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集體相親中參與主體行動策略分析——基于南京大型相親會的觀察

      2016-02-09 15:59:27賈志科許榮漫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找對象參與者女士

      ■ 賈志科 許榮漫

      (河北大學 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南京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

      集體相親中參與主體行動策略分析
      ——基于南京大型相親會的觀察

      ■ 賈志科許榮漫

      (河北大學 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南京大學 社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摘要】近年來,集體相親在大城市中興起并逐漸流行。對南京大型相親會進行近3個月的實地觀察與訪談后發(fā)現(xiàn):集體相親的參與主體包括代子女相親的父母、單身青年、旁觀者以及組織者四類,參與者因其所擁有的條件和資源、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處地位不同,在擇偶場域中采取“被動等待與主動出擊”“低調保密與炫耀性宣傳”“互相幫助與攻擊議論”“寧缺毋濫與寧濫毋缺”等行動策略,背后隱含著理念與價值觀的矛盾和沖突,也受其所擁有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資本制約,其成效有待科學評估。

      【關鍵詞】集體相親參與主體大型相親會

      一、研究背景與文獻回顧

      近年來,隨著性別失衡影響的逐步顯現(xiàn),城市化、現(xiàn)代化的快速發(fā)展,都市生活方式的不斷更新,“剩男”“剩女”現(xiàn)象日漸增多,社會上各式各樣的相親活動越來越流行。人們對電視相親、網絡相親等擇偶方式已習以為常,然而,對于集體現(xiàn)場相親、大型相親會這一集體相親方式,由于其地域性特征明顯、時限性較強,目前社會公眾的了解度與學術界的關注度尚不太高。集體相親萌芽于2005年,在北京興起后,成熟于南京,隨后在杭州、上海、深圳、福州等地迅速發(fā)展。以南京“萬人相親會”為例,該組織自2011年10月15日正式落戶GL公園后,定期舉辦相親會和專場相親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型相親會作為社會為解決擇偶問題所做的一種努力,為都市青年提供了一個新型的擇偶場域[1]。然而,其能否真正成為都市青年擇偶的依靠或平臺?在集體相親現(xiàn)場,哪些人在參與?他們會采取怎樣的方式或行動策略?其成效如何?這是本文關心的主要問題。

      相較于大眾傳媒對相親活動的敏感和積極報道,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尚不多見。通過中國知網(CNKI)進行檢索,對集體相親的研究為數不多。曹慧中的研究呈現(xiàn)了“父母相親會”的真實面貌,并對其形成原因進行了剖析[2]。胡桂錟指出,城市中集體相親的主體是“三高”(即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群體,并對集體相親的特征進行了分析[3]。唐韡通過對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的研究指出,“相親角”具有參與相親的女性多于男性、求偶青年極少露面、成功率很低等特點[4]。孫沛東則指出,相親角和“白發(fā)相親”現(xiàn)象具有城市性[5],其進一步的研究認為這些現(xiàn)象揭示出知識青年父母的集體焦慮,而這種中國特有的相親行為同時具有排遣這種集體焦慮的潛功能[6]。賈志科、風笑天利用在南京“萬人相親會”上收集到的936份青年會員資料,對都市青年的擇偶標準及其群體差異進行了分析,提出“萬人相親會”作為一種新興的擇偶場域,在為青年提供機會和平臺的同時,可能也加劇了都市“剩女”問題[7]。已有研究大多關注相親會盛行及父母代子女相親的現(xiàn)象,分析大多處于表象描述階段,多數研究尚未能對相親這一傳統(tǒng)婚戀形式在現(xiàn)代都市社會中變異和盛行的深層原因進行細致分析,對相親會運作機制、現(xiàn)場參與者的行動邏輯及其背后所蘊含的理念和價值觀念沖突尚缺乏深入思考。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參與式觀察、無結構訪談和結構式訪談法。研究時間主要集中在2011年11月-2012年1月期間*除2011年11月-2012年1月期間在南京GL公園的大型相親會進行實地研究外,筆者在隨后的三年時間內,還對一些個案進行了追蹤訪談。南京大型相親會從GL公園“撤離”后,筆者還對在BM公園、MGQ以及XWH公園等地舉辦的相親活動,進行了實地觀察和訪談。。參與式觀察主要以南京GL公園大型相親會中的各類參與人員為對象,觀察他們在集體相親現(xiàn)場的交流、互動情況及其情緒和行為反應。無結構訪談的對象主要以代子女相親的父母為主,以單身青年及其他人員為輔。根據無結構訪談所獲得的情況與信息,進而確定結構式深入訪談對象。在為期近3個月的實地研究過程中,筆者以無結構訪談法共計訪問了81位前來參加相親會的父母、單身青年以及相親會的組織者和工作人員。而后,根據被訪者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對其中的21位進行了結構式深度訪談。由于相親會現(xiàn)場為公共場合,無法公開與被訪者進行更為深入地交流,因此,除現(xiàn)場訪談外,筆者還采取了電話訪談、QQ聊天、私下見面訪談等形式作為補充,與部分被訪者進行了互動與交流。

