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京古代詩歌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研究*

      2016-02-10 17:00:38趙建中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xué)報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金陵南京詩歌

      趙建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 江蘇 南京 210001)

      南京古代詩歌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研究*

      趙建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 江蘇 南京 210001)

      南京歷史文化積淀深厚、遺存豐富,傳承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歷代流傳下來的詩歌。南京古代詩歌是我市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林總總,有數(shù)千首之多。南京古代詩歌資源基本分為歌詠美景、抒發(fā)情感、感悟興亡等三類。其中,由故國情、家國恨升華而來的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構(gòu)成了南京六朝以來詩賦主基調(diào),其作為南京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意策劃資源層面的核心內(nèi)涵,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價值。我們必須從南京的地域特征和歷史發(fā)展中追尋南京古代詩歌的主要特色、主基調(diào)、主旋律,為南京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意策劃提供重點和核心元素。

      南京;古代詩歌;歷史文化價值

      一、南京歷史文化的積淀與遺存

      在經(jīng)歷了遙遠的古人類的湯山猿人時期直至新石器時期以來湖熟文化、陰陽營文化等南京上古時代歷史文化的曙光之后,在建城初期的棠邑、越城和金陵邑、秣陵時代,南京歷史文化的啟蒙階段并未形成足以影響后世的顯著特色。六朝以來,南京歷史文化逐漸在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中濃墨重彩地形成自身獨具一格、彪炳史冊的輝煌特色。這種特色既與南京所處的地理空間有關(guān),更與各個歷史階段歷史人物在這里進行的歷史活動和形成的歷史事件密切相關(guān),在中國大歷史的進程中發(fā)揮了獨特作用。

      對于文化的定義至今不下百種。大英百科全書中將文化描述為“是一種源于歷史生活的結(jié)構(gòu)體系,這種體系往往為集體的成員所共有,它包括這一集團的語言、傳統(tǒng)、習(xí)慣和制度,包括有激勵作用的思想、信仰和價值,以及它們在物質(zhì)工具和制造物中的體現(xiàn)?!边@一定義展示了文化存在的兩個層面: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從其發(fā)展過程看,文化在無窮的時間延續(xù)序列中逐漸積累,形成歷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一旦形成,即會演化成兩種基本的存在形式:其一表現(xiàn)為有形存在,即歷史文化資源的實物遺存;其二表現(xiàn)為無形存在,即歷史文化資源實物遺存形式下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物質(zhì)形態(tài)與非物質(zhì)形態(tài)并存,二者相互照應(yīng),成為客觀與主觀的統(tǒng)一體。這些實物遺存可分為古都遺址、石刻巖畫、名人故里、古墓古建筑、博物館等文物群,以及山川河流、湖泊、濕地、森林等自然群類,當(dāng)然還包括其他形式。其二表現(xiàn)為無形存在,即歷史文化資源實物遺存形式下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主要指以精神形態(tài)存在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最為寶貴的無形資產(chǎn)。城市是人類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和突出的地方,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也是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和文化相對發(fā)達的中心,城市自然成為集成歷史文化資源兩種形態(tài)的主要載體。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為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的進一步開發(fā)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機遇,使以長江中下游為基礎(chǔ)的江南經(jīng)濟中心形成。經(jīng)濟的發(fā)達必然會引發(fā)文化的繁榮,幾千年的歷史在南京沉淀成俯拾皆是的歷史文化遺存,名人佚事,傳說典故,文人墨客的優(yōu)美詩篇,以及一種積淀豐厚且延傳至今的深邃曠遠的文化心態(tài),兩種形態(tài)并存,源遠流長,名實并茂。這些要素的合力將南京塑造成為中國南方最富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

      二、歷代文學(xué)作品尤其詩歌作品最具南京歷史文化特色

      南京歷史文化流傳至今的既有六朝碑刻、明代城墻、民國建筑等有形的歷史遺址,更有大量的六朝文章、唐詩宋詞等文字作品和多種非遺傳承,在其中更具深層歷史影響的是它從六朝以來形成的南京歷史文化的精神層面的內(nèi)容,也就是南京歷史文化流傳到我們今天所發(fā)揮的深刻的內(nèi)涵,而這種深刻的內(nèi)涵不僅影響著我們今天生活在南京的人們,而且發(fā)揮著更廣泛的社會層面的影響,能夠更廣泛地參與影響到我們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內(nèi)涵。

