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軍營文化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

      2016-02-11 09:55:44馮曉陽李桂榮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軍營大眾化官兵

      馮曉陽,李桂榮

      (武警學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 065000)

      ?

      軍營文化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

      馮曉陽,李桂榮

      (武警學院 政治工作系,河北 廊坊065000)

      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是堅定官兵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必然要求。結合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實際,對以軍營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旨在為進一步做好軍隊政治工作提供借鑒意義。

      軍營文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1]貫徹強軍目標,推進強軍實踐,要求官兵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不容置疑的政治問題。要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進而成為軍人自覺遵循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必須認真探索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建設問題,這是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軍營文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在軍隊大眾化的必然選擇

      軍營文化是軍隊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是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軍營文化的作用在于提高官兵文化素質,活躍部隊文化生活,陶冶官兵情操。為廣大官兵所喜愛的軍事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網(wǎng)絡文化等都屬于軍營文化的范疇。由于文化現(xiàn)象在人類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引導作用,能夠潛移默化地成為社會主體的內在規(guī)定性,自發(fā)影響主體的生活行為和存在方式,所以,以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是軍隊政治工作的必然選擇。

      第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統(tǒng)方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軍人和其他社會群體最大的區(qū)別是軍人的政治身份,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和大眾化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軍隊政治工作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在塑造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馬克思主義在軍隊大眾化的主要途徑。但是,無論是傳播內容、傳播形式、傳播關系還是傳播過程,都是一種理性傳播[2],傳統(tǒng)的政治教育在教育過程中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一是在教育形式上,傳統(tǒng)的政治教育強調傳播者的主導地位,弱化了接受者的個性特點和接受規(guī)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和親和力;二是在教育內容上,馬克思主義要與受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大眾化的內容既要有政治性,還要生活化,而生活化這部分內容,則是傳統(tǒng)政治教育中所經(jīng)常被忽視的;三是政治理論教育存在語言概念化、抽象化和說理空洞化的弱點,對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現(xiàn)實矛盾和困難采取了回避或模糊的態(tài)度。而程式化的論證最大的弊端在于難以提高論證的可信性,也就難以實現(xiàn)受眾對理論的認同,弱化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效果;四是傳播方式單一,通常采取集體傳達文件、宣讀報刊或學習有關政治文件等單位傳播方式,官兵在這種傳播方式中接受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名詞概念和邏輯化的理論,這一傳播方式已成為軍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慣用方式。這種傳播關系和傳播過程在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從一般到個別、從普遍到特殊的轉變中效果欠佳,與當今社會發(fā)展和軍隊政治思想教育需求還存在差距。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模式在軍隊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需要由以傳播者為主導的方式向尊重受眾主體地位的方向和方式轉變,需要把理性傳播與感性認識有機融合,進而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軍營文化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寬容性,它能夠在對社會生活的導向中落實價值教育的基本內容,使價值觀教育能夠與受眾生活實際有機融合,引導主體追求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在實現(xiàn)主體教育的過程中,把軍營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緊密結合,引導主體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以軍營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去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則成為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的必然選擇。

      第二,新形勢下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復雜性,要求深化軍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馬克思主義要得到最迅速、最廣泛的傳播,其前提條件就是要得到受眾的認可,影響受眾對馬克思主義認可的因素固然較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反映,即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程度。軍隊領域歷來就是西方敵對勢力與我黨激烈爭奪的重要陣地,美國等西方國家鼓吹的“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嚴重影響和沖擊著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而且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引發(fā)了由利益關系調整所引起的各種社會矛盾,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面臨著比以往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軍營文化的熏陶可以有效干預軍人主體的心理接受規(guī)律,激發(fā)他們的自覺性,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和思想環(huán)境中抵御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侵蝕,使其自覺了解、理解、認同,從而接受和信仰馬克思主義,并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這種了解、理解、認同即是一種自覺接受、自我追求和自覺踐行的文化行為,是官兵認同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途徑。

      第三,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需要相契合的文化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是指在某個特定時空中各種文化要素的總和。由于文化的影響力主要是由人們頭腦中的現(xiàn)實觀念所決定的。因此,一個具體的文化環(huán)境,其特征主要是由特定時空中社會成員的普遍觀念指向性決定的,或者說是社會成員針對某一問題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一致的態(tài)度,比如贊成什么或反對什么[3]。馬克思主義要實現(xiàn)其最大程度的大眾化,必須與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相契合,而且契合度越高,傳播效果越好。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大眾化,一個重要的外在條件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實際相結合產(chǎn)生的理論成果能夠契合不同時期中國社會環(huán)境的需要,其中理所當然地包含了文化環(huán)境,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的文化環(huán)境是人們對社會的普遍不滿和對變革的期盼,人們迫切期望采取武裝斗爭形式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因此,與當時的環(huán)境相適應,那個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集中在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和階級斗爭理論,從而呈現(xiàn)出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化環(huán)境的高度契合。對于軍人群體而言,按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分眾化原則,要確立軍人核心價值觀,深化對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認知,堅定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就需要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軍人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文化環(huán)境。軍營文化是弘揚主旋律的重要載體,它用高尚的精神和情操武裝和引領官兵,這種主旋律、高格調、高品位的文化環(huán)境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傳播、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