      (二)研究對象

      根據性別、年齡、職業(yè)以及來相親會現(xiàn)場的目的四個方面,筆者分別對21位被訪者進行了編號。其中,有8位代女兒相親的父母(編號A-H),1位受托為侄子和侄女相親的女士(編號I),5位代兒子相親的家長(編號J-N),3位單身男、女青年(編號O、P、Q),2位普通市民(編號R、S)以及2位相親會工作人員(編號T、U)。

      A.男,52歲,機關工作,為23歲、在銀行工作的女兒相親;B.女,61歲,退休,為33歲、在高速路工作的女兒相親;C.女,55歲,退休,為27歲、在外企工作的女兒相親;D.女,56歲,高校教師,為28歲、當舞蹈老師的女兒相親;E.女,56歲,退休,為29歲、在聯(lián)想公司工作的女兒相親;F.女,45歲,企業(yè)管理人員,為22歲、大學剛畢業(yè)、在醫(yī)院工作的女兒相親;G.女,62歲,退休,為32歲、做高校教師(在讀博士)的女兒相親;H.男,51歲,普通工人,為25歲、在社區(qū)工作的女兒相親。I.女,48歲,在社區(qū)工作,受托為26歲和25歲、在寧打工的侄子侄女找對象。J.女,55歲,退休,為28歲、在醫(yī)院工作的兒子找對象;K.女,63歲,退休,為38歲、離婚、在證券所工作的兒子找對象;L.女,56歲,退休,為27歲、在部隊工作的兒子找對象;M.女,55歲,退休,為26歲、在中石油工作的兒子找對象;N.男,60多歲,職業(yè)不詳,為28歲、在企業(yè)工作的兒子找對象。 O.男,31歲,高校老師,為自己找對象;P.男,30歲,在私企工作,為自己找對象;Q.女,38歲,無固定工作,為自己找對象。R.男,68歲,退休,打發(fā)時間;S.女,50多歲,清潔工,清掃GL公園衛(wèi)生;T.女,56歲,教師,來相親會幫忙、做志愿服務;U.男,50多歲,相親會創(chuàng)始人,組織相親會。

      三、集體相親中的參與主體及其角色

      (一)信息篩選者——代子女相親的父母

      從古至今,在中國社會,父母意見對子女婚姻始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相親會上,這種作用有別于傳統(tǒng)的“父母之命”,主要表現(xiàn)為:為子女篩選擇偶信息,排除那些他們認為完全不適合自己孩子的人。據筆者觀察,參與相親會的父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掛牌會員”的父母,其子女多為相親會的登記會員,他們目標明確,來相親會現(xiàn)場主要就是為了給子女“物色”合適的對象;另一類是“蹭信息”的父母,他們雖非會員,但因相親牌公開懸掛,可以自由觀看、記錄相親牌上的信息,故他們大多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碰運氣”。

      (二)結果決定者——單身青年

      在相親會這一擇偶場域中,單身青年無疑是真正的主角。然而“主角”卻很少親自參與,基本是由父母或親戚代勞。根據相親會主辦方的統(tǒng)計,相親會的現(xiàn)場參與者中父母和適齡青年的比例大約為4∶1,但據筆者觀察,適齡青年的比重可能更低。單身青年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親自到現(xiàn)場參與的青年。這部分青年人數相對較少,但他們的“閃亮登場”,卻每每能夠引發(fā)相親會現(xiàn)場的熱潮,尤其是那些初次亮相、相貌英俊、略顯成熟的男青年。另一類是將自己的相親信息通過相親牌傳遞而大多不親自到現(xiàn)場參與。他們偶爾到現(xiàn)場一是了解其他相親牌上的信息;二是看自己的相親牌上,是否有人留下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