      作為傳承南京文化的主要物化的內(nèi)容,是歷代流傳下來的文字作品,它有大量的史書、儒道釋及玄學(xué)和其它論文著作、農(nóng)醫(yī)理工科學(xué)著作,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歷代文學(xué)作品。“詩言志”、“文以載道”,它是代表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歷史文化最重要的內(nèi)容。

      南京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文學(xué)作品包羅萬象。有的描敘江南風(fēng)景、城市景像,如壯闊的長江天塹、江南煙雨、亭臺樓閣;有的記寫社會生活,除了云錦和白局之類,更有秦淮風(fēng)月、六朝金粉;有的敘述人物和情感,如江南佳麗、金陵帝王,感嘆歲月流逝、江山變換等等;更由于南京發(fā)生了大量的重大歷史事件,文人騷客更是不吝筆墨,寫出了大量感傷時事,憂患家國的優(yōu)秀篇章。

      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fēng)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zāi),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有人說南京是個悲情城市,歷史文化的主要特色就是傷感和悲情,不僅發(fā)生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上溯歷史,多災(zāi)多難,而且建都南京的朝廷大都是短命的。還有人說南京是一個艷情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就是六朝金粉、秦淮風(fēng)月,或者津津樂道金陵十二釵、秦淮八艷。甚至批評陳后主的“玉樹后庭花”或者指責(zé)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東流”也往往會殃及這座城市。

      我們認為,這些說法和看法只是片面地理解了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誠然,南京歷史文化中有大量的風(fēng)物敘寫,也有大量的感性記述,還有歷史悲劇的感傷,甚至有一些耽于享樂和畸形艷情的詩文,但這遠遠不是這座城市流傳下來的歷史文化特色的主流和主線,就像趙飛燕的掌上舞不能抹殺漢代歷史文化的典雅博大,“安史之亂”不能掩蓋唐代歷史文化的恢弘強盛,“靖康”之變也不能否定宋代文化的高峰和卓越一樣。南京歷史文化特色則深深扎根于這座英雄城市,深深扎根于它對中原文化的存亡繼絕之中,深深扎根于歷代文人學(xué)者所寫詩文(以歷代詩賦為主體)中的深沉家國之思和心憂天下的情感之中。這是南京歷史文化的主要方面,恰如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其名作《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所吟:“虎踞龍盤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三、南京古代詩歌資源的基本狀況

      南京古代詩歌資源極為豐富,山水城林之間,無處不流淌著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移步換景之處,都讓人想起懷古嘆今、深沉純美的美好詩篇。

      與南京有關(guān)的、帶有南京元素的古代詩歌,一共有多少?恐怕沒有人做過實實在在的具體的統(tǒng)計,也很難作出精確的計算。除了全面系統(tǒng)收集的難度之外,界定的標準、把握的尺度也是較大的難題。

      筆者近年進行了一些搜集整理工作,從各種近代以前的詩歌總集、詩人個人作品集、詩文合集、古代文學(xué)史等等著手,進行比較充分的初步梳理,有意向性地總結(jié)南京歷代詩歌,并按照時代順序和作家、作品等方法進行簡要歸納比較。

      初步統(tǒng)計確定與南京有關(guān)的、帶有南京元素的古代詩歌約有五千首左右(不含詩賦之外的其它文體),比通常估計、認為的數(shù)百首、上千首的看法要多得多,①看來,“毛估估”的誤差甚大。我們知道南京有許多優(yōu)秀的古代詩歌,通過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我們還確認了南京更多的優(yōu)秀的古代詩歌。

      一般來說,名家作品較易被關(guān)注,不以詩賦名世的人以及普通詩人,易被忽視,如許多明、清和近代詩人,這一點并不奇怪。同樣易于被忽視,卻是同樣佳作不少的六朝時代。比如晉室南渡之際,是玄言詩的盛行時代,名人郭璞的歌詠老莊哲學(xué)也善于抒情的《游仙詩》就是當(dāng)時南京詩壇代表作。至于南朝樂府民歌和謝靈運、顏延之、鮑照、庾信、謝朓、沈約、孔稚圭、江淹、何遜、吳均、任昉、徐陵、丘遲等人的詩賦作品,更是南京六朝時代詩歌的瑰寶,他們的名作較少為大眾知曉。

