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越
上海海事大學,上?!?01306
?
論滯期費與延滯損失的異同
胡越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摘要: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尤其是在租船合同中,一般都會訂立一個條款,允許承租人為了完成裝貨或者卸貨作業(yè)對超出部分時間支付固定日費率的費用,以滯留船舶,該費用被稱為滯期費。另外有一個概念,延滯損失(damage for detention),兩者在字面上來看意思比較相近,極易造成誤解,讓人以為他們的相同的意思。事實上二者之間還是有比較大的區(qū)別的,本文就二者的異同進行分析。
關鍵詞:海上貨物運輸;滯期費;延滯損失
一、滯期費與延滯損失的相同點
滯期費和延滯損失之所以被人們所混淆,主要還是由于其相近的概念。滯期費,是指承租人未能在租船合同中約定的裝卸時間內將貨物全部裝完或者卸完,延誤期間應向出租人支付的一筆費用。而延滯損失是指,因某些原因使船舶滯留在港口或使船舶航行時間延長而應由承租人賠償給出租人的費用。單從概念上來看,二者都是對于由于時間上的延誤而導致損失的一種賠償。
在商業(yè)貿易中,時間的延誤就意味著金錢的損失,因為會產生額外的費用,例如港口費,雇員工資等,同時也可能會影響到船東下一個航次營運。因此,本質上他們是對時間損失的一種補償。
另外,滯期費和延滯損失,都是特指由承租人賠償給出租人的一筆費用。如果是由于船東自己的原因造成延誤,則不存在滯期費和延滯損失的賠償,而是應該承擔其他形式的責任。
二、滯期費與延滯損失的不同點
事實上,這兩個概念咋一看極其相似,但是如果對其進行逐字的對比,不難發(fā)現,二者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區(qū)別。
(一)法律性質不同
關于滯期費的法律性質目前有多種說法:(1)約定賠償金;(2)賠償違約金;(3)約定違約金。不論哪種說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滯期費是由當事人雙方事先在合同中約定好的。因此,雖然在金額上略有不同,但是滯期費具有違約金大多數的特性。盡管滯期費的法律性質還存在疑問,延滯損失與其的區(qū)別還是很明確的。因為延滯損失不是由雙方事先約定的,或者不能完全預見到的。所以有的學者就認為延滯損失的法律性質更偏向一種在違約后才產生的賠償金。
(二)賠償數額不同
關于賠償數額的問題,應當和以上的法律性質相結合來看。之所以滯期費的法律性質具有疑問,正是因為在其賠償數額的問題上,和我國《合同法》所規(guī)定的違約金的相關內容有出入。在我國,違約金如果與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有比較大的差距時,允許當事人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增加或減少。但是滯期費的特殊性在于,一旦約定,則不論實際損失多少,甚至沒有實際損失,都應按照約定的滯期費率進行支付。
與之相反的是,延滯損失的賠償則是根據承租人的實際損失來計算的,其中既包括因延誤而產生的燃料費、港口費等營運費用,也包括了延滯出租人可能喪失的期得利益。因此,滯期費率的高地與延滯損失無關,而延滯損失的計算也不受滯期費率的影響。
(三)產生原因不同
根據1980年《租船合同裝卸時間定義》,滯期費是指裝卸時間屆滿后,對于非出租人原因產生的裝卸遲延,應付給出租人的款項;根據1993年《航次租船合同裝卸時間解釋規(guī)則》,滯期費是指“應不是出租人的責任所造成的,超過裝卸時間產生的船舶遲延而付給出租人的約定金額”。從滯期費的定義來看,總是離不開“裝卸”。
但是延滯損失,則是更具有概括性的損失賠償,他產生的原因是多樣性的。即,延滯損失的產生,可以是由于裝卸工作造成(如果合同本身沒有滯期費的約定),也可以是其他原因導致的。
這里就簡單介紹下常見的延滯損失產生的原因:
1.合同中有裝卸時間的規(guī)定,但沒有滯期費率的約定——由于沒有約定,所以要按照出租人實際損失計算延滯損失。
2.合同中有關于滯期時間的約定——即如果合同確定一定的滯期期限,則滯期費計算到約定的時間結束為止,如果超過期限,船舶仍然滯留,就要對超出部分再計算延滯損失。這樣的情況下,船舶的滯留即會導致滯期費,也同時產生了延滯損失。
3.在CQD等條款下產生的延滯——CQD條款及“As fast as the vessel can receive/deliver”條款,由于沒有明確規(guī)定某一期限為裝卸時間,所以不存在滯期費的問題,一旦裝卸超過合理時間,就會導致延滯損失。
4.承租人未按時提供貨物產生的延滯——如果因為承租人未備好貨,或未做好有關文件的準備工作,或因貿易糾紛等原因致使船舶抵港之后不能開始裝卸,則由于裝卸時間沒開始計算,就不存在滯期費,而是產生延滯損失。
5.其他常見情況——諸如因無正本提單拒絕交貨所產生的延誤,或承租人未及時宣港產生的延誤,或承租人違背吃水保證,致使船舶不得不等高潮或者在港外停留過駁減載而產生的延誤,或承租人未及時開出信用證導致的延誤,或船舶被承租人的代理或托運人扣押導致延誤……
三、結語
海商法的內容與航運實踐和貿易習慣有著緊密的聯系,滯期費和延滯損失,在文字上相近,但是其在實踐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截然不同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理論實踐相結合,才能做到真正掌握。
[參考文獻]
[1]郭萍.租船實務與法律[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3.73.
[2]郭萍.試論延滯損失的幾個法律問題[J].海商法年刊,1997(8).
[3]John F.Wilson?Carriage of goods by sea袁發(fā)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胡越(1991-),男,漢族,浙江紹興人,上海海事大學2014級國際法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01-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