      (三)旁觀者——普通市民

      由于南京大型相親會的相親現(xiàn)場設在南京市GL公園,因此,在相親會現(xiàn)場也不乏旁觀者。根據筆者的觀察,旁觀者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純粹看熱鬧的旁觀者,他們在相親會上幾乎不發(fā)表任何言論;打發(fā)時間、對他人“品頭論足”的旁觀者,他們對了解到的他人信息肆意進行評論;早做準備、提前了解婚姻市場“行情”的旁觀者,他們的子女年紀尚輕,來相親會主要是為了了解一下當前婚姻市場上的“行情”,順便關心一下子女或周圍熟人的婚事。

      (四)組織者——相親會工作人員

      相親會工作人員是實現(xiàn)相親會“紅娘”功能的橋梁與紐帶,人數雖少,但十分重要。據志愿者T女士介紹,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盡可能多的單身青年信息,組織人們參與相親會,辦理會員登記和注銷手續(xù),制作和懸掛相親牌,幫助有需求的人通過相親會找到合適的對象。另據創(chuàng)始人U先生說,為相親會工作的人員主要包括:負責人、專職人員以及志愿者。南京“萬人相親會”的負責人即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辦相親會只是兼職;相親會有專職人員2名,主要負責日常事務及正常運轉;志愿者大多是來參加相親會的父母或自愿過來幫忙的適齡青年*據U先生講,有些青年不好意思到相親會上來找對象,所以在這里以做志愿者的名義,留意自己中意的異性信息。。

      四、集體相親中的行動策略

      (一)被動等待與主動出擊

      在相親會現(xiàn)場,是等人詢問還是主動問詢很有講究。參與者可能會通過對自身條件評估、觀察他人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來決定如何行動。如,筆者曾多次在相親會上看到為兒子找對象的丁女士,她只是瀏覽在公園內展示的相親牌,幾乎從不主動與人交談,有人詢問情況,她也多是笑而不答*出于對這類家長的研究興趣,在一次相親會臨近結束之時,筆者趁人們漸漸散去,主動與J女士進行了交談。她告訴筆者,相親會上的人魚龍混雜,她會根據個人的判斷,來決定是否與人交流。。與她相類似的一位老先生,據說是在為其博士女兒找對象,每次都帶個公文包,將寫有女兒情況的硬紙板擺在面前,然后看報紙喝茶,等人詢問*這位老先生,脾氣性格似有些古怪,筆者試圖與其進行交流,被其當面拒絕,并表示對我的研究不感興趣,也不愿成為我的研究對象,讓我躲遠點兒。因此,關于老先生的信息是從他人口中獲得,未做編號。。Q女士則是自己來相親,但由于年齡偏大,無固定工作,自認為各方面條件都不太好,所以到相親會現(xiàn)場多是駐足觀望。

      也有部分參與者非常積極、主動地尋找各種機會,他們大多擁有著在婚姻市場中較占優(yōu)勢的資源。如,O先生雖個子不高,但長相斯文,再加上在南京某大學工作,初次來到相親會就遭到了眾人的“圍攻”。而據T女士所言,還有一個30多歲男生,每次都會主動地去找工作人員付費,“購買”中意女性的聯(lián)系方式。而為女兒相親的F女士,除在相親會現(xiàn)場主動跟筆者介紹外,相親會結束之后還一路跟隨筆者,要求為其女兒留意合適的對象;為兒子找對象的L女士,干脆奪下筆者的訪談筆記,試圖從中發(fā)現(xiàn)其所想要為兒子尋找的對象信息。