      我們所說的南京古代詩歌,其中包括詩人在南京的作品,也包括詩人在別處提及南京和含有南京元素的作品。例如南朝宋齊間的杰出詩人謝朓的名篇《人朝曲》,②為南京詩人在南京寫南京的作品,而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名篇《泊秦淮》,③則是外地詩人在南京寫南京的作品;庾信的《春賦》、李煜的《清平樂·別來春半》是詩人在南京的作品,而庾信的《哀江南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④則是詩人在外地寫有南京元素的作品;李白的《永王東巡歌(其四)》是來過南京的詩人在外地寫到南京,左思的《吳都賦》則是從沒來過南京的詩人寫南京。⑤

      如何對大量的南京古代詩歌進行分類?按照時代順序和作家、作品等方法進行簡要歸納只是研究的起點。近年開始有人注意到有關(guān)南京的詩文,從歷代詩文對南京何處著墨,按照地名分類歷代名家的詩文,⑥這種分類法不僅顯得碎片化,而且與豐富多彩的詩歌內(nèi)涵關(guān)系不大。

      詩歌門類雖多,作者的出發(fā)點和時代各異,從孔子提出“興、觀、群、怨”開始,林林總總,但要便于研究者和普通讀者兩個方面,宜以“景(色)、(抒)情、感(悟)”。

      四、南京古代詩歌資源的分類

      南京古代詩歌資源是我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寶貴的文學(xué)遺產(chǎn),林林總總,有數(shù)千首之多。我們認為,詩歌門類雖多,作者的出發(fā)點和時代各異,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就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從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歌詠方法,孔子還提出過“興、觀、群、怨”詩歌類型;現(xiàn)代詩歌的分類一般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等。我們從搜集到的南京古代詩歌來看,“景(色)、(抒)情、感(悟)”這三個方面,大致能在內(nèi)涵和形式方面進行概括和分類。以這三種類型劃分、并進行文史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可提供作為一般研究工作乃至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意策劃的基礎(chǔ)。

      因此,本文把南京古代詩歌資源作個基本分類:歌詠美景、抒發(fā)情感、感悟興亡,提供給內(nèi)行和一般讀者作欣賞和研究南京古代詩歌的一個基本參考。

      歌詠美景,歌詠江南美景、南京長江天塹、江南煙雨、亭臺樓閣、城市繁華、物產(chǎn)豐饒的山水詩賦、詠物情詩。從丘遲《與陳伯之書》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到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薄肚迕鳌贰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薄督鹆辍贰笆及l(fā)碧江口,曠然諧遠心。風(fēng)清舟在鑒,日落水浮金。瓜步逢潮信,臺城過雁音。故鄉(xiāng)何處是?云外即喬林?!边@些是古代南京地區(qū)多么令人陶醉的江南春天的美麗畫卷!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上闕)似乎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站在北宋南京的江邊山峰,欣賞當(dāng)年的秋色:“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抒發(fā)情感,抒發(fā)當(dāng)時金陵人們對美好生活和愛情的熱情向往,對親情、友情以及忠誠、愛國感情的抒發(fā)和深情贊頌。例如南朝樂府民歌中的《采蓮?fù)贰胺褐鄄闪馊~,過摘芙蓉花??蹟s命童侶,齊聲采蓮曲。”《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愿得連冥不復(fù)曙,一年都一晚?!狈謩e抒發(fā)了對勞動生活和愛情的生動感情,《上耶》中女子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決絕,更是讓人驚嘆,讓人難以忘懷。再如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洋溢著對親友的真摯感情,使它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而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更是借景抒發(fā)了激越強烈的愛國感情和民族精神:“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詠物與抒情常常聯(lián)系在一起,若以物寫情,寫物中帶有感情,則歸入前一類;若以情寫物,寫情中提及事物,則歸入這一類,如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對人生的感悟和興亡的慨嘆,特別是慨嘆和感悟南京六朝以來興亡詩歌。南京六朝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雖然繁華似錦,雄冠天下,但由于是半壁江山,南京六朝也是專制皇權(quán)相對削弱的貴族政治時代,如東晉初年就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因此這是文人士大夫相對活躍的時代,當(dāng)斯時也,名士風(fēng)度,玄學(xué)興旺,儒、道、佛三教以及無神論思想等都參與爭鳴,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佳作。這種歷史積淀和文化慣性一直延續(xù)到隋唐五代(及南唐)、兩宋和元明清乃至民國時代。如果說西安的古都歷史文化是以帝王陵墓和強盛的漢唐氣象遺存為特征,開封杭州的兩宋歷史文化是以市井繁榮和發(fā)達的經(jīng)濟文化為特征,北京古都文化是以明清故宮陵闕表現(xiàn)的泱泱大國及皇城根文化為特征,而南京的六朝以來詩歌則是與六朝石刻、明城墻相輝映的士大夫的興亡之感悟,這種對詠物抒情的延伸,對繁華與悲恨相續(xù)的傷感和慨嘆,低回婉轉(zhuǎn)、憂思抑郁結(jié)合了慷慨悲壯,一詠三嘆,正是它引人感悟、激勵人心的魅力所在。正如宋末元初詩人白樸《沁園春》上闕吟道:“我望山形,虎踞龍蟠,壯哉建康。憶黃旌紫蓋,中興東晉;雕欄玉砌,下逮南唐。步步金蓮,朝朝瓊樹,宮殿呈時花草香”。讓人永遠引發(fā)的是隨之而來的興亡之感。該詞下闕:“長江,不管興亡,謾流盡英雄淚千行,問烏衣舊宅,誰家作主?”直教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詞)。