      二、軍營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衍接

      第一,軍營文化成為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到實踐轉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要求馬克思主義從黨的指導思想向社會成員普及,擴大馬克思主義的覆蓋范圍;從抽象理論向通俗和具體轉變,豐富馬克思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大眾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由制度維系走向群眾自覺的過程[4],即從以上層建筑維系馬克思主義到群眾自覺認同,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維系力量。這個過程內在包含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途徑和宣傳形式的通俗化。軍營文化植根于軍隊之中,從軍營生活中取材,來源于廣大官兵,服務于廣大官兵,通過藝術加工,以文學、音樂、電影等實踐和產(chǎn)品形式,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軍營文化不僅滿足了廣大官兵的文化消費需求,更重要的,它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一種更加貼近生活意義的建構和解釋,使馬克思主義不再僅僅是理性化、邏輯化的思想觀念,而是按照主體接受方式、存在空間和內在結構的特征,用形象化和大眾化的語言和形式對馬克思主義做出恰當?shù)慕忉?,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更簡捷、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的生活哲學。以生活的方式為馬克思主義融入人腦提供了良好平臺,使馬克思主義在軍人群體的大眾化過程更具有親和力、感染性和號召力。官兵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吸取人生意義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由理論向實踐自覺化的轉變,理論走出書齋,真正融入受眾。

      第二,軍營文化體現(xiàn)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和現(xiàn)實性。在人類歷史上起過或正在起著重大作用的文化,只有當它揭示的本質和體現(xiàn)的價值能夠具體體現(xiàn)特定時代社會成員的普遍精神和心態(tài)時,才能找到與社會現(xiàn)實的直接契合點,否則它只能作為純粹的知識而存在。馬克思主義的成功就在于其發(fā)展進程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代發(fā)展相同步,能夠回答人們最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和時代性是馬克思主義在軍隊中的傳播與推廣面臨的新的機遇與考驗。根據(jù)不斷變化的軍事實踐,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這些軍事理論既是對過去實踐的總結,又是對新情況的研究,成為軍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回答了當前實現(xiàn)強軍夢、中國夢過程中廣大官兵所需要的軍事指導理論,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對強軍、興軍目標的回答。而且軍營文化作為軍人精神的體現(xiàn)與物化形態(tài),在當前承擔的時代重任是筑牢官兵的思想防線、樹立官兵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一時代重任體現(xiàn)著馬克思主義對于特定群體和特定問題的關注,是馬克思主義在新形勢下所要回答的重要課堂。馬克思主義的理念與軍營文化這種載體的對話、借鑒、交融和再生,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和時代課題的回答,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軍隊的大眾化進程。

      第三,軍營文化為軍人踐行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文化自覺。文化雖然是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產(chǎn)物,但是文化一經(jīng)形成,就會對個體的行為形成外在的規(guī)范性,促使個體在選擇文化內容和思想體系時具有文化自覺性。文化自覺,使生活在特定文化情景中的人們對其文化有自覺的認同,明白影響他們生活的文化的淵源和形成過程,并認可文化的發(fā)展趨勢,而這個目的也是為了加強對文化的自主掌控能力,取得選擇文化的自主地位。軍營中形成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思想條件。它通過自身提供的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條件,包括示范、心理干預、輿論、傳媒等手段把系統(tǒng)的行為規(guī)范體系加之于軍人身上,對其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個體接受軍營模式進而塑造自我。這既是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堅定政治信仰的前提條件,又是把內在的思想轉化為外在的行為習慣所需要的情感、態(tài)度、意志等心理要素的調節(jié)和保證。從這種意義上講,軍營文化正是通過它的教化性,使官兵踐行馬克思主義的要求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從而形成了軍營文化的滲透功能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相融合、軍營文化的熏陶功能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的新局面。

      三、以軍營文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第一,軍營文化要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價值。文化價值代表著一定文化的基本旨趣,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對于人生目標的追求。馬克思主義是對人終極價值的思考,關注人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xiàn)人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這是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理論、一種主義、一種先進文化的價值所在。以軍營文化實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要推進軍營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的對接,簡單來講就是要通過軍營文化理解馬克思主義的育人價值。從價值觀的塑造角度來講,軍營文化的建構要適應全球化復雜思想文化形勢的需要,在中國處于前所未有的歷史變革和社會轉型時期,軍營文化要融入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對社會思潮和多元文化進行回應和融合,在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倫理精神、心理素質和思維方式方面對官兵進行潤物細無聲的積極引導,以樹立官兵完善的人格體系。那么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核融入到軍營文化之中呢?這就要求軍營文化要接地氣,從官兵中來到官兵中去,關注軍人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體現(xiàn)軍營文化對于官兵生活的人文關懷,并成為官兵的精神食糧。使官兵在文化的滋養(yǎng)中啟發(fā)主體自覺性,自覺用軍營文化的內核——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和困惑。