      (二)低調保密與炫耀性宣傳

      表面看來,相親會現(xiàn)場氣氛熱烈,人們參與熱情似乎很高,但其中的無奈卻難以言表??紤]到面子、個人隱私、安全等因素,很多人不愿透露個人信息甚至使用虛假信息。一些家長背著兒女前來代為相親,還擔心遇到熟人,因而更傾向于低調應對,秘密進行。如,為博士女兒相親的G女士向筆者訴苦,“就是因為孩子一直單身,我們認識的人中也沒合適的,所以才來相親會的。從小到大,孩子各方面的表現(xiàn)都很好,我們一直很為她驕傲的,但都30多了,還沒對象,哎……跟人一聊天就會問到孩子結婚的事情……要是讓熟人知道我們到相親會上來找,好像我家孩子嫁不出去似的?!睘楦髯耘畠簛硐嘤H的B女士、C女士和H先生,也都悄悄跟筆者透露了類似的擔憂。此外,一個突發(fā)事件也讓筆者感受到了相親會上“低調”“保密”的重要性?!皠h掉,刪掉!必須刪掉!萬一傳到網上,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們來相親會了?!”在一位大姐的斥責下,筆者只好刪除了當天相機拍下的所有照片*出于研究需要,筆者在相親會上拍攝了一些照片,但遭遇了搶奪相機事件。。可見,對很多人而言,在“陌生人”充斥的準“熟人”社會,相親屬于個人隱私,并不光彩。

      也有部分參與者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而采取高調宣傳的行動策略。如K女士是一位來給離婚已有3年的兒子找對象,據她陳述,“兒子38歲,碩士學歷,現(xiàn)在一家證券研究所工作,是高級研究員、高級分析師,年薪20多萬,有兩套大房子?!彼€給筆者現(xiàn)場展示了兒子的照片以及各種獎勵證書的復印件。她解釋道,“我家兒子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有房有車,之前離婚也是因為前妻在外面有人了。我拿這些證書,就是說明我們是貨真價實的,你看有這么多人來跟我聊,還不是看上我們這些條件?!但沒有我中意的,他們都不適合。”而另外一位為女兒相親的E女士,也在相親會現(xiàn)場展示了女兒的幾張生活照和藝術照,并且“夸耀”自己的女兒很優(yōu)秀、很漂亮。盡管她們都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高調姿態(tài),但效果卻大不相同。K女士對兒子近乎炫耀的宣傳帶來了很多人的主動詢問與交流,而E女士的女兒則很少有人問津。

      (三)相互幫助與攻擊議論

      作為一個“陌生人”的場域,參與者自身原有的社會資本很難快速展現(xiàn)并發(fā)揮作用,但相親會現(xiàn)場匯集著大量的信息資源,參與者可以通過互換信息來實現(xiàn)擇偶目的,還可以建立聯(lián)系,擴展個人在擇偶中的關系網絡和資源。如,筆者因多次參加相親會,而常常被“熟人”問起,能否幫其孩子留意合適的對象;而G女士雖然沒有為自家女兒尋覓到合適的對象,卻給親戚的孩子“牽了紅線”;I女士也因為為同事“牽線搭橋”,而受托為在南京打工的侄子、侄女尋找合適的對象;相親會志愿者T女士也表示,已多次為熟人、親戚朋友等介紹合適的對象。在相親會上,單身男女作為一種資源,在人們的交流、互動過程中,通過交換或給予信息來實現(xiàn)相互幫助。

      但相親會也會發(fā)展成為一個“熟人”的小社會,個別人的言行也會引起他人的議論,甚至是攻擊。而這些議論和攻擊,可能會使當事人陷入被動局面,甚至被“邊緣化”。例如,在一次相親會現(xiàn)場,在私企工作的P先生自己來找對象,其自身條件甚佳,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他卻沒有受到像O先生那樣的“圍觀”與“哄搶”。偶然間,聽到議論,“那個小伙子看著還可以,但我是肯定不會把我家孩子介紹給他的,剛開始我還不知道,上次聽幾個姐妹說,他見誰都很熱情,一介紹就說很滿意,回頭卻又去抄十多個電話號碼,四處聯(lián)系?!薄奥犝f他約人家女孩見面,遲到不說還舍不得請人吃頓飯,這樣的你說哪能行呢?現(xiàn)在除了那些剛來的不知道,其他人都不愿理他的?!笨梢?,P先生的行為表現(xiàn)給自己帶來的非議使得他處境“窘迫”*為進一步了解P先生的情況,筆者還私下聯(lián)系到他,對其進行了專門訪談。盡管了解到其不恰當的行為背后有著他自認為較為合理的解釋,然而人們對他已然形成偏見,且在“壞事傳千里”籠罩下的相親會現(xiàn)場,再多、再合理的解釋也是蒼白無力的。。

