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旭平,曹可疑
(榮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農(nóng)技站,四川自貢 643100)
旱地“麥/玉/豆”三熟綜合配套技術(shù)
但旭平,曹可疑
(榮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農(nóng)技站,四川自貢 643100)
文章根據(jù)榮縣近年來旱地改制試驗研究結(jié)果與示范應(yīng)用效果,研制提出旱地“麥/玉/豆”三熟綜合配套技術(shù)。該技術(shù)操作簡便,節(jié)本高效,農(nóng)民易學會干,適宜在榮縣及相似生態(tài)條件和耕作制度區(qū)域應(yīng)用,其推廣前景十分廣闊。
種植 旱地 麥/玉/豆 綜合配套技術(shù)
旱地“麥/玉/豆”三熟種植模式,其核心內(nèi)容是在有機集成免耕、秸稈覆蓋、作物直播技術(shù)的條件下,以冬大豆代替“麥/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進行的連年套種輪作多熟種植制度[1~4]。
榮縣旱地“麥/玉/豆”三熟綜合配套技術(shù)是根據(jù)榮縣生態(tài)條件和耕作制度研制的,其技術(shù)內(nèi)容主要包括旱地“麥/玉/豆”三熟種植模式的帶植模式、品種選配、播前準備、播種、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和收獲,其技術(shù)關(guān)鍵是“四改”(即:改小麥“雙二五”帶植為“雙三0”帶植;改大豆春播為夏播;改套作大豆稀植為密植;改套作大豆中期化控為播前化調(diào))。該技術(shù)應(yīng)用于實際生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顯著、社會效益明顯、生態(tài)效益良好,能夠大幅度提高套作大豆單產(chǎn),促進小麥、玉米平衡增產(chǎn),為推動全縣旱地農(nóng)業(yè)結(jié)構(gòu)優(yōu)化調(diào)整,促進大豆生產(chǎn)和豆制品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shù)支撐。
采用“雙三0”模式,帶狀2 m開廂,1 m種6行小麥,1 m種2行玉米,小麥收后種2~3行大豆,第2年玉米和大豆換茬分帶輪作。
品種選用時,注意3季作物的時空協(xié)調(diào)搭配。小麥應(yīng)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性強的中熟品種,如川麥44、川麥47;玉米宜選用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高抗(抗病蟲、抗干旱、抗倒伏)、植株較矮、株型緊湊的中遲熟品種,如川單28、渝單19;大豆宜選用主莖發(fā)達、稈強不倒、耐蔭性強的品種,如貢選1號、貢秋豆2號。
3.1 精選種子
剔除雜子、病斑粒、蟲食粒、秕粒和破碎粒,選用粒大飽滿的種子,種子發(fā)芽率95%以上。
3.2 曬種
將選好的種子在播種前,選擇晴天連續(xù)曬種2~3 d,曬種3~4 h/d,防止烈日暴曬。
3.3 拌種
小麥選用立可秀或粉銹寧拌種,按每10 kg種子,用20%的立可秀10 g或20 g粉銹寧拌種;玉米選用包衣種子;大豆在播種前,采用烯效唑拌種,控旺防倒,每1 kg種子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16~20 mg,在塑料袋中,來回拉動數(shù)次即可。
3.4 整地
玉米整地時,盡量做到早、深、細,冬春前早耕“曬垡”、“炕土”,耕深25~30 cm。
4.1 播種期
小麥播種期為11月初;玉米因地適時播種,丘陵地區(qū)3月中下旬;大豆播種期以6月上中旬為宜,并注意雨前或雨后及時搶墑播種。
4.2 播種方式
小麥采用人工撬窩點播、砍溝點播;玉米采用肥團育苗、乳苗移栽;大豆采用撬窩點播于麥秸行內(nèi)。
4.3 種植密度
小麥行距0.20 m,窩距0.17 m,窩播8~9粒,每667 m2基本苗7萬~8萬苗;玉米移栽時,兩邊距麥帶0.17 m,行距0.67 m,窩距0.43 m左右,窩留雙株,每667 m2植2 800~3 000株;大豆適當密植,帶內(nèi)行距0.33 m,窩距0.33 m左右,每窩播種3~5粒,窩留苗2~3株。1臺土每667 m2留6 000~7 000株,2臺土每667 m2留7 000~9 000株。
4.4 秸稈覆蓋
小麥收后,實行麥稈覆蓋免耕直播大豆;玉米收后,直接砍到原地覆蓋于空行;大豆收后,凋落的大豆葉原地覆蓋和留根瘤固氮培肥地力。小麥播種時,實行免耕直播,并用玉米稈覆蓋麥行。
