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中的那些“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
1.家要干凈整潔才夠溫馨,所以你應(yīng)該無條件地配合我。
“唉,跟你說過多少遍了,讓你換下來的衣服不要放沙發(fā)上!”
“襪子扔在地上,就等著我收拾嗎?”
被指責的那個男人真的就不做家務(wù)嗎?當然不是,人家在有時間有精力的時候也已經(jīng)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只是無意識的情況下或者趕時間時還是會把換下來的衣服隨手就放沙發(fā)上;累的時候他允許自己休息,而不是馬上就去清洗收拾。愛干凈愛整潔很好,可當它成為“必須”時,就不再為人生帶來美好,而是帶來了限制與爭執(zhí)。
2.我在忙時,你也不應(yīng)該閑著。
在婚姻中你是否也擁有這樣的信條呢?
“我已經(jīng)起床了,你也必須起床?!?/p>
“我負責炒菜,那你得負責洗菜吧(命令而非邀請)。”
這些信條乍看也沒什么問題,而且我們一直都是這么做的??墒悄銈兪欠窠?jīng)常為此而跟另一位吵架呢?我的爸媽吵了一輩子的架,即使現(xiàn)在六十幾歲高齡了也時不時大吵大鬧,吵架的原因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因為我媽嫌我爸經(jīng)常抱病在家休養(yǎng),而不是像其他同村的同齡人一樣出門賺錢養(yǎng)家。
問她要爸爸賺錢干嘛用,這么大的年紀如果累著傷著了,賺的錢哪夠醫(yī)藥費?
她說是為了給我們兄妹一些幫助,事實真相是她自己安全感的空洞匱乏太深,所以想通過外在的忙碌來填補。忙碌是她一個人的需要,而不是我爸爸的需要,也不是我們兄妹的需要??墒?,我們作為子女出于對父母的忠誠在無意識中就把這個信條傳承了下來,然后在我們的婚姻當中興風作浪。(《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