      對于相親會本身的議論,也沖擊著筆者的神經。據相親會創(chuàng)始人U先生介紹,他做相親會主要有兩點考慮:相親會不以收錢為目的;要始終保持相親會的純粹性。然而,有人并不買賬,R先生說道,“相親會名為公益,實則收錢,騙人的?!惫珗@的清潔工S女士,也悄悄告訴筆者一些她了解到的、所謂的相親會“內幕”,如:相親會的工作人員串通優(yōu)質男士,騙取女性家長的認可后,過年到家里索要紅包;相親會會暗地里出賣信息給那些需要信息的人,以此來謀取利益。

      (四)寧缺毋濫與寧濫毋缺

      集體相親能夠吸引人們積極參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海量信息能夠提供無數的機會。但面對龐雜的擇偶信息資源,如何進行篩選顯得極為重要。一般而言,自身條件較好、擁有優(yōu)勢資源的參與者大多會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根據其所秉持的擇偶標準逐項進行篩選。例如,D女士告訴筆者,“我家女兒各方面條件都很優(yōu)秀,對于婚姻我們是采取謹慎態(tài)度的,隨隨便便找了不合適的,不幸福的話,還要離婚,還不如不找,即便找不到合適的,跟我們一輩子也行的,總比結了婚不幸福的要好?!盞女士也表示,“兒子都有了一次不滿意的婚姻,這次我們一定要好好選,絕不可能湊合,要是湊合的話,干脆還不如不找。”這類參與者更傾向于“精挑細選”。

      而一些自認為條件不是很好的參與者,則傾向于尋找和記下盡可能多的擇偶信息。還有一些父母,盡管自認為條件很好,但比較尊重子女意愿,也會傾向于多搜集一些擇偶信息,以便回家后讓子女自主選擇。例如,I女士告訴筆者,“我是來給侄子、侄女找對象的,他們爸媽不在南京,自己又不愿意來,我哥嫂就托我來幫忙看看,我這本子上記的都是我看著條件差不多的,回去之后再讓他們從里面選選?!睘閮鹤诱覍ο蟮腗女士也表示,“我是搞不懂現(xiàn)在的年輕人到底是喜歡啥樣的,我看著不錯的,孩子就是不愿意見,就是去見了也是沒下次,問他總說是沒感覺,只能多挑點,希望能對上一個?!蓖瑯右彩菫閮鹤诱覍ο蟮腘先生,也表示為兒子多挑選一些看上去各方面條件還不錯的,就是為了能讓他從中再挑選合適的。此外,根據筆者的觀察,那些親自來現(xiàn)場參加相親的單身男青年,也大多帶著本子,認真地抄錄著相親牌上的擇偶信息,并且主動到工作人員那里詢問和“購買”聯(lián)系方式,覺得合適的就會聯(lián)系一下,試試看。

      可以發(fā)現(xiàn),相親會就是一個小社會,不同的參與者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其所擁有的條件和資源決定了在小社會中的位置,人們會根據角色和位置采取不同的行動策略。而在不同的行動策略背后,隱含著參與主體不同的理念、價值觀和婚姻觀。相親會現(xiàn)場充滿各種矛盾與沖突,不僅表現(xiàn)在代子女相親的父母之間,也表現(xiàn)在父母與單身青年的代際之間,甚至還表現(xiàn)在相親參與者、旁觀者與組織者的不同價值理念上。作為同樣都是要為子女篩選對象的父母,他們要在相親會現(xiàn)場進行子女條件、家庭資源甚至社會資本等多方面的“PK”;而同樣都是想要獲取更多的擇偶機會和信息,家長給自家孩子多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易被默許,單身青年多見識一些對象則飽受詬病;相親會的組織者“懷著公益目的”組織活動,但卻并未得到認可,甚至遭到諸多質疑。可見,盡管相親會的舉辦方對外聲稱“成效顯著”,參與者的反應卻不盡相同。

      五、思考與討論

      第一,對集體相親中“參與主體”的認識與思考。在以往的相關研究中,對于參與主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代子女相親的父母身上,有學者甚至提出了“白發(fā)相親”的概念[8]。然而,筆者認為,相親會現(xiàn)場作為一個開放的公共場合,還應關注單身青年以及其他人員的參與和介入,這部分人員數量雖少,但正是由于他們的介入使得這一擇偶場域中各種關系變得復雜化。

