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婷
(北京市公安局西站地區(qū)分局消防監(jiān)督處,北京 100055)
?
提升消防社會化管理水平之我見
蔡婷婷
(北京市公安局西站地區(qū)分局消防監(jiān)督處,北京100055)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傳統(tǒng)消防工作模式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不相適應,因此,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是消防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介紹了消防工作社會化的含義,分析了消防工作社會化進程中的瓶頸性問題,探討了如何依托社會資源創(chuàng)新消防工作社會化管理的對策。
社會資源;消防;社會化
推動消防管理工作社會化是應對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政府職能轉變、提升社會火災防御能力和公眾消防安全意識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各級消防部門認真研判工作形勢和任務,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社會化管理長效機制,使社會火災防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消防安全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觀,但社會化進程離預期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中國消防通史》中闡述為:消防工作社會化主要是依靠社會組織、群體和個人,按照消防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法規(guī),通過計劃、組織、指揮、監(jiān)督、協調和制約人們的消防行為,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有效地同火災作斗爭,從而控制和減少火災,使社會有個良好的安全環(huán)境[1]。換言之,消防工作社會化是以政府為主導,依靠社會單位、社會組織、中介機構及公民的廣泛參與,運用多種管理方法和手段廣泛提高全社會火災防控能力,維護公共消防安全的進程。也可以將社會化理解為消防工作多元化管理的發(fā)展過程。首先是責任主體多元化,即消防責任主體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法人代表以及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等;其次是工作任務多元化,即除了日常的防火、滅火工作外,消防工作還包括安全宣傳、監(jiān)督防范等方面的工作;再次是工作性質多元化,即推動消防工作社會化發(fā)展涵蓋了政府的行政性、社會的公益性、市場服務性以及業(yè)務技術性等方面的特征[2]。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以下簡稱《消防法》)中“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tǒng)一領導、部門依法監(jiān)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消防工作網絡”工作原則的提出,進一步闡明了實現消防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社會化,只有整合社會資源、依靠廣大群眾,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消防工作的效能。而消防工作社會化的根本在于加強消防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質和抵御火災風險的能力;基礎在于強化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消防設備設施的社會化;動力在于深化體制改革,建立消防管理長效機制,推動社會單位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
(一)地方政府對消防工作的重視不夠,現行的工作體制機制與社會化要求不適應
《消防法》明確了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則,但在實際工作中,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抓消防工作卻呈現逐級弱化的狀態(tài),主要表現在未按《消防法》的要求健全基層消防組織、基層基礎設施不完善、專(兼)職消防力量不足、消防工作投入不足。據統(tǒng)計,近40%的城市消防站欠賬50%以上,近60%的城市消火栓欠賬50%以上,這些基礎性、源頭性問題的存在,衍生出了大量難以治理、久治不絕的火災隱患問題。
(二)單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社會單位對自身定位有了較明確的認知,并能夠積極主動開展單位內部消防管理工作。但仍有少數單位主體意識不強,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錯誤思想,存在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實、消防安全組織不完善、消防安全責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職責和分工不清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內容、職責和獎懲措施不明確,消防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意識差等問題[3]?!罢l主管、誰負責”成為了一紙空文,各項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無法落到實處。
(三)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社會化程度不高,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實際需求
由于社會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淡薄和自防自救能力匱乏,當前80%以上的火災事故是由人員違法、違規(guī)、違章造成的。目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從整體狀況來看,仍然停留在以消防機構人員對單位進行培訓和授課為主的傳統(tǒng)方式上,依托社會力量尤其是專門培訓機構師資開展的培訓極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多種形式消防宣傳教育隊伍和社會專業(yè)培訓機構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且頻次不高、覆蓋率不廣、內容針對性不強,導致培訓效果不明顯。
(四)繁重的防滅火任務與基層警力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人們工作、生活、娛樂活動的增多,火災隱患和成災起數也隨之增加,為基層消防監(jiān)督和滅火救援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目前我國公安消防人員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只是發(fā)達國家的十分之一,發(fā)展中國家的五分之一,無法完全適應工作的實際需要[4]。且目前社會單位和基層群眾組織又無法有效承擔本單位本區(qū)域內的防滅火工作,導致小隱患釀成大事故、小冒煙變成大火災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一)著力優(yōu)化政府的主導地位,夯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基礎
