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神性
頭者,精明之府
劉兵
頭,繁體作“頭”,從豆從頁,“頁”字象形人體,“豆”字象形器皿(“顱”的本義也是食器),那么“頭”是人體藏什么的器皿呢?毫無疑問,是腦子,所以頭又被稱為腦袋。
《黃帝內(nèi)經(jīng)》認為“腦為髓之?!薄澳I主骨生髓”,所以,頭是腎精匯聚之地——“頭者,精明之府”;而“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腦與心,一個精明之府,一個神明之地,而精化氣、氣生神,精旺則神足,精虧則神衰,可見,腦為神之體,心為神之用。
頭又稱為“首”(《說文解字》謂“頭,首也”),左邊加一“辵”(奔走)字即是“道”,代表頭腦靈動奔跑,是智慧的象征。
頭的神性意義其實包含了最有靈動氣息的五官和面部;而作為這些神性器官的載體以及大腦駐地的頭顱本身,它獨立的神性內(nèi)涵也有不少。頭位于身體的最上部,一般為圓球形,是人體之“天”(人體即一小天地,天圓地方),卦象屬先天八卦之“乾”卦,不僅是智慧生生不息之所,也代表了其最高神性地位,不容侵犯,是自我尊嚴的象征(天尊地卑),頭即是神性的“我”的“天”,所謂“高貴的頭顱”。
一般而言,微微抬起頭代表的是一種自信、自尊與自我,也體現(xiàn)精神飽滿,神氣十足,如挺胸抬頭、昂首闊步;而低頭或縮頭則是一個人放下了他/她的自尊與驕傲,或表示認可,或表示潛下心來,或是神氣的衰退,意志力的不足,如低頭認錯、點頭哈腰、埋頭苦干、垂頭喪氣、縮頭縮頸;頭部生理狀態(tài)下的左右搖晃,則代表不同意,或自我愉悅,如搖頭晃腦;而頭亦可用作神性的交流,如交頭接耳、點頭之交。
《黃帝內(nèi)經(jīng)》對于頭(面)之形狀與人之性情按五行作了如下分類:“木形之人……小頭,長面……有才,好勞心,少力,多憂勞于事;火形之人……銳面小頭……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不壽暴死;土形之人……圓面,大頭……安心,好利人,不喜權(quán)勢,善附人也;金形之人……方面,白色,小頭……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水形之人……面不平,大頭……不敬畏,善欺紿人,戮死?!?/p>
在生活中,我們大概比較喜愛圓乎乎的大腦袋,呆萌呆萌的,很可愛。大腦袋有時是精足的表現(xiàn),即先天精多,或后天耗精較少,也比較不愛耗神(操心),被認為是有福氣的表現(xiàn),當(dāng)然,要排除掉腦袋進水的可能性。若腦袋前端突出,則此人多智慧剛毅,精氣很足,老壽星就是這個造型的極致體現(xiàn)。一般來說,人自出生后,頭顱形態(tài)大體已定,沒有完全的好,也沒有完全的不好,僅反映些許性情。但頭的動作與姿勢,后天可以發(fā)生變化?!懊弊旨词恰叭恕薄耙弧薄斑怠钡慕M合——人一叩首(對天地、父母、前輩懷有恭敬心),命運都會改變。而保持心性的中正平和,頭的形體及動作的美感也不會太差或太偏。
修心養(yǎng)神自然可以養(yǎng)頭;而保養(yǎng)頭腦亦可養(yǎng)神。中醫(yī)給了我們很多養(yǎng)頭之理、之法。
首先,頭顱之骨為腎氣所主,腦髓為腎精所生,支撐頭顱的脊柱屬督脈,其陽氣需要靠腎陽來溫煦,所以,養(yǎng)腎是養(yǎng)頭顱之根本。其次,頭顱位于人體最上部,不僅需要陽氣充足,還需氣動清靈,升清陽之氣、降污濁之氣,是保養(yǎng)頭顱又一大法則。很多老年人平時不注意養(yǎng)生,隨著腎精的虧耗、痰濁的上蒙,結(jié)果發(fā)生了頭腦失靈——老年癡呆癥。人生最為痛苦的事可能莫過于你最熟悉、最愛的那個人見到你也不認識了你。
養(yǎng)頭顱的具體方法如下:
養(yǎng)腎精
最重要的就是節(jié)制對腎精的消耗,包括少思寡慮不耗神,睡足睡好不熬夜,節(jié)制房事、手淫等腎精明損,以及減少欲火等精血暗耗等。精足則神足,志氣旺,神氣充分,生活和事業(yè)都會有干勁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之力。
養(yǎng)頭姿
平時可有意識地保持頭部位置的中正,及低頭、仰頭、轉(zhuǎn)頭等動作的靈活。小孩子背書時亦可學(xué)古代的搖頭晃腦之法,避免頭部以一個姿勢保持很長時間。
養(yǎng)清陽
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地。頭腦的不清醒除了與腎精的虧乏有關(guān),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清陽不升,或濁邪上犯,尤其是虛陽上亢、濕氣上蒙、痰濁上犯等,需根據(jù)具體情況施治。
養(yǎng)經(jīng)穴
道藏謂:“天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頭上的穴位多直接通神,如百會、神庭、四神聰?shù)?。可?jīng)常按摩頭部穴位,或循經(jīng)抓捏頭皮,以疏通、調(diào)理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