5.1 科學施肥
小麥每667 m2總施純氮7~9 kg、過磷酸鈣40~50 kg、氯化鉀7~8 kg。磷鉀肥作底肥1次施入?;手?,氮肥用量占全生育期總施氮量的60%。對于中上等肥力田塊,一般每667 m2施豬糞水1 200 kg,土雜肥300 kg,其余部分肥料在3葉期進行追肥。
玉米采用兩段式施肥,足施底肥,猛攻苞肥,水肥耦合。玉米底肥每667 m2施尿素16~18 kg、過磷酸鈣40~50 kg、氯化鉀10 kg,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16~18 kg尿素(或碳銨43~48 kg)。
大豆采取以磷鉀為主,酌施氮肥的方法,底肥每667 m2施尿素3~4 kg、過磷酸鈣30~35 kg、氯化鉀4~5 kg。播種時,穴施或均勻撒于土表,避免種肥接觸;追肥視田間長勢,對長勢較弱的田塊,每667 m2雨后直接撒施4~5 kg尿素或兌清糞水施于田中。
5.2 中耕除草
每季作物播種前或共生期間,用化學除草劑或人工除去雜草。除草劑選擇上,小麥、玉米每667 m2用25%“左丹”乳油80~100 ml,大豆每667 m2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 ml,兌水30 kg在田間均勻噴霧。
5.3 控旺防倒
對旺長麥田,可于小麥分蘗盛期,每667 m2用20%壯豐安乳油25~30 ml,兌水30 kg,葉面噴霧。
玉米在10~12葉展開時,每667 m2用40%玉米健壯素水劑25~30 g,兌水15~20 kg,均勻噴施于玉米的上部葉片上。
大豆在播種前,采用烯效唑拌種,控旺防倒。當田間大豆長勢過旺時,可在分枝期或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100 mg/L均勻噴施莖葉。
5.4 防治病蟲
小麥拔節(jié)至抽穗階段,每667 m2用2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32~40 g兌水50~60 kg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條銹病和白粉?。ú『乐貢r,隔7~10 d再噴1次);每667 m2用5%的井岡霉素水劑100~150 ml兌水50~60 kg噴霧,防治紋枯病。抽穗至揚花盛期,每667 m2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5~100 g兌水50~60 kg噴霧,預(yù)防赤霉病。孕穗至灌漿期,每667 m2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20 g兌水50~60 kg噴霧1~2次,防治蚜蟲。
玉米苗期,用3%辛硫磷顆粒劑(綠地從清等)措施或丟窩,防治地下害蟲;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顆粒劑或殺蟲雙大粒劑,在有蟲株上心葉內(nèi)撒入1小把,防治玉米螟,后期用井岡霉素噴稈或人工剝?nèi)ゲ∪~,防治紋枯病。
大豆全生育期,應(yīng)注意對根腐病、病毒病及豆稈黑潛蠅、蚜蟲進行監(jiān)控和防治,一旦出現(xiàn)病征,及時施藥防治。每667 m2選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00 g兌水50 kg莖葉噴霧,防治根腐??;每667 m2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30 g或2.5%來福靈乳油15~20 ml兌水稀釋噴霧,防治蚜蟲;每667 m2用40%樂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豆稈黑潛蠅。對根腐病和病毒病嚴重的植株,應(yīng)及時拔除深埋。
小麥蠟熟期后期,為收獲最佳時期;玉米黃熟期,搶收果穗;大豆收獲期,以黃熟到完熟期為宜,收獲適期為莢皮干硬,收后晾曬干,脫粒。
[1] 童小蘭,曾榮耀.旱地三熟在不同模式下產(chǎn)量與效益比較.四川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機,2014,(5):44~45
[2] 雍太文,任萬軍,杜小英.旱地新3熟“麥/玉/豆”模式的內(nèi)涵、特點及栽培技術(shù).耕作與栽培,2006,(6):7~9
[3] 盧學蘭,雍太文,楊文鈺.旱地新三熟“麥/玉/豆”模式及栽培技術(shù).中國農(nóng)技推廣,2007,23(3):28~29
[4] 李玉東,曾榮耀.玉米株型和幅寬對套作大豆產(chǎn)量的影響.南方農(nóng)業(yè),2014,(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