      第二,軍營文化要實現(xiàn)內容和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以軍營文化實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要考慮軍營文化如何做到形式與內容的辯證統(tǒng)一。體現(xiàn)軍營特征和馬克思主義內核的軍營文化,在內容上要能夠凝聚軍心,適應強軍目標,有利于樹立官兵理想信念、堅定黨性原則、提高戰(zhàn)斗力標準和樹立政治工作威信,以高尚的精神、優(yōu)秀的作品武裝、引導和激勵官兵,以其高格調、高品位、有深度、立體化的深層次文化內涵來引領官兵的審美觀念和文化品位,以消除當前的快餐文化對官兵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要端正官兵的價值取向。軍隊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要積極借鑒大眾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首先是作為精英文化形態(tài)而存在,然后成為主流文化,大眾是其上升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推動力量,實現(xiàn)轉化的途徑是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與群眾精神需要相結合的大眾文化。這就要求軍營文化雄偉和細膩、嚴肅和詼諧、抒情和哲理并存,把馬克思主義的內容融入到靈活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中,把各種體現(xiàn)軍人核心價值觀、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的標語、口號制成宣傳畫、標牌,廣泛張貼于辦公樓、訓練場、宿舍和餐廳,實現(xiàn)軍營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最大程度的銜接,通過主流文化與大眾文化整合與共生,提高馬克思主義的親和力和對各種社會思潮的整合力,用軍營文化的中介和轉化作用,助推馬克思主義在軍營的大眾化。這種把主流思想融入大眾文化的形式,更容易貼近接受主體心理,符合官兵接受規(guī)律。

      第三,軍營文化要增強對話性。軍營文化要與時代前沿對話。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軍營文化要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和對現(xiàn)實問題的回答,要在文化中凸顯時代特征。與時代問題對接,了解我國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所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文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中,回答主體關注的社會現(xiàn)實,增強文化和主體在問題意識上的對話,避免抽象性地以文化傳播馬克思主義。通過增強軍營文化的對話性,讓文化與主體的需要相契合,讓主體在情感上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再上升為理性,從而實現(xiàn)主體性與客體性的高度統(tǒng)一。軍營文化要與傳播媒介對話?,F(xiàn)代信息社會傳播媒介越來越豐富,人類進入了信息傳播影像化、符號化的視覺文化時代,這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軍營文化要充分發(fā)揮其傳送馬克思主義的功能,就必須增強軍營文化與傳播媒介的對話,使文化的傳播由抽象文本向以現(xiàn)代技術為依托的聲像、影視作品以及電子媒體形式的轉化。以新的文化傳遞方式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念和思想觀點的平面化傳遞,實現(xiàn)文化本體的更新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在軍營文化對傳播媒介的對話、被傳播的過程中,不再僅僅是自上而下地把政治觀念灌輸?shù)绞鼙娭?,而是用平面化的價值溝通與信念傳播在軍人群體中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32.

      [2]劉少杰.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變遷[M].北京:中央編譯局,2012:254.

      [3]郭建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前沿問題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41.

      [4]黃俊,肖東波.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必然選擇[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9,(1):133.

      (責任編輯李獻惠)

      An Analysis of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Troops from the Angle of Military Culture

      FENG Xiaoyang,LI Guirong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Work,The Armed Police Academy,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000,China)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troop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fortifying ideal and political belief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Therefore,it is great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further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troops.Military culture is a must as a militar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method,and as a way to influence the idea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how to use military culture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troops under the new military and political work.Some new thinking in this paper is valuable to further perfect the political work in the troops.

      military cultur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2015-09-12

      河北省教育廳課題“培養(yǎng)新一代革命軍人背景下的軍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SZ151187)

      馮曉陽(1982—),女,河北臨漳人,講師,法學博士;李桂榮(1974—),女,黑龍江虎林人,講師,碩士研究生。

      D61

      A

      1008-2077(2016)03-0072-04

      猜你喜歡
      軍營大眾化官兵
      軍營里的奧運會
      現(xiàn)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軍營游
      武警四川總隊組織官兵進行健康體檢
      軍營暢想曲
      心聲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0
      海軍官兵守衛(wèi)在海防一線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7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
      朝鮮官兵高呼“捍衛(wèi)金正恩”
      怀集县| 绥化市| 驻马店市| 秭归县| 夏邑县| 措勤县| 澄江县| 山东省| 丰县| 马尔康县| 台前县| 右玉县| 嘉鱼县| 土默特左旗| 玛多县| 运城市| 成都市| 壶关县| 汝州市| 和平区| 乃东县| 抚顺县| 宜都市| 淮安市| 佛冈县| 松桃| 七台河市| 高青县| 沙坪坝区| 山阳县| 南投市| 长白| 怀来县| 崇文区| 探索| 芮城县| 定兴县| 海安县| 冷水江市| 犍为县| 株洲市|