加強政府對消防工作的宏觀調控,做到主動作為、統(tǒng)籌推進,充分調動部門、單位、公民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加快城市公共消防設施和消防裝備建設,將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通信等基層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規(guī)劃。同時,要不斷完善滅火搶險救援應急處置體系,調動各部門積極性,統(tǒng)一指揮、快速反應、聯合作戰(zhàn),隨時做好處置突發(fā)事件的準備工作。要充分發(fā)揮街道辦事處、鄉(xiāng)鎮(zhèn)政府、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對屬地消防工作的領導和統(tǒng)籌協調作用,結合地方實際,因時、因地制宜,以村莊、社區(qū)最小防滅火單元建設、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為切入點,完善社區(qū)消防工作協調機制、消防安全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及行業(yè)區(qū)域聯防工作機制,實現大型城市綜合建筑、大型生產經營單位或特定防控重點區(qū)域、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內部消防安全工作“教育、管理、處置、監(jiān)督”四個到位,全面夯實社會化消防安全管理的主導作用。
(二)落實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最大限度推動火災隱患排查整治
要圍繞社會單位“戶籍化、標準化”建設,以貫徹落實公安部61號令為契機,提高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通過樹立主體安全意識和提高員工能力素質,全面實現消防工作能力水平的整體提升。要進一步完善消防工作制度,建立消防安全評估體系,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不同崗位員工的安全職責,建立檢查、巡視、研討、教育等各項管理制度及重點部位、重點崗位操作規(guī)程。同時,要針對全年重要安保任務及重點工作時段,對社會單位實施上網報備日常消防管理情況、消防設施設備運行情況,進一步通過實施“戶籍化、標準化”管理工作,推動落實消防安全責任人約談及特殊管控制度。
(三)開創(chuàng)社會化消防宣傳培訓新格局
在全社會推動建立消防宣傳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將消防宣傳教育納入各行業(yè)系統(tǒng)在職教育培訓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實現宣傳教育廣覆蓋、無盲區(qū)、無死角,切實打牢全民消防安全素質基礎,提高全民消防安全能力。要突出時代特征,以社區(qū)消防、農村消防、61號令宣貫、公眾聚集場所治理、建筑消防設施治理等工作為重點,充分利用重特大火災事故的警示作用,以火災案例和消防常識為教育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消防宣傳。要創(chuàng)新宣傳理念,借助多媒體技術、互聯網、微信平臺等潛力巨大的傳播技術,創(chuàng)造出百姓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同時可通過建立消防展館、消防教育培訓基地,開放消防隊站等,擴大消防宣傳的影響范圍和深度。此外,要充分發(fā)揮多種形式消防宣傳隊伍、消防志愿者服務隊伍以及社會專業(yè)消防教育培訓機構的積極作用,提高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的全員覆蓋率[5]。
(四)改革創(chuàng)新消防監(jiān)督、審批機制,引入第三方服務機構形成合力
按照“簡政、放權”的原則,簡化消防行政審批程序、落實便民利民工作舉措,為社會單位和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消防安全服務;嘗試將消防行政許可事項中部分工作交由相應資質的社會第三方服務機構完成,發(fā)揮社會中介組織在消防管理工作中的輔助性作用,從而使公安消防機構從繁重的日常消防監(jiān)督執(zhí)法工作中脫離。加緊制定出臺資質許可、技術服務、監(jiān)督管理、考核驗收等具體標準,全面規(guī)范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服務活動,建立健全社會單位消防服務管理、消防知識技能培訓平臺,推行消防管理陽光執(zhí)法服務工程,全方位指導社會單位深入開展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6]。還可嘗試引入保險行業(yè)對消防安全的本能關注,建立安全和效益互動機制,以保險行業(yè)的介入推動社會單位盡快樹立自主消防安全意識。
(五)強化公安消防機構對社會面消防安全工作的整體管控能力
公安消防監(jiān)督機構應在開展好對社會單位尤其是重點單位的消防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同時,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對社會消防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上來,重點給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助手,著力轉變工作職能、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作風,依托防火委、網格化管理平臺,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之間以及社會群防群治力量之間的溝通協調,提高掌控消防安全整體形勢的能力,建立完善消防監(jiān)督管理機制,建立“科學、公正、廉潔、高效”的新型監(jiān)督管理機制,以適應社會化消防工作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研究和探討依托社會資源創(chuàng)新消防安全社會化管理,具有現實意義。在消防工作社會化的進程中我們還將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消防部門應更新理念、突出落實,不斷探索推進消防工作社會化發(fā)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深入推進新形勢下社會化消防安全管理,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消防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1] 李采芹.中國消防通史[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
[2] 王靜.淺談當前消防工作社會化的發(fā)展與構建[EB/OL].中國消防在線.(2013-02-26).http://119.china.com.cn/zbjs/txt/2013-02/26/content_5758646.htm.
[3] 段琪秀.淺析如何加強消防安全工作推進社會化進程[EB/OL].中國消防在線.(2009-02-28).http://119.china.com.cn/txt/2009-02/28/content_2756886.htm.
[4] 文茂盛.我國消防工作社會化管理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23):198-199.
[5]關于加強消防安全的調查報告[EB/OL].調查報告網.(2013-05-17).http://yjbys.com/diaochabaogao/542070.html.
[6] 朱坤.當前消防工作社會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10):215-216.
(責任編輯、校對李蕾)
On Enhancing the Level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Fire Management
CAI Tingting
(FirePreventionandSupervisionSectionofXizhanDistrict,Beijing100055,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inuously, the traditional fire-control work mode has not adapted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re-control work is to promote the fire-control work to the socialization. In this paper, it was discussed that how to innovate socialization of the fire management relying on social resources.
social resources; fire management; socialization
2015-11-28
蔡婷婷(1980—),女,北京人,助理工程師。
D631.6
A
1008-2077(2016)02-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