      五、南京古代詩歌主旋律分析與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價值

      南京古代詩歌洋洋數(shù)千首,萬紫千紅,蔚然大觀,但是,南京古代詩歌有別于其它城市和地域詩歌的主要特色何在?我們必須從南京的地域特征和歷史發(fā)展中追尋南京古代詩歌的主要特色、主基調(diào)、主旋律,為南京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意策劃提供重點和核心元素。

      南京六朝以來的詩賦表現(xiàn)了一部悠久的興亡史。六朝的興亡,特別是其與豪華相續(xù)的遺恨感悟,不僅是那個時代主旋律的真實寫照,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給以后歷朝的文人墨客、政治家思想家深深打上永無熄滅的時代烙印,讓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始終凝結(jié)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傷感與感奮之情。東吳、東晉、南朝奠定了“六朝興亡”的根基,隋唐五代、兩宋及元明清乃至民國年間,后之詩人筆下的江南懷古作品,多借六朝之事寄概言志。這類詩詞歌賦,在我國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傷感之情,溢于言表,且與世沉浮,經(jīng)久不衰,進而成為歷朝歷代憂國憂民者的共同意識。這種起源于六朝、滋生于南京而后來代代傳承并在華夏大地蔓延開來的共同意識,理所當(dāng)然具有廣義的內(nèi)含。從歷史上看,六朝雖逝,隋唐以降,政治中心北移,金陵無復(fù)往日的繁華,但金陵由六朝沉淀的歷史是無法抹去的,它對后世以至于近現(xiàn)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深沉純美、遺恨無窮的獨特的城市文化資源。

      六朝始于東吳,吳主孫權(quán)稱帝前,即公元229年之前,金陵王氣彌漫江東八十一州,展現(xiàn)了堪與曹劉爭雄匹敵的吳國霸氣,第一次印證了“帝王之宅”的著名論斷,梟雄曹操慨嘆:“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但是,東吳王霸氣概不因既有帝號而強,卻有稱帝而微的歷史遺憾,稱帝即預(yù)示著衰落勢頭的到來。及至孫亮、孫休、孫皓,國祚日頹,王氣漸無,終于在咸寧五年即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下令興師伐吳,吳主獻城而降,吳國隨即滅亡。對此,唐人劉禹錫說“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表達了六朝之首的吳國就是興亡命運的象征。六朝詩賦與興亡的關(guān)系應(yīng)從傷東吳開始。

      公元317年,瑯琊王司馬睿建都建康,并于次年稱帝,即晉元帝,從此西晉沒而東晉始。“衣冠南渡”又找回了金陵的王氣,名相謝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建康遙控八萬北府兵在淝水殺得前秦苻堅南下的數(shù)十萬大軍一敗涂地,“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颁撬畱?zhàn)”是代表中原正統(tǒng)的東晉王朝又一次上演氣吞萬里如虎的霸氣,門閥大族如王、謝、庾、桓先后支配著王朝政局,匡扶晉室,綿延晉祚104年,同時也顯示了權(quán)臣貴族的強大。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代晉稱帝,歷史宣告東晉 “王氣興亡”的周而復(fù)始,給后人留下無限傷感。北宋詞人周邦彥進一步演繹了劉禹錫詩:“想依稀王謝故里,燕子不知何世,向?qū)こO锬叭思蚁鄬?,如說興亡斜陽里。”傷逝之情,浸漫斜陽巷陌,借喻呢喃燕子,述說故國的淡淡哀愁。

