文艷(1984-),女,壯族,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9-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