      第二,對集體相親中“行動策略”的理論解釋?;橐鍪袌隼碚撜J為擇偶是一種理性的交換行為,雙方通過有形、無形資源的交換,以期獲得最大的回報。這一理論在解釋集體相親中的行動策略時,具有一定的解釋力。然而,在相親會現(xiàn)場,并非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理性和樂意交換的。各類參與主體的行動可能更多地受到其所擁有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資本的制約。不同資本類型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經濟資本因其易于量化和比較的特性使其在進行擇偶信息篩選時,作用明顯而突出,有時甚至能夠直接影響參與主體的擇偶決策;文化資本集中體現(xiàn)在學歷和言談舉止上,這是形成第一印象的關鍵;而社會資本很難在相親會現(xiàn)場直觀呈現(xiàn),因而難以發(fā)揮突出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參與主體在相親會上通過與他人進行交流與互動所形成和積累的社會資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其擇偶信息和人際交往范圍。現(xiàn)場參與者采取何種行動策略,與其對自身及他人資本存量的評估與衡量直接相關,其中隱含著更多的社會性因素。

      第三,對集體相親“成效”的討論與思考。以往多數研究表明,相親會的成效可能并不盡如人意,甚至還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然而,在部分媒體的報道和相親會舉辦方的官方信息發(fā)布中都聲稱“效果明顯、成效顯著”,并列舉了大量的“成功案例”。成效究竟如何還有待科學評估。筆者近年的持續(xù)研究發(fā)現(xiàn):此類相親會的初期,信息和機會的提供效果較為明顯;到了中期,參與者疲于接受和應對各種信息和機會,集體相親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后期,無果者會重新尋找其他方式或途徑。這一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以往學術研究的結論,但尚需深入地研究與分析。

      [ 參 考 文 獻 ]

      [1]祝西冰 賈志科:《都市青年擇偶場域分析——基于南京大型相親會的實地研究》,載《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2]曹慧中:《為誰辛苦為誰忙——講述父母相親會背后的故事》,載《青年探索》,2007年第2期。

      [3]胡桂錟:《城市白領集體相親現(xiàn)象研究》,載《當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4]唐韡:《從“相親角”看都市未婚白領大齡化問題——以上海人民公園為例》,載《職業(yè)時空》,2008年第2期。

      [5]孫沛東:《“白發(fā)相親”——上海相親角的擇偶行為分析》,載《南方人口》,2012年第2期。

      [6][8]孫沛東:《相親角與“白發(fā)相親”——以知青父母的集體性焦慮為視角》,載《青年研究》,2013年第6期。

      [7]賈志科 風笑天:《當代都市青年的擇偶標準——基于南京萬人相親會的實證分析》,載《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責任編輯:張宇慧)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性別失衡對青年擇偶的影響研究”(課題編號:13CSH046)、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培養(yǎng)經費資助項目“性別失衡的社會風險評估與控制研究”(課題編號:A201500167)、河北大學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程項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賈志科,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青年社會學、社會研究方法;

      收稿日期:2015-12-20

      許榮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青年婚戀問題、社會調查方法。

      猜你喜歡
      找對象參與者女士
      女士不停買衣服的背后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52
      休閑跑步參與者心理和行為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這位女士一個月讀了100本書
      全年目錄
      攝影世界(2019年12期)2019-02-12 09:07:19
      淺析打破剛性兌付對債市參與者的影響
      女士找茬
      快樂語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9
      找對象
      找對象
      海外僑領愿做“金絲帶”“參與者”和“連心橋”
      華人時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03
      生活就像找對象
      晚報文萃(2015年10期)2015-12-15 07:55:11
      固始县| 通江县| 琼结县| 洪雅县| 博爱县| 乌审旗| 辽中县| 墨竹工卡县| 八宿县| 咸宁市| 大宁县| 册亨县| 金湖县| 青海省| 张北县| 黄龙县| 大洼县| 图片| 五莲县| 江油市| 抚松县| 通海县| 汉阴县| 铁力市| 五华县| 共和县| 河津市| 阳新县| 白玉县| 云龙县| 台中市| 彩票| 浙江省| 邵武市| 陆良县| 宜兰县| 佳木斯市| 鸡东县| 万安县| 新建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