      六朝進入第三個發(fā)展階段即南朝宋齊梁陳時期,雖然仍比北方安定,也多次規(guī)劃興復(fù)中原。但最終亡國恨的悲情演化為濃濃的粉脂氣和靡靡之音,如陳后主《玉樹后庭花》。公元589年,隋滅陳,結(jié)束了長達369年的魏晉南北朝,但它給后代的文人騷客、憂時傷今者多少感慨和多少詠嘆。正所謂“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蹦铣ǘ冀鹆?,它不同于一味暴虐嗜殺的五胡十六國和北朝,興亡與悲恨相續(xù)的史實飽含著極深的教訓(xùn),因此“金陵懷古”幾乎成了后人詠史的專題?!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對六朝興亡相續(xù),歷代文人墨客感受最為深刻。歷史的沉重,君王的無用,紅顏的辛酸,英雄的無力回天,一并而來,化作唐宋詩詞歌賦和學(xué)者文人作家的無限傷感。原本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東晉謝脁),經(jīng)過 “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水流”(唐李白),詩人感嘆“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唐劉禹錫)而“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和“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最為沉痛地渲染了《玉樹后庭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六朝詩賦為興亡感悟的屬性。

      六朝止于陳,但六朝興亡之傷感憂思的基調(diào)在南京從來沒有停息過,也不僅存在于詩詞歌賦中。它歷經(jīng)南唐、南宋、南明,甚至近代民國,歲月悠悠,不絕如縷。南唐李氏父子都金陵,荒于政,癡于情,閨愁深而國祚淺。公元975年,宋滅南唐,李煜成了亡國之君。追憶故國,李后主無限傷感,發(fā)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無奈之嘆。源于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的“王氣”興衰又一次在金陵傳承,南唐是六朝亡國恨的第一個承接者。李氏父子的千古絕唱,在藝術(shù)上升華了《玉樹后庭花》,在思想上演繹了六朝的“悲恨相續(xù)”。

      六朝以后詩賦隨著歷史的推移不斷演繹著自己的興亡史。1279年秋,南宋政權(quán)覆亡已半載有余,金陵亦被蒙元軍攻破四年之多。轉(zhuǎn)戰(zhàn)南粵的文天祥戰(zhàn)敗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途中經(jīng)過金陵,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沉郁蒼涼寄托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過金陵驛》:“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fù)何依?山河風(fēng)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詩作情辭委婉而含蓄,多處借用典故,抒懷淵深,情愫悲壯。文人愛國者的懷古之幽情不僅是抒發(fā)對往事的感傷,更有忠臣烈士的愛國精神和壯志豪情。唐宋之后的感傷詩賦已從君王之悲演繹為國破家亡、臣民離散的家國不幸,其中的家國情懷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例如辛棄疾、陸游的著名詩篇。今人考證,民族英雄岳飛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亦作于南京,其中充沛的愛國主義激情,更可以使每一位讀者心潮澎湃、意氣難平。

      朱元璋得天下,都金陵,派大軍北伐滅元,立志重建霸業(yè)、克服六朝的粉脂氣。宋濂在《閱江樓記》中說“金陵為帝王之州”,但是歷史上一直偏據(jù)東南,沒有形成映照天下的王氣?!按一实郏ǘτ谄?,實足以當(dāng)之”,稱當(dāng)今的大明天子,以其“開千萬世之偉觀”的非凡氣度,改變歷史的不對稱。為了避免擬建中的閱江樓成為執(zhí)政者的娛樂場所,宋濂委婉規(guī)勸洪武帝登覽之頃、“悠然而動遐思”的是懷柔恤民的勵精圖治,而不是像陳后主那樣,建臨春、結(jié)綺意在“樂管弦之淫響,藏燕趙之艷姬”,重蹈“王氣終”的覆轍。然而,明朝歷史最終未能擺脫歷代王朝的興亡循環(huán),到了明清之交,又得到分外的渲染。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guān),大明滅亡,次年南明亡。輾轉(zhuǎn)時間雖短,離亂遺恨卻長,王氣終伴隨著遺民淚。明末清初文人多出于江南,他們的詩賦流出的是江南的血脈,是大明的國魂。“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錢謙益作《金陵秋興》,多達104首,形式上步和杜甫《秋興八首》,瀾翻不窮,飽含著作者與其紅顏知己柳如是抗清復(fù)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史學(xué)大師陳寅恪評價說,“較杜陵尤勝一籌,乃三百年來絕大著作也”。作者身為清吏,深感其恥,重經(jīng)南京,寫出“桃葉春流亡國恨,槐花秋踏故宮煙”詩句,用王維拘于菩提寺典故表達自己的感傷(王詩云:“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牧齋抒發(fā)國恨,也包含河?xùn)|君的無限深情:“苑外楊花待暮潮,隔溪桃葉限紅橋。夕陽凝望春如水,丁字簾前是六朝”。

      充溢著歷史感悟的六朝以來詩賦步入近代的時空,南京再次演奏著一曲慷慨激昂又無可奈何的興亡旋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宣告中華民國成立,結(jié)束了長達數(shù)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民國的歷史一直演繹著內(nèi)憂外患和所謂安內(nèi)攘外的局面。民國政府政治腐敗,致使南京遭受近半個世紀的戰(zhàn)亂與離亂。這段沉重的歷史足以使那個時期的詩人感同身受,少不了撫今追昔,油然而生悲恨相續(xù)的六朝情結(jié)。

      綜上文所述,關(guān)于南京六朝以來詩歌資源的歷史內(nèi)涵,作為客觀存在的社會興亡史,成于魏晉南北朝,延于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國,損益興替,可謂史事沉重;作為主觀意識的文人故國情,愁腸百結(jié),一唱三嘆詠千年,綿延不絕,可謂情感凝重;作為物質(zhì)意義上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雖經(jīng)兵火損毀或人為破壞,但重修重建的易代努力,還是被較好地保存了下來,偃蹇如山,可謂景物厚重。其“史、情、景”的表現(xiàn)形式和融合形式,文化層面的內(nèi)涵自然從興亡感轉(zhuǎn)變?yōu)閼n國情,從客觀轉(zhuǎn)向主觀,是歷代思想家、文人學(xué)者的群體意識的結(jié)晶與升華,轉(zhuǎn)變提升了六朝以來詩歌資源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從而凸顯了由故國情、家國恨升華而來的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條南京六朝以來詩賦主基調(diào),其作為南京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意策劃資源層面的核心內(nèi)涵,具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價值。

      注釋:

      ①⑥例如《金陵頌——歷代名家詠南京詩文精華》(葉皓主編,南京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一共收集歷代(從古代到近現(xiàn)代)名家歌詠、贊揚南京的詩詞文賦及楹聯(lián)、書簡、筆記等計306篇(其中有的是節(jié)選)。

      ②其中名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p>

      ③名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p>

      ④《哀江南賦》名句如“聞隴水而掩泣,向關(guān)山長嘆”等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通篇名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p>

      ⑤《永王東巡歌(其四)》“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故丘。春風(fēng)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薄秴嵌假x》全篇以華麗辭章寫南京。

      (責(zé)任編輯:小 冰)

      2016-07-15

      趙建中(1955-),男,江蘇鎮(zhèn)江人,東南大學(xu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政府參事室原副主任。

      G127

      A

      1672-1071(2016)04-0099-06

      猜你喜歡
      金陵南京詩歌
      南京比鄰
      詩歌不除外
      “南京不會忘記”
      曹雪芹南游金陵說再考辨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張祜 題金陵渡》
      中華詩詞(2017年2期)2017-11-08 08:46:11
      南京·九間堂
      金色年華(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又是磷復(fù)會 又在大南京
      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釵》
      漢語世界(2012年2期)2012-03-25 13:01:28
      苏尼特右旗| 甘肃省| 大邑县| 康乐县| 镇康县| 太白县| 连州市| 墨脱县| 高清| 大荔县| 奉化市| 武陟县| 景洪市| 平遥县| 鄄城县| 长丰县| 长海县| 广宁县| 理塘县| 张掖市| 南澳县| 麟游县| 天等县| 嘉黎县| 博爱县| 新化县| 武夷山市| 金湖县| 南通市| 东山县| 枣庄市| 呼伦贝尔市| 平乡县| 田林县| 新昌县| 盐山县| 曲麻莱县| 台江县| 阜阳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安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